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一个真正靠谱的人,对外不断交付确定性,对内不断提升自我。这篇文章4700字,预计12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启发。
作者 | 笔记侠编辑部 智勇
编辑 | 木木
来源 | 笔记侠(ID:Notesman)
试问,你会将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信任的人,还是不信任的人?靠谱的人沟通成本低,你说一遍,他就能懂,即使不懂,他也会主动沟通,问清楚你要的那个确定性。而大多数人是表面答应的很好,到最后交付的时候,不是玩消失,规定的deadline一拖再拖。
你能提供对方所需要的确定性。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网络节点,人与人会产生很多链接,这些链接最终形成大大小小的协同网络。就像一个蜘蛛网,你既是构成的节点,也生活在这个网中。你所在的部门,是一个协同网络,你所在的业务线,也是一个协同网络,你所在的公司,又是一个更大的协同网络。你从协同网络中接到一个任务,处理完毕后,你把处理的结果反馈到网络中,并提交给下一个需要处理这个任务的节点。也就是说,你为下一个节点提供了你的确定性,以确保这个任务,能够顺利地往下进行。别人说你靠谱,本质是因为你能提供对方所需要的确定性。基于此,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所谓靠谱,指的是你能够持续为你所在的协同网络提供可预期的确定性。这个定义里,有几个关键词:持续、协同网络、可预期、确定性。这是一种产品思维,你把自己当做了一个产品,并在协同网络中与别人互动。从本质上讲,产品就是持续地为用户提供确定性的服务,并且,用户对这项确定性的服务产生了预期,进而产生了信任。你要想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你就需要换位思考,去思考你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确定性。举个例子,老板需要的确定性,是“你把方案做好,并告诉TA”,但如果你提供的确定性,是“我把方案做好,并发送到老板邮箱”,这就出现了误差。发送到邮箱,老板不一定能看到,所以你还得口头或微信告诉老板,说方案已经发送到了你的邮箱。再比如,你要摆摊卖煎饼,你不能出几天摊歇几天,原理也是一样:你要让你的客户对你产生稳定的预期,“我知道几点你还在,所以晚上我会来你这里买饭”,只有长久的形成这种确定性的服务,你们才能建立信任。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明确的知道对方要的确定性到底是什么。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焦虑情绪也就越来越多,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想追求尽可能多的确定性。追求安全、追求稳定、追求靠谱……本质上都是在追求确定性。我们在寻找事业伙伴、结交朋友、寻找伴侣时,尽量找靠谱的人合作,因为靠谱的人,能够在不确定的未来,给你提供一些可依赖的确定性。
一旦信用破产,就寸步难行了。
网上曾有一个热帖说:经常迟到的人,在家时说自己刚出门,刚出发就说快到了,在路上的时候说自己已经到了。很多网友积极认领,还带着沾沾自喜的语气说自己有更夸张的迟到经历。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一语道破实质:这不是经常迟到,而是经常撒谎。在职场中,守时是基本的职业要求,浪费别人的时间,打乱别人的计划,是非常不专业的表现。也许在有的场合,迟到从一开始就已经丧失了入场机会。比如,面试、谈项目。微信少发语音多打字,交代工作时条理清晰、简洁易懂,甚至求助他人前先最大化地完成自己能做的部分,都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管理是一种掌控,对工作难度、工作量和自己能力的掌控,进而做好优先级安排。很多时候,对时间的错误估计就是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尽管大家都在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但只有一部分人真的如此。仓皇之下,交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及反复打磨的。因此,请不要高估自己的爆发力。如果没有李白酒入豪肠酿成诗的天赋,请根据自己的能力给待完成的任务留出足够的时间。靠谱的人,很有契约精神,会把承诺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职场中,除了那些白纸黑字的合约,明文贴出的规矩制度,还有很多口头约定,比如跟同事约好项目对接日期、几点参加会议、从领导那里包揽某个任务,都是在建立契约。本质上讲,建立契约,就是承诺给对方某些方面的确定性。所以你承诺别人时,稍微慢一些,因为建立契约前,你是自由的,但契约一旦建立,就意味着你得按照双方约定的权利和责任,来履行你的义务。如果一个人没有契约精神,不能给别人提供确定性,经常毁约,就会透支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责任心强的人,经常一激动就做出“夸大”的承诺。即使他们全力去做,最后的结果却依然不尽人意。这倒不是他们故意而为,而是因为他们混淆了“想做好”和“能做好”,“想做好”是态度问题,“能做好”是能力问题。人总是这样,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的难度,进而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符的承诺。刚才说了,靠谱的本质是给别人提供确定性,你能换位思考,你有契约精神,但你的能力却没跟上,你依然无法给别人提供确定性。不仅如此,责任心强的人,事如果没办好,还会陷入深深的自责。首先,别答应得那么快,先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事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和精力是否充足。其次,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多次,下次再承诺时,你要强行把自己的能力估低。最后,你还是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真正靠谱的人,会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承诺。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人的情绪是底层的操作系统,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个个的App。”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情绪很不稳定,遇到问题一点就炸,或者陷入无限的情绪内耗中,别人就无法对你产生可预测的确定性,不知道如何跟你有效协同,最终影响整个团队的协作效率。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曾表示:“工作中专注且高效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不太激动,也不太郁闷。”
凡事有交代。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就算自己很靠谱,但周围的人很不靠谱,怎么办?比如,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在交付给员工一个任务时,下属说“懂了懂了”,最后交付结果时,却没有达到你的理想情况。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中,管理者会觉得员工敷衍了事,员工觉得上级没有说清楚。其实,这是双方没有给到对方一个确定性。而想要给到确定性,也很简单,部署工作时,用这5步:第五步:让员工围绕该事项阐明自身观点和建议,以及后续预备如何开展该事项。这五步看起来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大家就容易理解了。假设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你,管理着5个文化大使,现在需要他们5人支持3天后的关怀活动。第一步(交代清楚):3天后的10点到11点,我们需要针对A厂的一线员工开展一次高温关怀活动。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安排是发放礼包及收集素材;第三步(讨论):告诉文化大使,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提升一线员工的归属感;第四步(设计预案):假设在现场派发礼包时比较混乱,难以拍照,那么可以考虑提前分组,由组长统一领取该组的礼包后统一拍摄等等;第五步(员工策略):第一步我将会向上级申请获取A厂员工名单,第二步联系A厂的驻场hr,沟通组长人选...如果出现了组长不愿意的情况,我将采取XX措施,您看合适吗?通过这五步,员工就知道“哦,做这件事背后的目的原来是这个”,给了他一个确定性,对于管理者,你也知道了员工大概的执行过程,会不会出错、会在哪里出错,你也有一个确定性。久而久之,靠谱的员工和靠谱的上级就会产生可预期的确定性,信任感也就出现了,形成一个真正的team。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业务负责人,突然有一天,老板给你安排了一个紧急项目任务。
这个项目任务根据你的业务经验和目前的资源配置,你认为是上级考虑不周,如果贸然执行,弊大于利,会极大地伤害用户体验。请问,你的第一反应状态和接下来的动作会是什么?为了业务,为了公司,冒死进谏?期待改变公司决议?你可能会很委屈,我这么做,可是为了公司好呀。但是,发现项目风险点,勇敢指出,不一定是靠谱。A和B打架,答案藏在C,要学会创造性地提出双赢方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即使结果没有做好,也要给上级一个确定性,这才叫靠谱。罗振宇曾在《奇葩说》里表达过一个观点:职场最没有前途的一种人,叫反馈黑洞。
试想一下,如果你给下属派个活儿,几天都没有回音,不知道事情进行到了哪一步,你心里会不会没底?如果团队合作,同伴遇到棘手的问题,瞒着大家鼓捣了几天也没解决,结果补救都来不及,你会不会怪他不早告诉你?有效沟通获得的收益,要比花费的成本大得多。所以在工作中,要尽可能在多个场景进行有效沟通。比如,例会。例会不能只是管理者传达给任务和目标的一个场所,员工也要有相应的反馈。针对目标,你要思考一下这个目标是高了,还是低了,能不能完成。针对过程,你要主动反馈你的进展情况、遇到哪些难点卡点,需要什么帮助。不要领导没问,你就不说。要知道,你在过程中主动反馈,别人也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时间纠偏和调整。针对结果,当你完成了交代的事情后,也要主动将结果反馈给对方。如果事情没有做好,你要复盘其原因,并给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和方案;如果事情办好了,你也要提炼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方法。
靠谱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真正靠谱的人,对外不断交付确定性,对内不断提升自我。只有把靠谱当做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要求,才能对别人靠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靠谱,你觉得TA会对你靠谱吗?职场中,有人接到任务,遵循的是“做完”原则,只要按要求完成任务就行,而有的人接到任务,遵循的是“做好”原则,TA会尽己所能做到最好,远超别人的预期。久而久之,靠谱的人,一定会吸引一群靠谱的人,一定会被机会和资源看到,能让事情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3.《靠谱的人千篇一律,不靠谱的人各掉各的链子》,笔记侠。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END
内容来源:笔记侠编辑部。责编:金木研。转载请联系笔记侠授权。企业培训 ▏入驻书城 ▏品牌联合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