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被俞敏洪和董宇辉盛赞,今天他上热搜,谁也挡不住...

2023-05-19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素小温   编辑/MBA智库琉琉


5月14日,“外卖诗人”王计兵,做客东方甄选,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



董宇辉说他,是有大智慧的人。


俞敏洪更是评价他,写的诗歌比有些专业诗人都要好。



王计兵被称为“外卖诗人”,是源于那首《赶时间的人》。


有次,王计兵接到非常棘手的一单,因为顾客留错了地址,害他来回跑了3次6层楼。


他满头大汗地把外卖送到顾客手里时,立马就遭到对方的怒骂:


“一个送外卖的,连地址都找不到,真蠢!”


因为这个插曲,他后面的两单外卖超了时,要被平台罚款80%。


如果王计兵再跟顾客理论,被对方投诉,还会被罚。


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王计兵只好低头道歉。


回家的途中,他把委屈化成文字,于是就有了这首《赶时间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赶时间的人》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展示了,生活里真实到被人忽略的日常。


却让每位同样在外,疲于奔命的打工人,深深地共鸣。


真正走进他,我才读懂了王计兵的“英雄主义”。



1

生活是道伤,阅读是服止疼药


王计兵第一次接触文学,是19岁那年。


他出生在苏北的贫困家庭,父亲早年给生产队运煤,不幸被煤车砸中,失去了劳动力。


是母亲每天起早餐黑,靠着磨豆腐,将家里三兄弟养大成人。


王计兵从小勤奋好学,墙面挂满了他领回的奖状。


可家里凑不齐学费,他初中没念完就辍了学。


不久,他跟随建筑队去沈阳打工,在这行人当中,都是成家的中年人。


他们基本的话题,都围绕在打牌和女人上,王计兵插不进嘴,常常被孤立。


而当时沈阳的工地附近,有家旧书摊。


每逢工友们约去喝酒打牌,他就一人跑到书摊去看书。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王计兵拿起一本就读,读得如痴如醉,直到老板喊开工才收手。


闲时阅读的乐趣,逐渐弥补了他在工地的乏味。


如果遇到自己看了一半的书被人买走,他就急得像只离开水的鱼。


为了弥补遗憾,他开始尝试编写后面的故事。


有时几百字,多时上千字。


等他下次看到原版时,却意外发现,自己编的,跟作者写的,竟出奇地相似。


这段偶然的经历,像是一颗梦的种子,在他的心里悄悄种下。


一年后,他回到老家,帮父亲在河里捞沙,那是他前半生最痛苦的时光。


他的双脚浸泡在水里,每当沙子被水冲刷,身体就像砂纸在打磨,撕咬地疼。


完工后,脚底会渗出很多血。


睡觉时,他只好把枕头垫在脚踝处,被褥才不会伤到脚。


他说,煎熬的生活里,阅读成了他的“止疼药”。


他用捞沙换来的钱,换了几麻袋书,忙时干活挣钱,闲时阅读消遣。


书看得多了,他就忍不住提笔,用文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白天到黑夜,即便写到黑眼圈凹陷,也没能褪去他的写作热情。


他的投稿很幸运,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车进村》,就被杂志刊登。


因为第一次的顺利投稿,彻底激发了他的写作欲,他越写越投入。


有次,他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居然买了身丧服穿在身上,来完成他的创作。


这个举动不仅遭到村民的嘲笑,也被父亲严厉得怒斥。


父亲一气之下,一把火烧光了他所有的手稿。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被火焚烧的文字,如同他的作家梦,被烧成了灰烬。



2

哪怕身处沟壑,也要仰望星空


烧稿事件后,父子二人陷入了漫长的冷战。


直到妻子郭依云的出现,才让他主动跟父亲开口。


妻子比他小三岁,长得乖巧可爱,王计兵见到她,就有种强烈的保护欲。


之后,他跟父亲提结婚,父亲同意了,但要求他,要踏实过日子,不准再写小说。


碍于父亲的警告,他只好点头答应。


可对一个文思泉涌的人来说,一旦打开了阀门,就很难再关上。


王计兵总会在忙里偷闲时,重拾笔尖,记录生活的点滴。


每当写到好的句子时,他都忍不住跟妻子分享。


起初,妻子还是会夸他写得不错。


但时间久了,妻子很为他着急。


当下还在为生计发愁,他却天天风花雪月,又不能靠它来糊口。


王计兵不愿让妻子担忧,于是便带着妻子远赴外地,搬起了木头、开起了翻土车。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外地奔波的生活非常苦,可对王计兵而言,哪怕身处沟壑,也要仰望星空。


即便妻子不理解,他还是会偷偷拿起圆珠笔,在烟纸壳、废纸箱上,记录当下的感受。


面对生活的无奈,他写下自己的感慨:


就像一条初冬的

开始覆盖一层薄冰

只需要一块石头或者半块砖头

轻轻一抛

就足以将平静打破


春节坐火车回老家,坐在背对行驶方向的座位上,他看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


他又写下:


我坐在背对行驶方向的座位上

以退行的方式回家

以火车的速度退向父母

仿佛生活的一次退货

一个不被异乡接受的中年人

被退回家乡


而这些被记录在纸皮上的文字,最后都会被他当做废品,一并卖掉。


丢掉的是纸上的文字,留下的是生活的寄托。


2005年,他用打工攒下的钱,跟妻子在昆山开了家小卖部。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王计兵也拥有了第一台电脑。


当时,正是QQ空间的流行期,于是他把之前写的很多文字,全都上传了到QQ空间。


由于王计兵打字很慢,他便把多余的文字删掉,只留下最精彩的短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空间发表的日志,被一位热心的网友看到。


网友赞美完他的诗歌后,给他推荐诗歌论坛。


这时他才明白,原来分段后的短句就叫诗歌。


王计兵一直都过得不易,但他因为写作,生活里充满了色彩。


就像陈年喜在《宿命》里写道:“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



3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

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后来,赶上疫情,王计兵的小卖部收入,无法支撑孩子高昂的学费。


无奈之下,王计兵只好去送外卖,来补贴家用。


加入外卖队伍后,农民工的辛苦让他感同身受。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文字就像砂纸,打亮了王计兵生活的钝器。


于是他在送外卖的休息片刻,写出了外卖员的心声:


请原谅,这些呼啸的风

原谅我们的穿街过巷,见缝插针

就像原谅一道闪电

原谅天空闪光的伤口

请原谅,这些走失的秒针

原谅我们争分夺秒

就像原谅浩浩荡荡的蚂蚁

在大地的裂缝搬运着粮食和水


以前,他会陷入自我情绪里,以个人视角来抒发情绪。


送了外卖后,他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发现现实世界,跟自己想象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曾经,他是站在窗口看世界,如今,他是站在楼顶上,全方位地观察世界。


以最广的视角看待他人时,也更能理解对方的不易。


有的人在疲于奔命后,会选择抱怨和逃避。


有的人在喧嚣的城市,会选择和解与平静。


就像作家白落梅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因为写作,王计兵变得更加平和,即便到了54高龄,依然满头黑发。


2019年,他的诗歌《白纸黑字》,荣获国际微诗大赛金奖。


一向节俭的他,在海南领完奖后,给妻子买了上千元的衣服。


妻子嘴上说着太奢侈,脸上和眼里却写满了欣慰。


这么多年来,妻子的不支持,从未让他对写作动摇过。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父亲在得知他成为诗人后,在电话里跟他说:“这么多年,我耽搁你了。”


这一声迟来的理解,像是一把利剑,斩断了父子俩多年的心结。



世俗方面,王计兵并不渴望通过写作,会获得丰裕的物质生活。


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人问过他:“写作又不能改善你的生活,你为什么还那么喜欢它?”


王计兵表示,反正我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空地,为何不能让它飘一场大雪?


他把自己比作农田匍匐的黄瓜,文学就是他的支架。


它会让趴在地上的黄瓜,爬上枝头,生命变得更立体。


而不是等叶子发黄,在暴风雨后烂在泥土里。



4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

即便认识到自己是一粒沙,

依然能努力下去


王计兵接受过多次采访,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在东方甄选的那次。


采访中,俞敏洪问他:“如果你当初小说坚持写下去,会怎么样?”


王计兵表示,对于未选的路他从不纠结,对于未发生的事,也不去假设。


当初小说没写成,后来选择了诗歌,也很好。


对于“外卖诗人”的光环,王计兵并没有因为走红,而迷失自我。


如果有时间的话,他还是会去送更多的外卖,做一位脚踏实地的前行者。


虽然外界给了他很大荣誉,但他深知,这一切终会褪去。


而自己只是刚好碰上了这个节点,感觉到了高光。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


正如他所说,自己不发光,只是沙滩上的一粒沙,刚好被一束光照到了而已。


不管有没有被光照到,始终都是海滩上的那粒沙。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如果英雄主义,只属于那些名满天下的人,那就太过狭隘了。


我想真正的英雄主义,也可以是,那些被光照到后,依然努力的普通人。


而努力的每一秒,都会比下一秒更强大。


-THE END-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素小温(MBA智库专栏作者),在文字里寻找一束光。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日韩千万「下流老人」警钟背后:我们这代人,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