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三十五岁以后,小心“中年返贫”

2024-01-25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洞见·muye  编辑/MBA智库琉琉


  


中年是输不起的年纪。

有位投资人说过:中年人是离返贫最近的一群人。


他们风风雨雨奋斗半生,好不容易拥有了一定的资产。


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危机四伏,每天都像是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资产归零。


人到中年,比起如何搞钱,防止返贫也许更为重要。


我总结了中年返贫的四大的潜在陷阱,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



1

透支身体


北大教授刘国恩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财富积累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许多人以为是能力、背景、运气,可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是身体健康。


很多中产家庭,一开始日子过得很滋润,有车有房有存款,但一场大病袭来,就会导致一夜返贫。


知乎博主@刘静静的老公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出了名的工作狂,一门心思搞钱。


为了拼业绩,可以一个星期连轴转;为了抢订单,可以陪客户喝酒到天亮。


只要有工作,即便他身体再不舒服,也会硬撑着去公司上班。


因为够拼,37岁的他小有成就,有房有车,有一定的积蓄。


前年,他应酬客户喝酒进了医院,从来没有进过医院的他,第一次进医院就被诊断为肝癌中期。


两年的治疗期,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卖掉了车,欠下不少外债。


《时尚》杂志前编辑原晓娟患癌后说过:贫穷和富有就是一场病的距离。


中年人,为了碎银几两,每天忙忙碌碌,直到生病被推进医院,才会意识到:


花光一生的积蓄,住不起医院的一张病床。


人生上半场要学会努力,下半场请学会惜命。 





  • 不要烟不离手、酒不离口。

  • 作息规律,不要熬夜。

  • 运动是最好的养生,迈开腿。

  • 超负荷的工作,不要硬抗;有损健康的工作,坚决不去做。

  • 饮食上,避免热量过高或多盐多油的食物。

  • 不要忽视身体信号,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2

砸钱教育


如今,很多中产家庭鸡娃只有一个套路——拼命砸钱。


小学、中学阶段让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学校,大学花重金送到国外镀金。


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付出”与“受益”之间是否成正比。


一位海归留学生分享说,他高中上的是国际学校,三年花了45万。


大学上的是英国利兹大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共花了240万。



之后他又攻读了伦敦卡斯商学院硕士,每年花销在70万左右。


从上高中到留学回国,他前前后后花了近400万。


他回国后的工资是多少呢?月薪不到一万。


其实他的家境很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家里只有一套80平米的房子。


因为过度投资了他的教育,一家人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很多家庭即便没有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也没有出国留学的愿景,但在辅导班、兴趣班方面的花销一点也不少。



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里,郑州的小女孩垚垚报了舞蹈、钢琴等兴趣班,一种兴趣班一年学费20000元左右。


四岁之前,垚垚光是兴趣班就花费了近14万。


节目现场,垚垚表演了一段舞蹈,北舞附中老师委婉点评:只是停留在兴趣的层面上,远达不到专业的要求。


孩子没有兴趣或天赋,在兴趣班就是混日子,只会浪费金钱,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尖子班的班主任说过:普通家庭不要投入大量的金钱让孩子学钢琴、跳舞、英语、画画等这些课外学习上。


真正让孩子胜出的,是孩子具有的独立人格、坚强意志,以及对社会的深层认知。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是你努力鸡娃孩子就能上985、211。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是无私的,但不能是无方向的。


放弃消费型思维养娃,才有可能避免掉入家庭教育的陷阱。




  • 不要盲目送孩子出国留学,钱花了还容易学坏。

  • 不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去学钢琴、绘画、舞蹈等艺术。

  • 普通家庭,孩子真的没必要上私立学校。

  • 吃穿用度方面,不要追求名牌,也不要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

  • 不是花钱带孩子出去旅游才算见世面,读书也可以,而且成本很低。

  • 寒暑假的研学团,量力而行。






3

中年创业


看过一句话:中年人捂住钱袋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想不开去创业。


现实中总有一些不甘平庸的中年人,他们小有成就,又不安于现状。


于是他们满腔热血,铤而走险开始创业,一番操作下来,一夜回到解放前。



新华网曾经报道过江苏某银行行长姚志刚的故事。


51岁的姚志刚是一家银行行长,这是个铁饭碗,干到退休不成问题。


后来朋友邀请他一起创业,他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顾家人反对,拿出全部积蓄去创业。


可创业哪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他和朋友到西北成立了一家外墙涂料厂,因为当地的房子卖不出去,生产涂料自然也就滞销了。


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厂子关了。


创业失败,赔光积蓄以后,他不得不靠送外卖养家糊口。


有句话说得非常在理:工薪阶层创业,就是把毕生的积蓄赔光。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开支很大。


很多中年人以为创业成功就能缓解以上问题,没承想创业是十有九死。


宁可不折腾,也不要瞎折腾。


人到中年,事业上最重要的未必是站得有多高,重要的是站得有多稳。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你就是绝大部分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 不要盲目创业,切记切记。

  • 没有找好下家,不要冲动裸辞。

  • 除非身不由己,否则不要随便转行。

  • 不要停止学习,有时间多充电。

  •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找机会发展副业。




4

袋口朝下


讲一个胡适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胡适曾经家境殷实,花钱大手大脚。


领到工资后,他常一掷千金购买名牌香烟,还喜欢约好友到高档餐厅聚会。


看到邻居生活困顿,善良的他也经常救济,而且从来不打欠条。


尽管他收入可观,到了月末兜里却总是一干二净。


妻子看不下去,常劝他攒钱,以备不时之需。


胡适却笑着说:“钱花完了,我再去挣就好了。”


没想到,当他和家人在美国定居时,由于找不到工作,生活陡然变得拮据。


为了节省开支,一家人挤在十平米的房子里,靠买些打折滞销品维持生计。


一次他突发心脏病,被送进医院急救,他却连医药费都凑不齐。


而此时儿子又即将读大学,也需要一大笔钱。


为了筹钱,胡适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打零工。


年轻时候总觉得,赚钱很酷,花钱很爽,攒钱的人抠抠搜搜,一点儿都不大方。


人到中年才发现,赚钱很难,花钱很快,攒钱的人敞敞亮亮,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年薪几十万、上百万,不会存钱,到头来还是穷人一个。


中年以后,收紧口袋,多备余钱。





  • 花钱的欲望不要超过挣钱的本事。

  • 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富豪式消费。

  • 买东西讲究实用性,别买你用不起的东西。

  • 不要看到打折东西就买,便宜不等于你需要。

  • 放弃无意义的社交,花钱又浪费时间。





看过这样一句话:中年是输不起的年纪,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既怕脚下打滑,还怕踩着命运埋下的雷。


人到中年,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应对的良方不在外界。


而在于你身体上的自律、教育上的清醒、事业上的求稳、消费上的节制。


警惕中年破产,未雨绸缪,安稳挺过中年,比什么都重要。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THE END-

 洞见·muye。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部分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