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来源 | 十点读书(duhaoshu)文 | 木禾子
这是纪实文学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结尾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作者20年的职场感悟。二十年里,他走南闯北,辗转多地,当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员、保安、摆过地摊,前后做过19份工作。工作经历如此丰富的他,却集敏感内向、社交恐惧、讨好型人格于一体,工作中遇到的痛苦也翻倍增加。胡安焉极尽诚恳地书写了,在一份份工作中他是如何过度内耗,又如何通过不断思考、剖析别扭的自己,最终找到自我的一场内心风暴。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你我,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一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境遇中,依然有理解这个世界和宽容他人的可能性。胡安焉未毕业时,在一家酒店实习,要上一种两头班,早晚上班,中间休息。
有一次,有个女同事家里有事,用两头班换他的普通班,承诺改天再换回来。两头班一天要跑两趟,增加交通和时间成本,胡安焉内心实际是拒绝的。但他觉得换来换去太斤斤计较,而且为了让同事心安,便违心地说:“不用换回来了,反正我下班后也没事干。”没想到这句话让女同事产生了误会,理所当然地不断找他换班,甚至其他同事也开始效仿。他怕拒绝伤了和气,但自己的胸怀又没有宽广到吃亏也毫无怨言。因此心里积满怨气,日渐变得厌烦和憎恶,这件事令他痛苦不堪。直到最后,还是他的同学出面,吵了一架后换班这件事才得以结束。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你的讨好换来的不一定是友善,有可能是加倍的贪婪,而最终总是带来更多的失望和委屈。多年后胡安焉在服装店做营业员,同样的憋屈再度上演。那时恰逢政府推行强制社保,店里需要挑选5名员工交社保,他便是其一。
这令他受宠若惊,但还没来得及高兴,他敏感地察觉到有些同事对此心怀不满。为了店员团结,他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把名额让渡了出去。时过境迁,他评价当年的自己很愚蠢,只知道与人为善,不知道捍卫自己的权益。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一致性”,即内在和外在的契合度。而讨好型人格,正是“一致性”程度低的人,为了讨好别人而做的牺牲,往往并非出自心甘情愿。在关系中他需要“伪装”成另外一个人,因此活得很憋屈,久而久之,积郁难纾。生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为了别人的期待和目光,活在自我的压抑中。人生最好的活法是悦纳自己,凡事先讨好自己,不怠慢自己,至于他人,随心而定。做真实的自己,只需由内而外地自然流露,不讨好,不盲从,便足矣。胡安焉个性敏感、脆弱,一次次陷入同样的困局,直到第十份工作,才学会了自我和解。当时,他和朋友凭借着单纯、偏激、热切的冲劲,合作创办了一家漫画社。市面上流行的作品,他们认为缺少灵魂,于是逆其道而行,追求原始而富有野性的作品。为了创作,胡安焉读了很多原本不会读的书,接触了一些改变他的观念和主张。为了激发灵感,他们听摇滚乐。摇滚乐主张追求个性,这样的观念渐入胡安焉的脑海。正如《孤独患者》中所说:“你的不同不是问题,而是答案。”人活着不是为了挤进既定的道路,而是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开始接纳自己,不再为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感到惶恐不安,而是更加珍视自己的个性。只是,一个人的改变,不是发生在一瞬间;一个人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漫画社入不敷出,胡安焉离开后打过几份工,最终决定合伙经营个体女装。地下商场的生意,充满勾心斗角和恶语中伤,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不料,因为长时间待在地下,他走在路上变得怕光怕人、疑神疑鬼。经常觉得别人在用异样的目光看他,甚至跟闯红灯的摩的发生肢体冲突。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时刻刺激着他情绪紧绷、一触即发的精神状态。好在有书为伴,他读遍美国作家塞林格笔下的故事,仿佛找到了穿越时空的倾诉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的纯真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令他深受触动。读书带给心灵的滋养,就像播下的种子,在漫长的岁月里,缓慢但坚韧地扎根发芽。他模仿塞林格写作,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心,终于放下了寻求认同的执念。读书,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是我们看见世界和聆听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温暖,从前人的智慧中获得认知,从而丰富自己的心灵,最终突破人生的困境。胡安焉花了两年的时间,待在家里开网店、写小说投稿。随着他的写作进入“嬗变期”,他决定出去走一走,搬到一个风景宜人,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生活。他渴望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最后他定居在大理下关。下关城区临湖而建,西依苍山,风景如画,驱散了一切烦恼。大自然慰藉了受伤的心灵,他的精神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后来他去物流公司上夜班,最难熬的时候,他不断回忆下关的点点滴滴,从中感受温暖,获得力量。每当在外工作不顺心时,他便会返回下关,这里变成了他疗愈心灵的圣地。我只是出去散散步,最后却决定在外面待到太阳下山,因为我发现向外走,其实也是往内心去。
走进大自然是向外求,书写人生是向内求,这些珍贵的经历让胡安焉对待生活多了些乐观、欢欣和满不在乎。当他在北京做快递员,遭遇职场不公平时,他不再胆怯忍让内耗自己,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同事没完没了地要他帮忙送快递时,他以休假离京为由,学会了断然拒绝。因收件人自己失误导致送错、丢件,反而投诉他时,他把他们记在自己的“报复备忘录”里,以此疏解内心的愤懑。价值千元的书籍被偷,他从各种渠道购书赔偿,为少花了100块钱而欣慰不已。被公司遣散的最后一个月,同事在打游戏、看小说,而胡安焉在啃难读的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靠着读书,他宽容地理解了这个世界的复杂,也更深刻的认识了自己。多年以后,他把工作的点滴和日常的甘苦诉诸笔端,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有句话说,真正让一个人感到舒心的生活状态,是活得自洽。拥有自洽能力的人,能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苦难,不沉沦不抱怨,而是一件一件解决,不断地积蓄能量。胡安焉最初送快递时,没有固定的组收容他,他只能四处轮班,工作充满辛酸苦楚,难免心生怨念。恰是这段流浪的经历,让他在面对未来多了份从容的底气。从更多的生活经验中,我逐渐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生在世,犹如在苦海中漂泊,我们没与之对抗的能力。唯有学会自洽,从容看待苦难和阻碍,便会明白,凡是经历,皆为成长。它们终会塑造你,丰富你,完整你,助你穿越风雨,收获想要的人生。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