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胡鑫宇事件真相大白,但这件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2023-02-0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编/MBA智库琉琉

1


胡鑫宇案件,终于真相大白了。


今天的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对胡鑫宇的情况做了详细通报:


首先是尸检结果。


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在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后,尸检结果认定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完好,并没有外伤,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胡鑫宇的脚是自然下垂,并不是网传的平行于地面。


其次是录音笔。


录音笔有两段录音清晰显示了胡鑫宇的自杀意愿,而且录音里面有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真实度很高。


警方也请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录音进行了鉴定,均没有发现合成或者造假的痕迹,而且该声音和胡鑫宇之前保留的声音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警方还提到胡鑫宇录音笔里面的一些片段,内容显示胡鑫宇曾多次到学校的楼上准备跳楼自杀,他还担心会不会很快被发现,但最终没有下定决心,他还是选择了在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自杀。


警方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1、仓库围墙5米高,胡鑫宇是怎么翻进去的?


围墙外侧有渣土堆,渣土堆高度低于围墙约1.5米,渣土堆与围墙间有两棵树木,树木高于围墙。


围墙内侧墙体上生长着一棵向内斜生的树木,这样的情况一个青少年很容易攀爬进去,且胡鑫宇鞋子上的苔藓和围墙上缺失的苔藓,是一致的。


这是警方公布的相关示意图:



2、鞋带为什么能自杀?为什么能承担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胡鑫宇使用的鞋带,是特殊材质,耐力耐腐,2根鞋带一起能承受170斤的重量,而且随着尸体水分的蒸发,重量逐渐减轻,所以能悬吊100多天。


还有种种证据都充分证明,胡鑫宇是自杀身亡,警方在发布会上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说实话,在舆论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始终觉得,这个结果,并不属意料之外。


其实,胡鑫宇在精神和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已经呼之欲出了。


媒体曝光过他生前的一些笔记。


“新环境真的难以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近视会加深了,一直盯着桌上的书看,几乎不抬头看黑板。因为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10月9日,来校几天后状态依旧差,睡眠可能有问题......早上5点30分醒了一直赖床不愿起,因为害怕别人说打扰他休息。”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难让人看出:这是一个不快乐的男孩。


但,谁来关注他的情绪呢?


老师们很忙,那么多孩子的学业,那么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谁都不曾知道,这个敏感多思的男孩,有着怎样的痛苦和压力。


家长们很忙,他们要挣钱,要负担家用,要为他的将来打下夯实的基础。


他们眼中的胡鑫宇,积极,乐观,他们怎么也不可能将“抑郁”两个字,跟自己的孩子联系起来。


他在无人关注的黑暗里泅泳,在呼喊无效后,只能保持沉默。


老师在他物理书的最后一页,看到了他生前写下的一行字:


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样?


字字泣血,可惜的是,依旧无人回应。


我不知道,在那个寒意深重的初冬,他是抱着怎样的决心,翻过学校的高墙,走过那个灰扑扑的仓库,再在一个无人知道的角落里,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那支录音笔,就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


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仍然在渴望,有人能聆听他的声音,静下来,听他的呼喊。


胡鑫宇失踪案,到现在为止,已经是100多天的时间。


无数网友的等待,化成了惋惜。


胡家亲属的焦急,在这一刻,也变成了巨大的悲痛。


但,我想通过这个案件,跟大家探讨一下: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频频出现这样的悲剧?


胡鑫宇的背后,还有多少个像他一样的孩子?


2


胡鑫宇案件,让我想到了跟他差不多同一时段“失踪”的男孩——李正宇。


他16岁,也是江西人,就读于江西新余某所中学。


去年11月,他因为在校表现不佳,被学校处分。


李正宇母亲去学校接他回家。


路上,母子俩因为“处分”一事产生争执,母亲的批评,让李正宇很是气愤。


两人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叛逆期的孩子大步向前,将母亲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母亲过了红绿灯,再去看孩子时,竟然发现:孩子不见了。


她以为孩子一个人径直回了家,就没做多想,赶紧跑回家去看看,结果却发现,孩子并没有返回家中。


她在家中焦灼地等待,可是,直到夜深了,孩子依然没有回来的消息。


这一下,李正宇母亲彻底崩溃了,她联系了李正宇的学校、同学,均未找到他的下落。


无奈之下,家人只好报警。


警方排查了很多地方,却依然杳无音讯。


家人在线上和线下都发布了寻人启事,但16岁的李正宇,自那日在红绿灯处匆匆离开后,就再也没有露面。


就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好消息传来,李正宇找到了。


原来,那天跟母亲置气离开后,他就去了以前就读的初中学校。


他睡在一个弃置很久的杂物间里,饿了就去教室里翻些小零食来充饥。


就这样过了9天。


直到一名教师经过,发现了他,最终将他送回了家。



原本以为,经过了9天的磨砺,在储物室度过了那么寒冷的冬夜,他会想念家的温暖。


但没想到的是,当李正宇回到家中,面对母亲的拥抱和哭喊,他却只是冷漠地转过头,一句话都不愿和母亲多说。


可怜的母亲,在经历了失而复得的大悲大喜后,怎么也没想到,孩子面对自己时,竟会是这样的态度。


她多次寻求沟通,但始终不得其法。


最后,只得求助心理医生,希望通过干预和治疗,来缓和母子关系。



其实,从孩子失踪到现在,最担心他的人是母亲,最痛苦的人,也是母亲。


可是为什么,明明是最亲密的人,却制造出了最痛的伤?


为什么孩子宁愿窝在那个冰冷的杂物间里,也不愿回到这个温暖的家?


这一切一切的问题,都在叩问着我们父母的心。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件:


今年1月,河南一名16岁的花季少女,对家长说要去找女同学玩,接着就“消失”了。


家人焦虑万分,在网上紧急发布寻人启事。



2022年11月4日晚,吉林省吉林市18岁高三女生郑春梅失踪,至今杳无音信,已失踪90天。


父亲看到胡鑫宇事件后,很担忧女儿。



2023年1月7日,四川资中一名18岁的高中女生已经失联近一个月,家人把寻人启事贴满了大街小巷.......



在百度上搜索“高中学生消失”相关词条,相关的结果多到上亿。



胡鑫宇的悲剧已经发生,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孩子的“消失”以及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杜绝这样的现象。


读高中的孩子,正是情绪敏感期,又是学业压力最大的时候,不管是走出学校的胡鑫宇,还是离家出走的李正宇,亦或是“消失”的曹红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正处于青春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业压力大,内心格外的敏感,性格情绪变化最大,特别需要关心和肯定。


而在家长的眼里,觉得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觉得他们只要读好书就行,可是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有的孩子外表看着好好的,可是他们的内心已经崩溃到了一定的地步。


警方曾通报说,胡鑫宇曾多次打电话给母亲,哭着说自己不想读书了,时间长达几十分钟,如果那个时间先把胡鑫宇接到家里或者采取行动,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可惜,人生永远没有如果。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从胡鑫宇事件中引起警醒,去看见我们的孩子,去关注我们孩子的内心。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相处好了,他们才能更好地去融入这个社会。


3


写到这里,我还有三句话特别想讲一讲:


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孩子的平凡。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也有力所不逮的时候。


作为父母,最终要习得的一件事:


不要苛责孩子,不要嫌弃孩子的不完美。


工作也好,学业也好,我们都要在不慌不忙中,慢慢地学会松弛。


如此,才能让孩子在平和的力量中,找到安全感,积蓄能量。


人生就是接纳父母的平凡,接纳自己的平凡,以及接纳孩子平凡的过程。


二、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逆商。


某大型公司HR曾在创业论坛上讲到一件事:那些各方面不拔尖,但表现中上的孩子,会在各个岗位上给人惊喜。


你批评他,他坦然接受;


遇到挫折,他潜心克服;


遭遇质疑,他不焦躁。


这样的孩子,自有一片天地。

-THE END-


● 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

 领导为什么讨厌准点下班的人?(干货)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用5%的努力,去撬动95%的事情:原来这才是“有效努力” !(深度好文)
 李诞给员工“画大饼”,这次打工人不干了:别拿你的前途,去赌老板的情怀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