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夺冠两年后,天才全红婵的“崩塌”

2023-06-02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她刊iiiher    编辑/MBA智库琉琉

全红婵又封神了。


最近的跳水世界杯,她一跳入水,裁判打出满分。


     

离谱的水花消失术,直接让“物理学不存在了”。


喜提网友辣评:


我放屁的动静都比这大。

我下饺子的水花都比这大。



毕竟,她一上热搜就从不让人失望,经常一出手就是金牌。


她是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全红婵。


你我都已习惯她身上金光灿灿的神话,小小年纪掌控全场,称霸跳水界。


有人期待,“未来20年都是她的”。



但是今天,我想“戳破”这个神话。


全红婵的天才叙事,并非热搜上单一的爽。


在这次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夺冠之前,她经历了6连败,距离上一块金牌到手,时隔572天。


十五六岁,她面临比赛的低谷,外界的揣测,名利的冲击。


那是热搜之外的全红婵。


跟风吹捧她,不一定是件好事。


1

一跳成名天下知


很多人对全红婵的印象,也许还停留在两年前的夏天。


东京奥运会,全妹一战成名,她的天才故事铺满全网:


出身贫寒,骨骼清奇,天赋异禀,运气爆棚。


踩中了一切命运拐点,夸张得堪比魔幻小说。



    

参加奥运选拔赛前半个月,她才把所有动作学完,那时,几乎没人知道全红婵是谁。


选拔赛后,她一举拿到积分第一。


跳水界就此杀出了一匹黑马。


她从没参加过任何国际赛事,第一次出国比赛,就是东京奥运会。


还恰好赶上了奥运延期,卡着最低年龄门槛出征,成为整个中国代表团最小的运动员。


但就像白岩松说的那句话:


“她不是因为小才来到这个跳台上,她是因为水平高。”


在东京,她的国际大赛首秀果然惊艳全场。


    

决赛中的5个动作,她拿了3个满分;总分477分,她拿了466.2分。


金牌到手,还顺便打破了世界纪录。


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


她就像热血漫画的主角,以初出茅庐的稚子之姿横扫江湖,昨天无人知晓,今日一战封神。


14岁的少女,懵懵懂懂地在巨大的欢呼声里,站上了职业之巅。


那个夏天,有多少人因为她看到了跳水之美。


纵身一跃,有人竟然可以比鱼还亲水。



更关键的是,全红婵还那么可爱天真。


赢了比赛,她一定会满脸笑容,比心、比剪刀手,对镜头前的观众致意。


意气风发的少女,满是生命力。



大概也只有她,可以把赛场变成跳舞的广场,挥手跳跃,扭腰狂欢。



众所周知,全红婵还有点那个社交牛X症。


和粉丝握个手,可以变成大型搞笑女见面会,还目光锁定,约好下次再见。



她的愿望很简单。


将来能开一个比小卖部还大的超市,有辣条、可乐,好多好多吃不完的零食。


   

她发表的冠军感言也很简单(又凡尔赛):


“很开心能站在最高领奖台,谢谢。”


     

拿了金牌后的心愿也很简单。


妈妈生病了,希望可以赚钱回去给妈妈治病。



跳台上是大杀四方的冷面女王,生活里又是天真朴实的女孩。


糅合了天赋超然的绝对能力,和纯粹珍贵的赤子之心,她能成为人气王,一点也不意外。


对全红婵的天才之处,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8岁跳远展现天赋,开始专业训练,13岁跳进国家队,14岁举世闻名。


开局即是巅峰,自此,她跳出再多的满分,拿了再多的金牌,也都是理所当然。


天才嘛,优秀是本分,平庸是罪过。


然而,全红婵的真实人生,在走下奥运会的领奖台后,才真正开始。


2

“千年老二”


很多人不知道,在不上热搜的平常日子里,全红婵经历了什么。


并非像大家以为的,她一出手就一定是冠军。


两个月前,她就因为没发挥好输了比赛,埋头在师兄怀里哭。


面对镜头,她眼中含着还没擦干的眼泪,带着鼻音:


“下一场咱们赢回来嘛。”



是的,这两年,全红婵也会输。


有时还接连输好几场,输了也会懊恼,陷入迟疑。


“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不够完美。”

“再回去加把劲。”

“得自律一点。”

“保持状态,不被淘汰吧。”


这些,都是她输了比赛之后说过的话。


前几天,看到有人说全红婵状态这么好,身材纤细、成绩出色,“发育期好像对她没啥影响”。


似乎这也是她天才之处的佐证。



但稍微去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全红婵正经受着发育之苦。


她的比赛状态经常不稳定,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如同魔咒。


短短两秒之内抱膝、展开、入水,发挥不好的时候,令人惊叹的水花消失术,会变成炸鱼现场。


女子10米跳台,向来是所有跳水项目中最残酷的。


它对运动员身材的要求及其严苛,身高、体重稍有变化,就要调整动作,否则入水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021年,全红婵爆红的时候,跳水女皇高敏就“预言”过,她接下来会遇到最大的困难——发育。


那是一个“走钢丝”的过程,不断考验她的技术、力量和自我。



现在,全红婵正在走这条钢丝,一年长高10厘米,面临身体上的巨变。


所以她再爱吃辣条零食,也只能极度自律,控制身材。



这番自律保持的纤细身材,实在不该用“天才”二字简单抹去。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全红婵已经承受了太多。


她的同龄人都在发愁应对考试,她苦恼的,却是如何在不稳定的身体状态下,重回世界巅峰。


而现实是,一个运动员不可能永远身处巅峰。


全红婵说过,自己不喜欢被很多人关注:


“总觉得如果跳不好,大家就不喜欢我了。”



果然,全民吹捧全红婵的阴暗另一面,在低谷中显出了原形。


你可以看到,一些人把她捧得多高,就可以把她踩得多狠。


全运会夺得单人金牌之后,全红婵状态不好,在国内外的赛事里,接连输给队友陈芋汐。


那段时间,网络上遍布着对全红婵的失望。


“又输了,再难夺金。”

“又输了,冠军昙花一现。”



“现在单人决赛变千年老二了。”


    

他们揣测她成绩不佳,是因为“钱赚多了,广告赞助多了,心不在焉了。”


她奥运会之后骄傲了,落户广州,也是太虚荣。


  

她还被造谣因为六连败只拿银牌,成绩太差被退回了省队,遭遇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逼得全红婵的主管教练陈若琳都出来辟谣:


“从没回省训练。”


      

早在2021年夏天,就有很多人说,别把全红婵架上神坛过度吹捧,给她一些容错空间。


造神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失去理智的苛责和恶评。



如今果然应验,网络暴力的伤害已经造成。


一片吹捧夹杂着质疑,全红婵的微博早已停更,不再分享生活。


发育的难关,起伏的状态,外界的风浪,是全红婵生活的真实另一面。


这里,不是只有最高领奖台的光鲜,也有低谷和难堪。


3

用“强者”代替“天才”



低谷时的嘲讽,和现在一边倒的欢呼、赞美,本质上似乎没什么不同。


他们无非是“痛骂天才退步了”,又“祝贺天才归来了”。


这一次次的跟风狂热,让我不由得想起全红婵刚火的时候,各路妖魔鬼怪纷纷出动的魔幻景象。


他们誓要把出身寒门的全红婵宠上天。


听说她喜欢吃辣条,喜欢她的粉丝就把成箱成箱的辣条送到她老家,堆满她家门口。



她想开一家装满零食的小卖部?


就有“热心”的房地产商送来商铺、住宅、20万奖金。


  

线上的热度不够,还有人开始线下骚扰。


那时,全红婵的老家是网红地标,每天至少有2000人去她家门口打卡。


各地主播赶来,做起了24小时直播。


 

吹捧全红婵的时候,他们蹭着流量,涨着热度。


后来转身跟风踩的时候,却不留一丝情面。


“吹爆”和“网暴”之间,竟然只有一线之隔。


从拿到全运会的单人金牌,到最近夺得蒙特利尔站的冠军,全红婵用了572天。


中间一年多的空白,她输过,也迟疑过,但不变的,是她一直走在那根钢丝上不停歇地训练。


直到这次夺冠,又有人说全红婵王者归来,天才依然屹立不倒。


天才叙事,真的遮蔽了太多。


遮蔽了她训练的刻苦、对身材的自律、在低潮时的反复对抗。



她作为一个鲜活的十五六岁女孩,身体和精神上经受的压力,都被轻飘飘的“天才”二字抹去。


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平。


全红婵的前任教练何威仪也说过,最好不要过于强调她是天才少女。


她的成绩,都是天赋加刻苦训练得来的。



好在,这些或好或坏的声音,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全红婵。


她依然是那个纯粹的女孩,在努力调整身体状态。


最近比完赛,她又比出了经典的剪刀手,对观众致意,满脸的臭屁和得意。


  

谁能想到,从东京奥运会出发,两年之内,分数、奖牌、输赢、名利、巅峰、低谷......所有的味道,全红婵都已经尝了一遍。


她跌倒过,也站起来了,然后,一步步稳稳地走到更开阔的世界。


而现在,她也才16岁而已。


所有人都期待在明年的巴黎,妹妹会以怎样的姿态亮相。


我想,她依然会像一根针,轻巧地钻进水里,压住水花,波澜不惊。


到那时,希望每个人都能称她为“强者”,而非简单的“天才”。


全红婵,不只是天才。



参考资料:

保护全红婵;《人物》


-THE END-


● 作:她姐。本文来源于:她刊(ID:iiiher)。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日韩千万「下流老人」警钟背后:我们这代人,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