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焦虑及SaaS企业的应对 我不打算传递焦虑,只希望能够就目前的局势做一些探讨。 中国SaaS本来就比硅谷要落后十几年,加上AI这一轮,落后时长会大幅增加。我们推导一下: ① 中国LLM(大语言模型)目前远落后于美国,而LLM未来由于有自升级的能力,加上GPU供给的限制,这个差距还可能会逐步加大。(目前很多评测还是有点像当年芯片厂商跑Benchmark的竞争,测评结果优秀并不意味着真实水平高。) ② 从Salesforce等硅谷SaaS公司全面拥抱AI的架势上看,也从我们的参会体感及产品体验推导,美国SaaS产品将得到AI赋能并大幅度升级。虽然目前更多的还是强调AI辅助人工、以人为中心,且2年内未必见成效,但3~5年后必然大幅改善大部分领域的工作效率,并不断扩大影响范围。 ③ 过去硅谷SaaS给我的体感主要还是在帮助提升管理效率(这正是美国SaaS难以copy to China的原因,详见文末另一篇文章)。但随着AI赋能,SaaS能提升的内容将越来越涉及业务领域。比如,缩短新员工的训练周期、人员的专业分工会更细密、客户服务效率将成倍提升,营销及销售效率也将大幅提升;还有制造、物流、分销、零售、科研等众多领域,随着AI-Based-SaaS成熟,人的生产效率还将大幅提升。 ④ 加上机器人与AI的结合,目前很多人力密集型产业,会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产业。这个过程可能会在AI-Based-SaaS成熟后,在10~20年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届时,在今天不受政府重视的SaaS及信息化领域,会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大短板。 ⑤ 我们用动态的视角看待此事:美国的AI-Based-SaaS产品难以进口使用,中国的制造等行业又在实质上由于缺少进口该类产品的可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公司外迁(仍然不能避免被列入实体名单的可能),要么只能指望中国SaaS的崛起。 ⑥ 反推中国SaaS未来几年的格局: A、由于当前投资的萎缩,历史上1600+亿人民币(即260亿美元)的SaaS投资沉淀出来各个领域的SaaS产品,2、3年之内就会决出胜负:每个细分赛道上都会出现只剩下2~3名top选手,而且头部集中效应明显(包括可能出现很多兼并案)。 B、政府逐渐重视AI及SaaS,与通信设备等制造行业已经进入无人区的状况不同,SaaS领域在未来十年仍处于后发优势:通过学习西方SaaS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本土客户需求不断演进。 C、得益于马太效应,也得益于政府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每个赛道的头部SaaS企业将会熬出来(类比万得资讯和帆软),成为有规模且挣钱的公司。 这个过程中,会有多次AI及其它技术的大升级。但还是那句话,“商业逻辑大于技术逻辑”。技术的升级只是给SaaS实现的场景和业务赋能,头部SaaS公司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就如我这次在Salesforce大会上看到的:11000个合作伙伴,大量PaaS平台带来的相关收入,品牌和生态都展现出巨大的规模效应。
03
当下的应对 由此我也推断出给当前每家SaaS企业的建议: ① 活下来:当下不能指望政策红利,我们必须等到制造业出现明显落后于西方的征兆后,才会得到政策方面的绝对重视。我们能做的是管理好现金流,实现长期现金流安全。 ② 踏实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积极参与所处行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三体》中,三体人压制了地球人科学理论的进步,但地球人仍然能够制造出庞大的舰队。SaaS有没有最先进的AI赋能,都能够解决客户业务的问题。 ③ 抱团、生态。 ④ 推动政策支持。 后两点不言而喻,不再赘述。 以上是一周在硅谷参会、与当地SaaS从业者交流的思想总结;还不成熟,欢迎在文末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