来源 | 大江湖解局(ceibs-cbr)文 | 江湖大大
撤辣后的短暂狂欢
香港“撤辣”4个月之后,楼市再次冰封,成交量迅速萎缩。
6月份,香港住宅成交合约数为3856套,环比暴跌30.5%。港府撤辣之前半年,香港住宅成交已经进入冰冻期,每月成交不足3000套。
彼时,港府为了刺激楼市,祭出了撤辣大招。
所谓撤辣,就是把港府之前打击炒楼的辣招撤销,以刺激购房者出手买楼。
此次撤辣,让内地人赴港买房,与港人同权,不用再交7.5%的买家印花税和新房印花税。
港人第二套房的7.5%额外印花税,以及6个月转售的20%额外印花税,一同被撤销。
港府的潜台词很明确:所有人,都可以敞开来买,可劲儿买!
效果立竿见影,原来就在港工作的优才和高才们,纷纷选择出手,逮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香港购置属于自己的居所。
成交量应声而涨,港府2月宣布撤辣,3月成交3971套,4月暴涨至8551套。
4月份我的高才身份获批,去香港办理身份证,闲暇之余,我来到深水埗荔枝角道的某个小区的地产中介门前,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
一些便宜的单位,折合成大陆的平方米,单价差不多去到10万,甚是亲民。
见我在门口驻足观望,有位中介人士出来热情地与我打招呼,谈起最近的楼价,那位中介说我看到的这个价格,是撤辣之前成交的价格,现在价格涨了。
相信那位中介也高兴不了多久,5月份香港楼市成交量跌至5545套,算是依然在高位水平。
但6月份的成交量,却突然掉至了3856套,不出意外,接下来香港的成交量,很快就恢复到撤辣之前。
经历短暂的狂欢之后,香港楼市重回冰封。
新房楼价跌回2015年水平
成交量萎缩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量价齐跌。
港府撤辣救市,带来了成交量的增长,但楼价并没有因此上涨。有些开发商,还趁着利好,降价促销去库存。
量涨价不涨,暂时稳住了大盘,如果量持续下跌,价格也会跟着下跌。
撤辣之前,香港的楼价,已经经历了一轮下跌。
几乎与大陆同步,香港楼价在2021年9月见顶,随后开启一波长达3年的缓慢下跌。
香港差响物业数据显示,香港商品住宅售价指数,今年前5月回落1.7%,已从2021年9月份高峰期回落23.1%。
经历此轮下跌之后,香港二手住宅的价格,已经回落到2016年水平。
由于开发商急于降价促销,香港新房的价格水平,已经跌回到了2015年水平。
若不是港府年初撤辣救市,拉动内地客户的购买需求,给香港楼市续了一波命,可能现在的价格会更低。
下半年,香港的楼市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美联储暴力加息,采用与美元联系汇率的香港,利率也一路攀升。
目前,香港的房贷利率在4%以上,相比十几年前几乎零利率的时代,贷款买房对上车人来说压力越来越大。
撤辣带来的需求逐步消化,高利率通缩的恶果开始显现,香港的楼市只能继续承压。
据此,仲量行的专家认为,今年下半年,香港中小型住宅价格预计继续下跌10%,豪宅价格因供应增加,也会下降5%-10%。
种种迹象显示,下半年香港楼市将迎来量价齐跌,正在加速失控。
可怕的负资产
香港高楼价冠绝全球,连续8年被评为全球最难负担楼价城市之首,其甚至被瑞银评为全球地产泡沫指数最高的城市。
高楼价带来的是住宅的高总价,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上车,香港的开发商将房子越建越小。
即使如此,香港一套房的价格,动则大几百万上千万。
为了降低上车的门槛,香港对居民贷款买房极为友好,首次买房总价不超过1000万,只需要1成首付;非首次买房,或者房屋总价超过1000万,首付也只需要2成。
低首付的另一面,就是高杠杆,楼价下跌,带来的就是负资产。
负资产在大陆已经不是新词,这两三年,大陆的购房者,已经体验到了负资产的滋味。
负资产不仅是首付跌没了,房子现有的价值,还没有在银行的贷款高。
香港是中国最早出现负资产的地方,也是诞生负资产这一词汇的城市。
1997年香港楼市狂暴上涨,达到历史巅峰,随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楼市单边下跌。
在1997年前后入市的香港购房者,站在了高高的山顶上,他们手头上的房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负资产。
彼时,香港的房价最深跌幅达到了惊人的70%,负资产同样让银行承压,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一些银行要求购房人补充抵押物,或者偿还债务,以让负债和房子的价值相当。
一些资不抵债香港购房者,不堪重负,最终走向了烧炭自杀的不归路。
如今,香港的负资产重现江湖。
截至今年3月的前12个月内,香港负资产个案数量已飙升400%,达到了3.2万套。
如果下半年香港房价再继续下跌10%,香港负资产的数量,将突破10万套。
不敢继续想象,香港楼市如果无法止跌,更多1成首付的购房人,将加入负资产的大军。
香港十八年楼市长牛结束
想要清楚地知道现在香港楼市的位置,必须先了解历史,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香港楼市简史。
香港的楼市简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
彼时,香港推行了联系汇率制度,港币与美元挂钩。同时,香港获得保持50年制度不变的表态。
此后,香港的楼价开始狂彪猛进。
其中有7年年涨幅超20%,3年年涨幅超过36%。
时间来到1997年,回归大陆前夜,“红筹”加速入场,一些后知后觉的香港人,也陷入癫狂,个个高位跑步入场。
那一年,港岛的房价首次突破10万+;那一年,整个香港的楼价飙升了39.5%;那一年,香港楼价到达顶峰,相对谷底涨了7.2倍。
那是香港楼市的第一次长牛,从1985年到1997年,历时13年之久。
随后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香港,香港的楼价高台跳水,仅1998年一年的时间,就抹去了40%的涨幅。
经历了1998至1999年短暂盘整之后,香港楼价继续下探;2003年SARS袭击下,香港楼市加速暴跌探底。
不到5年的时间,香港楼价又跌去了将近高峰时期的30%。
这便是让人心有余悸的香港楼市泡沫破灭,大量人的财富,在这次楼市硬着陆中,灰飞烟灭。
但是,如果扛过了这艰难的6年,即使加了杠杆,购房人依然能在下一轮牛市中,享受到财富盛宴。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香港楼市再次启动了一轮大牛市,虽然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6年略有小幅下跌,但总体上依然是波澜壮阔的大涨。
这一波牛市长达18年之久,在2021年9月左右到达顶峰,房价涨幅高达6倍之巨。
如今,香港的楼价掉头向下,并且已经跌到2015年水平。
这一轮下跌,时间长达3年,并且下跌幅度已超过20%,在之前的13年长牛之中,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这是否正意味着,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波大牛市,已经宣告结束?
又一次走到互道傻B的时候
香港楼市上一轮调整周期,是1997年顶峰到2003年谷底,用了6年的时间。
这一轮的调整时间从2021年9月,到现在,历时差不到3年。
北大才女李蓓认为,房价调整周期的中位数是4年多。按此来看,香港的楼市或许还有1年左右的调整时间。
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预期都是一致,有人认为香港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香港,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了,香港的楼价,再也不可能回到2021年的高点。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是抄底的大好机会,特别是美联储降息,香港利率随之下跌之后,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他们看来,香港1997年时候的楼价,已经被狠狠地踩在了脚下。历史还会继续重演,况且现在,相较于2021年,已经有百分之二十多的跌幅。
此时,在香港买房的人和卖房的人,看多者和看空者,擦肩而过,他们互道一声傻B,就此别过。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