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新事物出来往往会有两个极端,我们不要神化AI,但也不可忽视它。有用的东西终将会留下和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虽然现在大部分公司还没有通过AI产生可观收入,也还没有大量实践诞生,但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未来6-8个月是重要的窗口期。 经纬的不少被投公司,也都在积极尝试,比如猿辅导在很多业务环节都在尝试切入AI工具;再比如幂律智能,他们与国内的大模型公司合作,共同训练了法律领域垂直大模型PowerLawGLM…… 我们正处于AI渗透商业的早期,很多产品还在研发和内测中。事实上,像我们的一些智能电动车生产公司,已经将AI应用在了包括制造、客服、营销等多个环节,它是一种生产力环节的渗透。 按照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的说法,未来模型性能每18个月提升两倍。虽然目前AI还不能代替人,但我们能看到AI在各个生产力环节的参与,它降本提效的能力也会逐渐发挥出来,我们看到很多创业者都是无比兴奋的。 如果我们想十年后,AI很有可能会消失于无形,渗透进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并改变世界,所有公司也都会变成AI公司。 最后我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人总是觉得AI如果发展的非常迅猛,它最后大概率会变成人类的灾难。但我之前和很多人讨论过这点,这个判断的前提其实还是从我们的一些固有观念出发去思考AI,认为它会对“统治、占有”这些人类根深蒂固顽疾有继承性、一致性。 但其实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想,也许AI的思维完全和我们不一样,它对这些也许根本没兴趣。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在AI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任何的监管或者警惕。相反,我觉得在初始阶段,对使用AI的人的约束和监管可能是更加有必要的。 随着发展,再往后,我们需要的也许是跳出固有思维,也许AI最后会颠覆掉我们现有的观念也不一定。这点也许是我们今天参与这个新时代的人,最应该去拭目以待的事情。 但反正对我们做投资的来说,winning is so sweet because most of the time we lose,有这个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