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来源 | 信托圈内人(Trust_Insiders)海银、中植,曾经财富管理行业的绝代双骄,成了财富公司非法集资的卧龙凤雏。
依稀记得2023年5月中植系财富公司暴雷时,有投资人愤怒地骂中植理顾:“我就是被你骗的,当时选择海银财富就好了。” “都是金交所,海银能兑付,怎么就你们中植暴雷,都是你们的问题。”
现在回看,投资人对暴雷的认知仅局限在个别公司,没有看到全局。大环境、土壤如此,中植,海银 或是其他伪金交所财富公司,有什么区别。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一方社会诞生一方理财。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齐鲁多行侠仗义之人,深沪多非法集资之徒……所以,这种自融性质的财富公司,没有大而不倒,只有时候未到。信托圈内人认为,海银财富,可能比中植系财富公司更严重,或被定性集资诈骗!
中植系财富公司目前的情况是:根据8月9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官方微信公号发布的消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以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高某某等49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中植系财富公司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没有转为集资诈骗。6月28日,北京市一中院公告称,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于2024年6月28日向法院申请对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48家企业进行实质合并破产清算。去年11月22日,中植集团通报的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但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4600亿元。
相比中植,海银财富暴雷和立案时间晚,情况尚不明朗。根据办案进程,海银财富即将定性非法集资,又有一大波理财经理退缴不法所得,具体怎么退,可参照这篇阅读量10W+的《中植系财富公司退佣细则!》。现在,投资人比较关心的问题是:海银财富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是集资诈骗?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一种犯罪行为,法律条文中没有非法集资罪。法律中规定的非法集资的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罪。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构成集资诈骗罪就必须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
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且实际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资金也是用于生产经营,则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个人挥霍,或者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或者用于单位或个人拆东墙补西墙,则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9月10日凌晨,海银财富实控人韩宏伟在住处被警方带走,随后,警方又陆续带走了海银财富20余名高管接受调查。从信托圈内人了解的出警现场照片显示,海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外被拉起警戒线,警方前往公司调查取证,该公司位于上海银城中路的海银财富总部所在大楼。《海银财富正式立案,多人被抓,上海总部已经拆除!(附现场照片)》在销售端,海银财富依靠分布于90余个城市的180多个线下财富中心,聚集了4万余名高净值人群;在募资环节,数十个空壳公司以独立第三方的面目出现,投资人的投资款打入这些公司的账户,并构筑出一个双层嵌套结构的庞大资金池;作为募资工具的理财产品,借道“伪金交所”登记备案,全数涉嫌非法金融;在投资环节,资金所投向的底层资产,与募集说明书宣称的严重不匹配,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信托圈内人概况海银财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底层资产完全虚构捏造,无法向底层公司主张权利;
第二种是与底层公司合同、资金已经两清,底层资产也已不存在;
第三种是大规模的超募,底层融资方获得的资金远低于产品募资额,能向底层公司主张的权利非常有限。
海银财富资金池所投向的大量底层资产,被证实完全捏造、虚构,所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综上,海银财富理财产品傀儡空壳、交叉嵌套、底层空虚,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有被定性成集资诈骗的可能。在信托圈内人看来,不管定性成什么,受伤的都是投资人。他们还给投资人取了个“雅称”,叫“集资参与人”,并规定“非法集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以,非法集资案件中,投资人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回款比例。不能再延伸了。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