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人生过半,才发现最重要的不是钱,不是房,而是这三样东西

2024-10-10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文/核桃木  编辑MBA智库琉琉

《沉思录》一书提到:“人生短暂,过去与未来绵延无尽,所有的物质又是何等的脆弱。”


对此,深以为然。


丰富的物质只能维持表面,却触达不到内心深处。


尤其人到中年以后,面对生活给出的难题,当下的能力又不足以应对,由此会陷入负面困境,影响身体,心神不宁。


所以,一个人后半生最高级的炫富,不是钱、不是车,而是握紧这三样东西。


01

无病无痛,养身


《人生的智慧》书中所言:“保持身体健康要比获得财富更重要。”


很多人为了获取财富,一味透支身体,损害健康,到最后一身病痛,得不偿失。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永远排在首要位置。


《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书中有一个故事:


作者的外婆老年时住在她的舅舅家里,于是她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外婆为了保证饮食健康,吃饭时会习惯喝热汤,她的表弟会直接喝冰水;


秋天,外婆穿包跟棉拖,表弟直接穿塑料拖鞋;


冬天,外婆会喝滋补鸡汤,表弟会吃炸鸡腿...


人一旦养成良好的饮食与保养身体的好习惯,久而久之,自然会得到健康。



有时,外婆只要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会去医院,看医生。


有些老人对此很不理解,一点小毛病而已,至于大惊小怪吗?


每当这时,外婆就会对作者说:“我不管他们怎么想,我只想不把小毛病拖成大病,免得给儿女添麻烦。”


她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得非常好,至今身体并无大碍。


正如《养生堂》节目的主讲嘉宾雷雨霖所说:


“人未到40也要开始学会保养身体,掌握自身的保养规律,为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然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痛也会随之而来。”


身体始终追求平衡状态,若一个人年轻时总消耗自己的身体,留下健康隐患,到中年以后,病痛就会初步显现,严重会导致病痛来得更加迅猛。


所以,从现在开始,学会健康饮食,多留意身体的不适之处,增加健康指数,降低病痛风险,才是一个人保养身体的最佳方式。


02

不急不躁,养心


《道德经》有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人到中年,在面对现实中的问题,若以轻率应对,必将伤了自己,陷入低谷;若以心态平和,直面应对,则会逆风翻盘。


热播剧《凡人歌》的女主沈琳,因丈夫失业重回职场,她知道事已至此,再怎么着急也没用,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去找老同学帮忙。


没过多久,她觉得这份工作不合适,干脆辞职。


她紧接着了解赚钱的行业,于是她盯上了月嫂这个岗位,在了解完相关流程之后,她决定学习做一名月嫂。


原以为她有带自家女儿的经验,又有专业加持,一定会站稳脚跟,稳定赚钱。


可现实却事与愿违,她遇到男雇主的骚扰,他看似逗孩子,实则想要近距离接触抱孩子的她、把沈琳堵在卫生间门口。


面对对方的种种行为,她并没有慌乱,而是稳住心态,拿起手机及时录音,并摆出证据催促对方结工资。



又一次没了工作,她还是没有着急,而是想到做一些小本买卖,便开始摆摊卖卤菜,最终成为一个小老板。


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个经典的小故事:有一天大雨,大家都在争相往前跑,想要找个地方避雨,只有一人不急不慢,在雨中漫步。


有一心生疑惑,停下来问:“下这么大的雨,你干吗不跑啊?”


谁料,这个人不紧不慢地回答:“急什么,前面不也正下着雨吗!”


是啊,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着急改变都没有任何用处,只会于事无补。


不如放平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逐一应对并攻破难题,要比留在原地急躁,来得更有捷径,保持平和心态,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

03

少生杂念,养神


《梁冬说庄子》一书提到:“摒除自己的杂念,心智要很单纯,不要用耳朵去听,而要用心去领悟。”


感官往往会欺骗我们,从而给大脑发送错误信号,扰乱并影响我们的念头,并停留在感官的体验上。


只有透过感官,减少杂念,才能真正达到精神上的平静。


弘一法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时,遇到一位信徒,见他抱着鲜花前来供奉佛祖。


这位信徒看到禅师,眼睛一亮,连忙上前请教困扰他很久的问题,他说:


“我每天从自家花园里摘花,带到佛殿供奉,就感觉浑身上下神清气爽,可是回到家就会被胡思乱想的念头影响,开始心神不宁,什么事都做不好。”


禅师笑了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你如何保持花朵的鲜艳?”


他想了想,回道:“这简单啊,每天给花换水,在换水时剪去一截花梗,让它更容易吸收水分和营养。”


禅师笑道:“安定心神,就如同每天给花换水的道理,不停地净化杂念,自然就会静神。”


信徒听完后恍然大悟,此后,他按照这个方法在尘世中好好修行。



正如作家安然所说:“消除杂念就是不要想得到又如何,失去又如何,反而能做得更好。


一个人不要轻易定义自己,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减少杂念,安住心神。


静神,看似只有两个字,但要真正做到,行走的路还有很远。


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静的意识,在这条路上一直进步,便是自己握在手里最有力量的一张底牌。


04

写在最后


星云大师曾说:“看清世间真相,任何现象不过是一种循环,不留心的人,可能混沌一生,满腹怨尤,有智慧的人,则能清醒明白,悠然自在。”


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才会明白:


与其拿着身体的健康去换取物质,不如无病无痛,平安度过一生;


与其遇事先作出急躁的情绪应对,不如不急不躁,用平和心态应对一切;


与其让杂念疯狂丛生,扰乱心神,不如将一切看淡,让自己修行静神的功力。


人生在世,免不了遇到磕磕绊绊,到那时你会发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金钱解决,人到后半生,握在手里的这三样东西才最重要。


愿往后余生,你我都能身体安康、心平气和、静可通神,用出世精神,入世修行。


-THE END-


● 作者:核桃木。喜欢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声音。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 成年人的顶级状态:有这3个特质,多半是命好的征兆

● “我答应怀孕女同事坐我车上下班,男友大骂”上热搜:边界感,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善意

● 一个人变得不爱说话,也不和别人打交道,往往意味着三件事

● 又一2000万网红“翻车”:2024头部主播们接连塌房,最该看透的三件事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