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来自这3个顶级思维,尤其第3个

2024-10-12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文/锦书  编辑MBA智库琉琉

在《山月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深感自己并非美玉,因而不愿刻苦琢磨。却又担心自己是块美玉,所以不肯碌碌无为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脱离尘世,疏远凡人,结果便是满腹愤懑与悔恨,内心日益滋生可怜的自尊心。”


这句话,戳中了多少人内心深处的痛?


其实,这是内心匮乏的表现,虽有纠结不甘,却依然犹豫不前。


一个人,如果被思维模式束缚,会导致人生之路走得很艰难。


养成以下3种顶级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有底气。


01

稳住你的底气,学会筛选思维


电影《无间道》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没得选。”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用这句话为自己的被动和平庸开脱。


考不上好学校,“我没得选”,家境不好,我上不起补习班;


随便找个工作,“我没得选”,没关系、没背景,我总要混口饭吃;


迅速相亲闪婚,“我没得选”,别人都结婚了,从此吵架成为家常便饭。


殊不知,“没得选”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它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选择。


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学会筛选思维,突破二元选择困境。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懂得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陈臻问他:“在宋国和薛邑时,您接受了宋王送的七十镒和薛侯给的五十镒;而在齐国时,齐王给您一百镒上等的金,您却没接受。同样是赠金,为什么您做的选择不一样?哪个是对的呢?”


在陈臻看来,这只是一个钱财的问题,所以,孟子肯定有一次选择做错了。


然而,孟子给出的答案是:“这两种做法都没错。在宋国,因为我要远行,对方赠我路费,我理应接受;在薛邑,薛侯赠我钱财,是为让我加强戒备,我也应该接受。但在齐国,我不需要钱财,齐王的赠送就是要贿赂我。君子不能随便收人钱财,故而我不能接受。”


在陈臻单一思维的视角里,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孟子则站在一个更高的认知层次去做的筛选。


人生本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凡是选择,必有代价。


使用筛选思维,在众多选择中作出最优解,这样既可以为自己争取主动权,也可以突破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


02

增强你的底气,善用比较思维


《人生的底气》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国相邹忌身高八尺,身材挺拔、容貌俊美。


有一天,他问妻子“我与城北的徐公(齐国美男子)相比,谁更美丽呢?”


他的妻子说:“您更美,徐公怎能和您比呢!”


邹忌不相信,又去问小妾和前来拜访的客人,分别得到同样的答案。


恰逢徐公前来做客,邹忌仔细地端详对方;再比照镜中的自己,他坚信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邹忌一夜未眠,终于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我的妻子因为偏爱我,认为我美;我的小妾因为害怕我,只能说我美;客人前来拜访,是有求于我,当然也说我美。”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特意借此事提醒齐王:“以大王在宫中的位置,身边更是如此,想必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


齐威王认为邹忌说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所有大臣百姓都可以上书劝谏,并承诺奖赏劝谏有道理的人。


在与徐公的比较中,邹忌并未因外界的夸赞而自满,也未因自认不如而自卑,反而运用比较思维,从中寻找道理,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不但坚定了自我判断,增强了底气,更是从中领悟到治国安邦的计策。



理性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本质规律,并善于把这些规律进行归纳演绎,最终得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网友小海就受益于父母灌输的理性比较思维。


父母对他的要求一直是要有担当、懂分寸。


他们从不追究小海考试成绩的好坏,但要求他认真对待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归纳分类,加强练习。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小海,从不掩盖错误,也从不担心被责骂。


相反,他很享受通过对比错题找到自己短板后的满足感和踏实感。


善用比较思维,不只为追求结果,而是去探究个中原因,不断完善自身,使自己更强大。

03

人生最大的底气,保持成长思维


《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经过十几年研究得出结论:


“世界上根本没有天分这种事情,像莫扎特和帕格尼尼这种被全世界公认为天才的著名音乐家,也并没有所谓的天分,所有的才华,都是通过后天不断地刻意练习做到的。”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做到自己期望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肯付出努力,缺乏成长思维。


有一个女孩曾经对未来缺乏目标和追求,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开了一间卖梅子的小店。


店开起来后,她为了把店开好,就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结果学到了很多管理知识,不但把这间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条,还陆续开设了十几家分店。


可见,只要具备成长思维,不停深入地去学习,在探索中找到乐趣,成功的路也并非遥不可及。



曾经看过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他从小立志从事金融业。


大学毕业后,去英国深造,他用一年时间完成两年的学业。


回国后,他顺利进入金融公司,以超过常人的速度完成职场升阶。


很多人佩服他的能力,羡慕他的幸运。


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一刻不曾放松,也从未停止学习。


家中书房被书架环绕,里面的每一本书都充斥着他留下的大量笔记。


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着不同学科的知识,搭建起独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足以应对各种问题和突发状况。


很多人请他分享成功的经验。


他说:“既不复杂、也不神秘,就是保持成长思维,把学习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坚持终身成长,通过刻意练习和时间的累积,才能做成事,才是我们立足社会最大的底气。


04

写在最后


最后,分享一段话给大家:


“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事只有哪些人能够做到,只要有一个人能做到,全世界人应该都能够做到,剩下的事就是不断去努力了。


善于‘与人为善’,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这也是治愈一切失意、自卑,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完善最快的方法。”


要做到以上,只需把这三个思维渗入生活:


学会筛选思维,突破非此即彼的困扰,稳住自己的底气;


善用比较思维,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增强自己的底气;


保持成长思维,接纳所有,择优而学,为自己的人生托底。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以开放的思维,自洽、自信的生活。


-THE END-

● 作者:锦书。用笔墨记录生活,用文字传递情感。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 预制朋友圈火爆全网:多少人把自己活成了“人设”

● “我答应怀孕女同事坐我车上下班,男友大骂”上热搜:边界感,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善意

● 人生过半,才发现最重要的不是钱,不是房,而是这三样东西

● 又一2000万网红“翻车”:2024头部主播们接连塌房,最该看透的三件事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