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昊SaaS · 编辑 / 吴暄
看到读者经常会讨论“续费、增购该由谁负责?”的话题,但由于牵涉多个部门的协作,往往谈不出结果。“谁负责”是一个太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明确地切割职责并定义。
我们今天就一起探讨一下,续费及增购的责任层次、决定因素、决策考量要素和KPI设计。
咱们直接说结论:续费应该由CSM(客户成功经理)负责,增购中Upsell责任主体也是CSM,Cross-sell责任主体可能是Sales(销售代表)也可能是CSM。
为了方便理解,我画了一张表:
A、先解读“责任层次”。当大家谈“由谁负责”时很容易弄混了这三件职责:
当我们把这三件事拆开看,“谁负责”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探讨。
B、大家还会发现,表中从左至右的新购、Cross-Sell、Upsell、续费,要对客户介绍的“新东西”越来越少;而提供的“服务”价值则越来越多。
所以整个矩阵中,越往左下越偏商务工作(Sales),越往右上越偏服务(CSM)。
上表是一个“推荐模型”。而在SaaS公司的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决定因素。
续费全程均由CSM负责,这是推荐方式(但实际运作中,少量SaaS公司仍然由Sales负责续费)。至于Upsell是否需要Sales参与?Cross-Sell是由Sales全权负责还是CSM主导?由以下因素决定:
那么如何做自己公司的新、增、续责任分配呢?除了参考我上面这个推荐模型,重点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成本。成本是重要的考量因素。Sales拿提成,由Sales负责续费成本是相对高的;而CSM及续费商务专员,拿的是绩效奖金,成本相对低。
职责划分。Sales在公司战略中承担的是新客户开拓的职责,他们分心做续费势必影响公司整体新开速度。
效果。这个可以做时间轴或随机抽样客户的A/B测试。例如,分组观察一下Sales介入续费和不介入续费,续费率的变化有多大?(多拷问自己一句:这个变化是可持续的,还是不可持续的?)
职责划分清晰后,两个岗位的相关KPI也就出来了。
CSM的KPI有:
(客户数)续约率:使得CSM对客户总体续约水平负有职责,这是Sales做续费不会考虑的,因为Sales要考核的是业绩的绝对数字,一个电话追不回来的小客户自然就被放弃了。
(金额)续费率:其分子包含负责客户的当期增购金额,引导CSM积极争取增购机会、并与Sales配合(如果需要)完成增购签约。
Sales的KPI有:
新客户(新购)销售业绩指标。
签约x月内的增购可以视同新购。这个x设置为多少,与成交周期有关。
关于增购职责在时间轴上的划分:
举个例子,对于客单价4~10万,成交周期2个月左右的产品,x可以取6个月:在签约后仍由Sales继续负责跟进客户增购事宜,6个月内的增购视同新购业绩。从第7个月开始,我们可以认为:Sales在签约前与客户约定好的增购也已经在这6个月中完成增购签约;而CSM已经服务了6个月时间,这之后的增购应该是CSM的贡献更大,所以增购业绩不再计算到Sales头上(提成奖金可以继续有,但提成比例也会有所下降)。
这里有一类特殊情况就是超大客户。我2006年在华为时,湖北电信这样的大客户是有一个专职的AM(Account Manager, 客户经理)负责的。他只有这一个客户要服务,当然比所有的服务人员更上心。这背后的原因是,客户的Upsell、Cross-Sell频率很高、金额也大(华为一个AM每年背大约一个亿的销售任务)。如果咱们的客户也是这样的类型,设置AM为大客户全局调度资源,应该是效果更佳的方式。
如果仍由Sales作为续费的责任主体或商务推进人(本文并不推荐采用此方式),建议把新购、增购业绩与续费业绩目标分开。不能用续费回款抵减新购业绩目标,否则会影响公司的新客户增长速度。
说到这里,我们看到有不少公司逼不得已还是由销售团队深度介入续费工作,我不禁要问 ——
如果大量客户不续费,让Sales再去销售一次就可以了吗?
销售续回来的,是续费客户,还是新客户?
我认为,SaaS公司的续费,应该是正常服务后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很多客户不续费,与其让销售去威逼利诱客户签约,不如想想:
我们的PMF(产品市场匹配)是否还没有做扎实?要不要停下营销扩张,先把产品打磨好?
我们的CSM面对的是正确的客户吗?应付客户不正确需求的服务和研发代价,对产品公司来说是否已经超过合同金额?
在从首次接触到客户续费的过程中,端到端的设计做好了吗?每个部门都以正确姿势参与其中了吗?文化铺垫、业务流程、KPI设计、交接环节都做到位了吗?
先聊到这里,欢迎留言交流,期待您的热情转发。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转载/投稿/内容合作/寻求报道
请联系微信:qifuxiaozhushou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