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被不结婚不生娃“废掉”的年轻人

2023-10-1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临公子   编辑/MBA智库琉琉


  

01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年无论在哪个平台,只要聊到情感婚恋中比较辛苦的那部分,比如与伴侣吵架啦、怀孕生子的困扰啦、婚姻中的麻烦事儿啦,


一定会出现一种评论——


不婚不育保平安”。


原本呢,结不结婚、生不生娃都是个体自由。


但这声音出现得越来越多,似乎快成为避免所有风险的万能神药了。


(我后台也经常有这样的留言)


前两天在一个群里,一个97年的小哥说,他朋友最近和女友准备订婚,结果因为彩礼的事闹得两家人有些矛盾。


朋友的妈妈骂他“还没结婚就胳膊肘向外拐”,女朋友抱怨他父母从头到尾都看不起自己,朋友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小哥给出一句结论:“所以说啊,没事别想不开结婚,真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马上得到了一波认可。


有人觉得一线城市如果月薪没有3万,根本没资本生孩子;

有人说这是社会问题,年轻人被社会压迫得不敢结婚;

有人说这叫不想祸害下一代。


热热闹闹地聊了1个多小时,最后又以“不婚不育保平安”作为结束语。


02


我今天没想聊该不该结婚这类话题,我突然有个感触啊:


好的人生,要懂得进攻;

烂的人生,永远在防守。


不恋爱、不结婚,人生就扫平障碍、一马平川了吗?


肯定不啊。


一个人能把日子捯饬得不错,结婚后很可能好上加好;


一个人如果过得乌烟瘴气,那么不管他有没有结婚,未来的日子大概率也延续灰霾的底色,绝不会因为“不结婚”而让生活重现生机。


很多人不想结婚,其实是“防守”心态。


想提防着谈恋爱、结婚生子中所有的问题和麻烦,认为只要不去做,就能完美规避这些麻烦。


不做不错嘛,什么都不做,那啥问题就都没有对吧。


但老天爷很公平,躲得过这里的麻烦,躲不过那里的麻烦。


不管在哪方面的思维惰性,都会让一个人在过度防守中,节节败退


投资过Twitter、Uber等知名企业的硅谷风险投资人克里斯·萨卡,他将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防守型,别人给你什么,你做什么。


另一类是进攻型。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发表观点、主动学习新知识,而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这类“进攻型”。


他们不会等到了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所有事情都有100%的确定性了才出手,而是积极地去应对风险、化解麻烦。


就好比,马斯克的想上火星,他想把人类从地球移居到其他星球,这种好像只会发生在科幻电影里的剧情,成功率绝对低到尘土里对吧?


可人家说干就干,把一个天方夜谭,搞得已经正儿八经地成为一个关注度极高的项目。


不说上火星吧,就说日常生活里。


但凡聊到一件看起来不错的事情,一定会这样的声音——


普通人做成的概率很低。”


普通人在大城市买房,这概率很低啊;

普通人靠自媒体赚钱,这概率很低啊;

普通人考上985研究生,这概率很低啊;

普通人月薪过万,这概率很低啊……


最后用一句“幸存者偏差”盖棺定论——好的都是少数,不好才是多数。


这结论,是对的。


因为它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任何有价值的事情,注定都只有少数人拥有嘛。要是人人都年入百万,只能说明百万不值钱。


概率虽然是客观的,但让概率发生,这可是主观的啊。


这又不像买彩票,你花2块钱随便抽一张,看老天爷让不让你中奖。


这种概率是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可以争取到的。


遗憾的是,太多人的行为逻辑是:


因为概率低,所以不去做。

因为不去做,所以得不到。


被封印在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里,没去了解事实、没有独立判断、没有主动采取行动,你的人生,怎么可能变好?


强者懂得适时进攻,弱者一生都在防守。




03


除了防守,弱者还擅长把锅丢给别人,或是将希望全盘寄托在别人身上


比如结婚。


网上有一类婚恋话题特别火,写一篇火一篇,就是借着相亲、婚恋话题举着大旗说:现在人谈感情必须先谈钱,没钱就看不上你,个个物质得要命


媒体为了博取共鸣,也天天灌输这种思想:你贫穷、你软弱、你没人爱,这些都不是你的错,是社会的错,世界太不公平了。


有些人真的信以为然:对啊对啊,怎么能那么现实呢?就不能好好谈感情吗?


越抱怨就越有得抱怨,戾气满满,把桃花运都吓跑了。


再比如工作。


有些读者和我聊到上班,说倒霉摊上垃圾领导、傻逼同事,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却无处施展。


可你和他说跳槽,他说打工人跳到哪里都一样;


你和他说主动找领导沟通,他说领导怎么可能听我的?打工人有什么办法?


有一次我聊失业,有读者发了好几条留言:


说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才让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说职场环境对年轻人不友好,说国家没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分析高等教育应该有哪些目的,分析劳动力供需要走的方向……


说白了,就是寄希望外界为你搞定一切


期盼从天而降一个救世主,帮你搞定全部麻烦,你只管躺平享受成果。人人毕业就有好工作、没有失业被裁、没有贫富差距、最好还能免费分房子。


但,可能吗?


防守的近义词,有时是偷懒。




04


好的人生,一定是进攻型。


这种进攻,不是指什么事情都要冲上前、或是一拍脑袋做决定,而是一种理性分析+主动选择的态度


《人性的弱点》里推荐了一套做事方法,叫“亚里斯多德法则”。


1、确认事实

2、分析事实

3、决定并且行动


许多人在一开始的“确认事实”就趴下了。


仅凭听说+主观印象就草草定论。


你听别人说不婚不育保平安,真以为单身万岁。最后看着那些和你说这话的人,有的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花团锦簇,有的万年单身依然过得一塌糊涂。


你三观动摇,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不结婚不生娃,是不是真的就保平安?


你这么做,是出于自我选择or逃避麻烦?


你的人生目标是不是只有躺平苟活?


主动分析、主动思考,改变的第一步,然后才有可能解决根源问题。


你不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所以说,别太过度防守。


什么都不做的结果,必然是什么都得不到,只能靠乞求、靠接受、靠安排,被动地观望着一切发生


以懒惰开始,以怯懦告终,在一次又一次的防守中成为了弱者。


有时候,进攻比防守好,主动比被动好。


也不是有时候。

而是很多时候。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记得在文末给我点一个免费的「赞」和「在看」,感谢你的慷慨


-THE END-

● 作者: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家职场/财经平台特邀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