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读懂《肖申克的救赎》,方知真正困住一个人的,是弱者心态

2023-05-20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肖申克的救赎》所讲的故事,不仅是安迪、瑞德等人的故事,更是你、我的故事。这篇文章2700字,预计7分钟读完,心若是牢笼,处处都是牢笼。



作者 每晚ciyu

编辑 木木

来源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


“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以前看这部电影时,以为是森严的肖申克监狱圈住了里面的人。


再次重温时,才明白无形的牢笼比有形的监狱更加可怕。


真正困住每一个人的,不是逃不出的肖申克监狱,而是他们的弱者心态。 



是否被体制化,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在肖申克监狱,有人望眼欲穿墙外的自由,有人却满足于墙内的安逸。 


图书管理员布鲁斯显然属于后者。


获得假释的他,因为多年来的与世隔绝,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


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高耸入云的建筑,置身其中的他倍感窒息。


在监狱里,他是个有教养的体面人。


囚犯们尊重他,狱警们也跟他有说有笑。


他日常的工作,只需要推着小车供囚犯借阅图书。


在社会中,他却是个落魄的“多余人”。


出狱后的他被分配在超市工作,然而他衰老迟缓的行动,总是被顾客投诉,生活在高压状态之下,他甚至连觉都睡不安稳。


每天活在恐惧之中的他,一年后选择了自杀。


电影中有句话说得很好: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这种“体制化”如一副麻药,腐蚀着每个人的心智。


现实中,多少人也成了这样的笼中鸟,生活被禁锢在方寸之间。


有的守着自以为的铁饭碗不思进取,有的人以为混日子可以混一辈子,可这样享受多少安逸,日后就会付出多少代价。


是否被体制化,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安迪在肖申克监狱27年,却从未与社会脱节过。


他以前是银行家,在监狱那么多年,所学的金融知识并没有落下,反而通过帮狱警们报税理财,时时更新技能。


他用州政府的补助,帮图书馆购置了许多书籍、报纸,他也借阅读这个窗口了解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



岁月静好久了,生活就会成为一汪深潭死水。


我们只有一直往前跑,才能如同大江奔流,抵达波澜壮阔的大海。



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跳蚤实验,当给跳蚤套上一个玻璃罩时,跳蚤每次都会撞到罩顶上。


持续一段时间后,即使把玻璃罩拿走后,跳蚤就会认命一般,不再跳超过这个高度。


很多人活成这样的罩下蚤,对残酷的命运俯首称臣,心如死灰。



电影中,瑞德两次假释听审的画面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瑞德入狱的第20年。


他在面对5位评审官时,手不停地摆弄着帽子,大概觉得不妥,就把手藏到身后,还是觉得不妥,又把手放在身侧,拼命掩饰自己的局促不安。


那时,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仍不灭,渴望走出监狱。


第二次,是瑞德入狱的第30年。


他心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希望无用,最好认命。


面对评审官时,他敷衍地背诵了一遍10年前说的那些“台词”,不再奢望得到垂怜。


可想而知,他再次被拒绝假释。


在监狱漫漫长日的煎熬下,瑞德不再抗争,任命运摆布。


稻盛和夫曾提到心态的力量:人生的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心之所念,定有回响。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同样身处牢笼,囚犯个个心如枯槁,安迪却心如草木,向阳而生。


在谈到未来时,瑞德等几人都嗤之以鼻,他们目之所及的生活,一片晦暗。可安迪却不一样,虽然被判终身监禁,却满怀憧憬。


他希望有一天到墨西哥南部齐华坦尼荷小镇,开一座旅馆,迎着海风喝啤酒,呼吸自由的空气。


因为这样的心态,他即使被变态“三姐妹”盯上,受尽羞辱、嘲讽,他却从来没自暴自弃过。


即使出狱之路曲折而艰辛,他千方百计地去促成计划的实施。


安迪正应了电影中经典的那句话:“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飞翔的愿望从未熄灭过。”



命运,一半在天,一半在人。


一旦向生活屈膝低头,人生就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相信持之以恒的力量。


哈佛大学心理学院曾深入美国的监狱里,研究罪犯们的心理。


他们发现无论撬锁偷车的扒手,还是飞车夺财的抢劫犯,几乎有一个共性:


只想走捷径,只想不劳而获,对待事业没耐心,没毅力。


汤米身上也有这样的特质。


他年纪轻轻,却不务正业,以偷窃为生,以监狱为家。


他经常蹲点在各个富豪区,入室偷盗彩电或是有价值的物品。


到肖申克后,汤米得知了安迪曾帮狱友取得过高等学历,也希望安迪能帮自己一把。


但是在学习的时候,汤米却是沉不住气、耐不住烦。


学习26个字母时,他没一会儿就皱着眉头唉声叹气。


做考卷的时候,碰到问题不由得心烦气躁,直接把考卷揉成纸团丢进纸篓里。


汤米在狱友们眼里是一个机灵的小伙子,但是他却从不肯下苦功夫到正事上。 


汤米的心态,也是我们许多人的心态。


渴求成为人上人,却不肯脚踏实地地深耕自己,妄图一步登天。


希望能财富自由,但既熬不了苦,又受不了累,耍起各种心思赚快钱。


一味想走捷径,走到尽头可能是绝境。


就好像茧中蛹一样,若只想取巧,通过外力破壳,那么永远不可能蜕变化蝶。


安迪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懂得利用时间的话,即使每次只有一点点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他相信持之以恒的力量。


当他想修图书馆,想申请资金,老布劝他不要白费功夫。


他没有放弃,不断地写信向州参议院申请资金,即使所有信都石沉大海,但他坚持日日写。


所有人都觉得安迪是在犯傻,因为他在做一件没可能的事。 


可结果是,州参议院最后给他拨款200美元以及捐赠一批旧书和杂物。


当安迪要瑞德搞来一把鹤嘴锄时,瑞德从未想过他会用来挖地洞逃狱,开口戏谑道,用这个挖洞至少要挖600年。


但最后,安迪每天一点点泥土地刨,用了19年挖通了地道。


功夫下到极致,熬到最后,山可移,海可平。


这世上,没有直抵峰顶的登天梯,只有一步一拱卒的崎岖小道。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让我们更靠拢想要的生活,但省下的每一步,都会加倍偿还。



心若是牢笼,处处都是牢笼。


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曾说:


“在美国,每个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所讲的故事,不仅是安迪、瑞德等人的故事,更是你、我的故事。


它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心若是牢笼,处处都是牢笼。


这世上,能囚禁我们的,唯有自己。


当我们走出内心的那一座监狱,便是强大的开始。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图片来源:本文封面、配图来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END 


关于作者

/About Author/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最新推荐

/Recommendation/


企业培训  ▏入驻书城  ▏品牌联合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