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来源 | 正解局(zhengjieclub)
张雪峰可能没想到,自己推荐专业,不仅左右了家长学生的报考选择,还影响了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计算机类专业隶属工学门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等18个专业。今年专业录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计算机类专业疯狂扩招。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共计43.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超4万人。2023-2024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数增长情况 图片来源:易度排名今年我国高考的总录取人数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看一下各地的情况。
安徽省录取考生52.4万人,较上年多录取0.7万人,增长1.3%。山东省录取考生81.9人,比去年增加2.8万人,增长3.5%。陕西省录取新生30.49万人,比去年增加1.5万人,增加5%。可以看到,各地的录取人数虽然都所有增加,但是,增幅基本在5%以内。相对而言,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的增幅,远超录取人数增幅。录取人数确定,计算机类专业大幅扩招,意味着其他专业要缩招。上至985,下至“非重点院校”,都是在扩招计算机类专业。2023-2024年各层次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数变动 图片来源:易度排名其中,“双一流”高校的增幅最大,达到了14.69%。正解局推测,“双一流”高校扩招的计划并不多,但因为原有的招生计划就少,显得增幅很高。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其他院校”,既非985/211,也非“双一流”,办学层次处于末端,数量又最为庞大的“非重点院校”。这次的扩招高达13.04%,意味着,扩招的4万名计算机类招生计划,大部分集中在“非重点院校”。此外,据网上披露的信息,本次扩招中,山西、河南的高校讨论热度最高。比如,太原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2022年、2023年的招生数在1540名左右,今年直接扩招300人,增幅达20%!要知道,太原理工大学整个招生人数也不过8850人,竟然有近四分之一的新生学习同一个专业。郑州轻工业大学的情况也类似,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在河南招生1010人,加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合计招生1750人,占到了整个招生计划的40%。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类专业招生计划 图片来源:掌上高考如果将计算机类专业扩招比作“定向放水”,那么,这股水又“定向放给”了教学层次较低的“非重点院校”和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为什么“非重点院校”特别是高等教育薄弱地区的“非重点院校”,热衷于扩招计算机类专业?
高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在这个大任务之下,其实还背负着两条重要的指标:这一进一出两个指标,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高校行不行、好不好。
我们看到,每年招生季,高校招生老师奔赴全国各地,争抢优质生源。甚至连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也为了抢夺状元而“大打出手”。整体来看,高校越好,分数线越高;高校所在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就业率越高。因此,“非重点院校”特别是高等教育薄弱地区的“非重点院校”,在分数线和就业率上的数据不会太好看。教学层次短时间内无法提升,办学地点也不可能随便搬迁,这是一场不对等的竞争。在报考志愿时,很多考生都面临“好学校的差专业”、“差学校的好专业”这样的选择难题。对于“非重点院校”来说,调“好专业”比成为“好学校”简单多了。通过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增强对考生的吸引力,这是“非重点院校”与重点高校之间开展的一场“田忌赛马”。“非重点院校”以“热门专业”这一“上等马”,对阵重点高校“冷门专业”的“下等马”。在就业时,同样如此,“热门专业”要比“冷门专业”更好就业一些。计算机类专业,既能进大厂拿高薪,还可以保留考公的机会,成为张雪峰们力荐的“上等马”,也成为家长和考生追捧的“热门专业”。据麦可思研究院在今年六月发布的《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信息安全(7756元)、软件工程(7061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7014元)等计算机类专业收入名列前茅。2023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对比2019届,前10位)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9届、2023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相对于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其他工科,计算机类专业的开设门槛较低,不需要太多的实验室和相关器材。特别是软件工程,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数据库、软件开发,只需要配备电脑即可,更是受到高校的追捧。此外,计算机类专业的学费普遍较高,能够增加高校的收入。像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一年学费为1.6万,是其他专业的3倍。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一年学费为1.2万,也不便宜。既能提高分数线和就业率,还能增加收入,“非重点院校”开启了“定向放水”。在正解局看来,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贴合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产业催生岗位需求,教育满足产业需求,最终形成正循环。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明确规定,要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事实上,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每年调整的幅度将近5%。设置和调整比例如此之大,核心驱动力是我国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高校专业要顺应需求,但不能盲目“追热点”“赶潮流”。只有综合考量市场需求、行业趋势、自身能力等多重要素,高校的专业调整才能与时代发展实现“同频共振”。以这三要素来审视计算机类专业扩招,不由得让人担忧。计算机类专业的这场“定向放水”,4年后,可能会给就业市场带来一场“大水”。虽然计算机类专业被称为“万金油”,各行各业都需要,但是,经过前期的一轮扩招,就业率已经在下降。现在,计算机类专业扩招4万人,必然会导致人才供给增加,带来供过于求的风险。更何况,各个高校短时间内疯狂扩招,能否保障教育质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如果扩招计算机类专业吸引高分考生,却无法保障教育质量,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英伟达CEO黄仁勋,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等行业大佬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以后或将大幅减少甚至不再需要程序员这个职业,其职业能力将被AI替代。事实上,现在许多简单的编程任务已经可以由AI自主完成。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