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一段地铁偷拍视频突然火上热搜,我终于看清了重庆人的真面目!

2023-10-05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脆皮先生    编辑/MBA智库琉琉


  

01

  

前不久,重庆突然冲上了热搜。

         

谁也没想到,一条“背篓专线”,让这座城市再次火了。

         

事情发生在重庆地铁4号线上。

         

每天早上,这里总会涌现一大群背着背篓、挑着扁担的老人。

         

他们都是在赶地铁,去城里卖菜。

       

         

其实,这一幕并不常见。

         

我见过进城卖菜的老人,只能凌晨三四点骑车进城。

         

也见过有老人背着背篓,冒着寒风徒步几个小时。

         

放眼全国,很多地方的公共交通对于这样背着大背篓、挑担子卖东西的人都是劝退的。

         

因为容易弄脏地面,也太占地方太危险,所以干脆一刀切。

         

但在重庆,当温情和包容相聚。

         

这群老人,是被善待的。

         

         

为了方便他们,也不影响其他乘客。

         

地铁站尽力做到“两全”。

         

他们会用金属探测器人工安检加快速度。

         

也会引导老人们坐无障碍电梯,为不认字的老人做向导指路。

         

         

还会禁止车内交易、禁止携带家禽、禁止气味较大的食物等等,避免给其他乘客带来影响。

         

而倘若不小心弄脏了地板,保洁和工作人员也会赶来快速的处理。

         

当现实情况发生矛盾之时,重庆并没有选择一刀切式的拒绝。

         

而是选择了尊重,尽力维持两全。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文明城市”。

         

不仅要保持城市干净整洁。

         

更是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让每个人都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这是管理者的态度,更是一个城市的温度。

         

其实重庆地铁这个行为,不过是一个缩影。

         

这背后,藏着的是整座城市的温柔和共情。

         

曾几何时,重庆的火,是因为城市的“8D魔幻”。

         

是因为这里“无辣不欢”,好吃好玩。

         

但如今,喜欢重庆,不如说喜欢的更是重庆的一种“人情味”。

         

这座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城市。

         

永远温情,永远炙热。


02


其实这事在重庆,早已不是特例。

         

之前重庆的6号线,有一位大叔甚至将他的龙须酥车推上了地铁。

         

他也没有遭到拒绝。

         

有人质疑时,官方还不忘维护:

         

规定里只有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

         

没有这些,那每一位乘客,都该被同等对待。

         

         

后来,网友还发现:

         

重庆轨道18号线的扶手上,甚至还贴心的刻着盲文。

         

他们细致地连特殊群体都放在心上。

         

所有的温暖都藏在对普通人的细节里。

         

         

重庆的城市管理,带着温柔的保护。

         

而重庆人与人之间,也藏着温暖的互助。

         

早前重庆武隆,39度的高温烘烤着大地。

         

一位八旬老人,仍在为生活奔波、收集废品。

         

一旁的年轻交警见状,立刻过去帮他挑起了担子。

         

他们一前一后,没有过多言语。

         

但是肩上扛起来的,就是这座城市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还有一位送水工,烈日下艰难的拖着水,走在山城上坡路上。

         

旁边的一位父亲将东西交给了女儿,冲过去帮忙推车。

         

他的行动就是这么自然。

         

一切就是这么“平常”,帮助后平静的离开。

         

因为这就是山城人的本能和习惯。

         

         

还有一只小猫被困在高楼窗口。

         

俩男子围在一起,高举板子营救。

         

成功救助后,周围一群人欢呼。

         

善意让他们快乐。

         

他们的温柔,不分物种。每一条生命,都会得到尊重。

         

         

都说管理者对待民众的态度,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温度。

         

而评判一个城市的格调,不仅要看对人的态度,还要看他们对任何生命的态度。

         

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重庆人民。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

         

重庆人看似“泼辣”的背后,藏着的是直率的温情。

         

他们的善意,不加掩饰,毫不刻意,没有目的。

         

就如吃饭睡觉,已经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

         

所以在重庆,你不用担心被排外。

         

这里,每个人的笑脸盈盈,每个人都坦率幽默。

         

来到这里,就是重庆人,你就被接纳。

         

在这里,你也不用担心被歧视。

         

因为重庆人总是自称是“市井小民”。

         

他们很少自视甚高,更是厌烦将人划分三六九等。

         

他们更愿意共情,互帮互助,互相包容。

         

这就是重庆,尊重平等。

         

永远温暖,永远热情。


03


不过,相比较那种体贴的温柔。

         

重庆在我的心中,带着的更多的是一种炙热的义气。

         


即使隔了一年,我始终还记得去年那场山火。

         

那场让我对重庆人,刮目相看的山火。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本就极其渺小。

         

但在重庆,救援人员和普通民众,用他们的热血,守护了一座城市,创造了一个奇迹。

         

山火刚发生的那一刻,重庆的消防员和武警官兵,就投入火场。

         

他们忍受高温和炙热,直面巨型山火。

         

害怕吗?当然怕。

         

但为了守住背后的城市和民众,他们义无反顾。

         

         

那群勇士在用生命守护。

         

而被他们守护的重庆人民也双向奔赴。

         
短短几天,山城上万名志愿者扑向火场。


         

危难面前,他们高举着双手。

只为了能分配到任务,只为了守护家乡。

         

重庆的摩托车手们也聚集起来。

         

他们带上消防员,背起支援物资。

         

即使一次又一次摔倒,在高温中中暑、脱水。

         

依然昼夜不停的冲向高坡,逆行而上。

         


         

还有许多地方,摩托车也无法到达。

         

那大批的重庆市民,就背上物资,建立人力传送带。

         

用最原始的方式运输,也绝不会放弃。

         



有人冲在前线,也有人守在后方。

         

一位女老板,给救援队送饭。

         

不断提醒着:“肉多装点,肉多装点”          

         


一面是山火,一面是人墙。

         

那道蓝色的光,是重庆人民筑起的“长城”。


最终不负众望,山火扑灭,他们守住了自己的家乡。


 

而在灭火之后,重庆人又把重情重义展现到了极致。

         

他们把救援车辆围得水泄不通。

         


         

将西瓜、火锅底料、提着煮好的鸡蛋……统统塞进了救援车辆。




用最现实也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炙热的感恩之情。

         

这就是重庆人,重情重义。


都说在特殊情况之下,最能凸显一座城市的特性。

         

“在灾害面前,我不想当一个旁观者。”

         

“重庆是我们的家,我们不能看着不管。”

         

这是那些参与救援的重庆人,说过的话。

         

而这,或许也是属于重庆人,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英雄气概”。

         

一场山火,让我们看到的是重庆人的赤胆和热血、热情和感恩。

         

他们时常遇到灾难,但从不怨天尤人。

         

他们时常经历凶险,却从不认命躺平。

         

他们救过人也被救过,始终怀揣着感恩之心。

         

这是一座重情重义的城市。

         

他们不畏生死、无私付出、真情守护。


04

         

很多人都说,重庆是一座充满着市井气息的城市。

         

确实。

         

这里,或许不像江浙城市那般婉约、也没有北上广那般精致。

         

但纵横交错的阶梯,依山傍水的格局,让这座城市变得立体。

         

不仅是城市立体,更是重庆人的性格和格局。

         


在这里,路边随处可见光膀子吃火锅喝啤酒的豪爽重庆人。

         

但是,他们可能回了家,就成了一边抱怨一边幸福的重庆“耙耳朵”。

         

在这里,他们小事上大大咧咧、粗旷不在意。

         

但一旦遇到大事,从不含糊,从不退缩。

         

在这里,他们日常就是重油重辣。

         

但关键时刻,重情重义。

         

他们多面、立体。

         

他们也够辣、够野。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我一直觉得这是重庆人民最真实的画像。

         

有了烟火气,生活才有温度。

         

我想重庆也真正做到了。

         

城市管理包容温暖、普通民众有血有肉。

         

这里或许不是最繁华的城市,但一定是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欢迎大家来到重庆。

         

感受这里的热情,感受这里的温暖,感受这里的情义。

         

重庆永远欢迎您!


-THE END-

● 者: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考上985高校硕士,成绩全国前三。工作13个月,即成集团公司年薪最高员工。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本文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