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辞职5年后的同事聚会,让我顿悟了几个职场铁律

2023-01-31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洞见muye   编辑/MBA智库琉琉

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前两天,收到前同事老张的邀请,说是过年了,大家有空一起聚聚。


我离开上家公司已经五年时间了,和同事们会在微信上偶尔闲聊几句,但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也就答应了下来。


一桌子十几个人,这么多年来都经历各自或者精彩、或无奈的职场浮沉。


酒酣耳热之际,大家说说之前的故事,近来的遭遇……


很容易发现,有的人容光焕发,对现在的状态很是满足;有的人却像霜打的茄子,没有一点精气神。


一场聚会下来,在我自己和昔日的同事身上,我也悟到了职场的一些铁律。



1

成年人,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


同事小陈,特别羡慕电视台的工作,历尽艰辛考去了电视台。


到了电视台后他才发现,自己曾经很喜欢的工作,其实也存在不为人知的辛苦。


每天要绞尽脑汁策划节目,无论天气多么恶劣都要跑外景,熬夜参与后期制作更是家常便饭。


如今,他的眼神里早就没有了昔日的光芒,头发也脱成了“地中海”。


老姚嫌写文章太枯燥,报社收入太低,后来索性转行去做了销售。


在一切都以业绩为王的销售行业,老姚刚加入时因为业务不熟练,近半年时间都没有开单,一直拿的都是底薪。


做业务时他经常吃闭门羹,遇到难缠的客户,还会被各种投诉,然后被领导训斥。


马上要过年了,最近他每天都带着礼品上门去巴结客户,按他的话来说,“活得像个孙子”。


聊起工作,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每份工作都有烦恼。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老同事眼里,我工作自由,没有约束,收入也不错。


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写好一篇文章,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


写文章灵感枯竭的时候,我经常对着天花板发呆。


这两年,图文媒体行业逐渐式微,数据下滑严重,我有时焦虑到整宿都睡不着觉。


真的,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


你觉得光鲜亮丽的背后,或许充满了苦涩与艰难。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成年人的工作,没有一份是不想辞职的。


  • 每个人都是在笨笨地熬,苦苦地支撑。

2

人啊,逃不出古人那句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看过一张名为《始料不及》的漫画。



一只老鼠待在装满米的缸里,很是安逸。


有一天米缸见底,小老鼠才发现因身体肥胖,脑袋被卡在瓶口,想跳出去已无能为力。


我曾经的美女同事小枫便是如此。


她辞职后,加入了一家福利待遇都很好的公司。


慢慢地,小枫提前过上了养老生活,每天准时打卡上下班。


工作五年了,除了称呼从小枫变成枫姐,能力并没有见长。


去年中旬,公司面临经营困境,小枫虽然没被裁掉,但被安排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岗位。


不熟悉业务,又因为常年啃老本,学习能力严重退化,工作很吃力。


到了年底,公司进行第二次人员调整,她的名字出现在被裁名单里。


聚会上,失业近一年的小枫端着酒杯,姿态卑微地求大家介绍工作。


可现在每个人都过得如履薄冰,大家满口说帮忙留意,实际上都有心无力。


正如360创始人周鸿祎所说,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后的输家是你自己。


人生永远是能量守恒的,你享受了多少安逸,日后定会付出多少代价。


  • 在舒适区上瘾的人,就算没有败给对手,没有败给时代,最终也会输给自己。

3

钱最重要

但在过程中最不重要的,是钱


有一年毕业季,某企业家到母校演讲,有个大学生提问说:“面试的几家公司,工资都低怎么办?”


企业家回答说:“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钱当然是很重要的,但不应该是你考虑的第一位。”


一个人的职场生涯里,工资很重要,但远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平台和资源。


同事阿鸣和阿勇是同一年跳槽的,阿鸣去了知名央企,阿勇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


五年后的今天,双方在事业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阿鸣进入央企时工资并不算高,只有七八千块钱。


但在央企工作期间,公司会定期组织业内大咖分享。


工作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牛人,认知和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因为履历优秀,去年阿鸣被一家名企看中,挖去做了项目经理,拿到了百万年薪。


而阿勇选择了一家薪资相对高但前景迷茫的创业公司。


工作两年后,那家公司居然倒了。


后来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赚到的钱也只够勉强养家糊口。


是阿勇不够努力吗?


不是,他每天都超负荷工作。


真正区别的,对平台的选择,对行业前景的判断。


曾经从同一个站点出发的两个人,中途选择了搭乘不一样的交通工具,有人选择了自行车,有人选择了汽车。


  • 骑自行车,再努力也追不上汽车。



4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

是下班后8小时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人的命运决定于对晚上8点至10点时段的利用。


小林以前是公司前台,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同事收发文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的琐碎事务。


当时我们的主编是个非常热心的大姐,有一次她跟小林聊天,问她想不想学写文章?


或许正是那次的聊天让她决心改变自己。


据说她把过去一年刊印出来的报纸,分批带回家,到了晚上,逐字逐句地读,研究新闻的结构,行文方式。


她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只要一有时间,就躲在房间练习写作。


那个时候,她会留下来陪我们加班,然后见缝插针地请教同事如何定选题、取标题、跑采访等。


即便文章被同事批注得密密麻麻,她也不气馁,回去总结反思,继续写稿。


有时候,我们加完班要离开了,她还在公司埋头看书、修改文章。


就这样坚持了快一年时间,小林从前台调到了业务部门,成了一名编辑。


慢慢地,她写文章越来越成熟,毫不逊色于专业作者。


再到后来她离职,到一家新媒体公司当了主编,如今她早已成为自媒体界的大神。


胡适先生说过,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


那些顶级的高手,天赋和运气永远只是加分项。


  • 你看不见的日日夜夜,才藏着他们积淀实力、拉开差距的真相。



看过这样一句话:

“工作和爱情一样,动心很容易,坚持却很难,但人生的每一种选择,都将是你今后不可撤销的选项。”


工作是一种修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有人把工作当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有人当成逼不得已的谋生手段。


你只有放大格局,戒掉打工者心态,才能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THE END-


● 作:洞见muye。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

 领导为什么讨厌准点下班的人?(干货)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用5%的努力,去撬动95%的事情:原来这才是“有效努力” !(深度好文)
 李诞给员工“画大饼”,这次打工人不干了:别拿你的前途,去赌老板的情怀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