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东莞一段偷拍视频流出,揭露残酷现实:年轻时偷的懒,要用一生来买单

2022-03-28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知否大叔    编辑/MBA智库琉琉


  


1


前几天,无意间刷到了两个视频,看完感触不已。


“上海比深圳好,我在上海随便当个服务员一个月就能赚五六千,深圳工厂累死累活也不一定赚这么多。”


23岁的张猛拖着行李箱,一脸自豪地说。



20出头的他,从辍学那年起,一直周旋于各地打工。


年纪虽小,已有多年工龄。


当被问起在深圳进过几个厂的时候,张猛说: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进过很多厂,记不清了。


评论区有网友说:


在上海五六千怕是没有想过消费吧?我在上海偏僻地方吃一盘土豆丝都要28块。



年纪轻轻的张猛,可能没顾虑那么多。


“我还干过京东电商的日结工,几十斤的货物,一搬就是一晚上,累得要死,那都不是人干的。”


“搬13个半小时280块,感觉比去工地搬砖都累。”



他的人生,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剩下一年又一年的周而复始。


还有一条视频,是一位23岁的小伙子:李亮(化名)。


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一直到现在。



当被问起打工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时候,李亮耿直地说:


最大的收获就是当一名员工。



当被问起女朋友时,小伙子望着远方,沉思了一下。


“女朋友?养不起的。你要懂得一件事,挣钱真的很难。”



当被问起有什么梦想时,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当老板,但运气很差。


“你好不容易赚点钱,去做个生意就亏了。”


然后呢?


亏了继续打工。



一年到头,手里只剩下几千块钱,回家被父母骂,骂完了还得继续打工。


“大家都不想打工,但是没有办法,你不打工就得饿肚子。”



当被问起做生意赔了还敢不敢做生意的时候,李亮说:


“这有什么不敢的,人活着已经很累了,如果连这点心态都没有,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短短两个视频,引发无数人感叹。


虽有不同的心态,却是相同的命运。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他看到的世界。


第一个视频里的张猛,长久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生活,导致他的视野变得不够开阔,思维也受到了局限。


那些超出他思想范围的东西,没有接受的意愿,也不感兴趣。


他从未想过提高自己,改变当下困境。


第二个视频里的李亮,有梦想不想当咸鱼,想要跳出打工的魔咒,翻身当老板。


但他不知道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那些当老板且成功的人,站在比他更高的台阶上且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求知若渴。


但在他的脑海里,似乎自己和老板距离,只差本钱。


评论区有网友道出了一个非常扎心的事实:


事实证明,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不然只有干不完的流水线。




2


导演@殷骆(Luojunnan Yin),2016年在东莞某工厂拍摄了一部名为《18岁的流水线》的纪录短片。


这部短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真实且残酷。



故事的开始,一个叫杨鹏的小伙子在车间工作的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手。


锋利的刀子削进肉里,鲜血直流。


但他没有停下来,只是在车间的医务室简单贴了个创可贴,就继续工作。


并不是热爱工作,而是流水线容不得你休息。


一个人停下来,整条线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休息占用了上班时间,是要罚钱的。


为了工资单上的数字,他只能忍。



厂里主管说,读书读到一半就选择辍学来这里打工的孩子,比比皆是。


初中未毕业就选择进厂的权广彬,在工厂的流水线打工近10年了。


这10年来,他全程站着干活,每天保持着11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长。


想要高工资,就必须上夜班。


长期的作息不规律以及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落下一身病。


打工10年,存款几乎为0。



富士康诗人许立志曾这样写流水线上的生活:


“双手如同机器不知疲倦地,抢,抢,抢。


直到手上盛开繁华的茧,渗血的伤,


我都不曾发现自己早站成了一座古老的雕塑。


我磨去棱角,磨去语言,拒绝旷工,拒绝病假,


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风。


多少黑夜,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这何尝不是万千辍学学生的真实写照,对于当下的生活,他们说不出是调侃还是后悔:


远看工厂像天堂,近看才知是牢房。



3


读书与不读书,差的是整个人生。


姚婷,一个地地道道的湘妹子。


她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在长沙长大。


从小学到初中,姚婷的成绩在班里一直算不上拔尖儿。


她和很多叛逆期的孩子一样,家里管得越是严格就越是散漫,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长此以往,父亲再也按捺不住了。


一天午后,姚婷的父亲没有再像往常那样训斥痛骂她,而是露出了失望之色:


“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盯着你的成绩,你要学习还是不学习,全靠你自己决定。


你未来的人生,也靠你自己来选。”


就是那么一瞬间,姚婷忽然醒悟了。


简单一番话,让姚婷收起了玩心,她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学习关乎的是自己的未来,和其他人没有关系。


命运的改写,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上了高中,姚婷为了让自己的成绩赶上来,开始严格要求自己:


“别的同学周末和放假都出去玩了,她却在家忘我地学习;

每天的早自习,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里,从来不迟到。


当其他同学刚走到教室,她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早读。


而到了晚上,她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甚是为了能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她连续好几个学期都向学校提出了假期留校的申请。”


读的书越多,她就越是明白,有些光凭努力去盲目地赶超是没有用的,还要善于思考。


先思而后行,经过无数日夜的努力,姚婷成功考上了名牌大学。


上了大学后,姚婷变得更自律了。


越自律越优秀,越优秀越自律,这种感觉真的能让人上瘾。


姚婷利用课余时间做院系主持人、参加学生会活动、体育运动,以及去图书馆充实自己。


2019年9月,她参加NCIS 2019优秀博士生论坛,获得CCF存储专委会卓越论文奖。


博士毕业后,她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


年薪,156万。



4


老话说得好:不吃读书的苦,必受生活的苦。


忍过严寒酷暑,坚持读书的孩子,也会看到更为宽阔的世界。


某网友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考上研后的生活日常:


先是学习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紧接着,她加入了校友会,认识了很多成为各行业精英翘楚的师兄师姐。


他们中既有社会经历丰富的企业高管、银行行长,也有活跃在各大金融机构、顶尖互联网公司的杰出校友。


师兄师姐们,就像是一盏明灯,给了她很多关于生活和工作上的建议。


研二的时候,这位网友已经成为了研究生骨干。


她代表学校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体验案例研讨式教学风格,参访全球第二大信用卡国际组织、全球知名邮递和物流集团DHL、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等等。



学习是很累也很苦,但那是带你去看世界的路。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年轻人觉得读书无用。


这些年轻人在辍学的那一刻,觉得全世界都在向他招手。


他们以为自己提前结束了痛苦,终于可以拥抱自由了,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


人生没有捷径,该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



5


98年《新华字典》的第673页印有一个例句: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原本只是一个再平平无奇不过的例句,放在今天来看,竟是有种黑色幽默的意味。


这三位同学在完成了中考、高考的大分流后,也注定了以后各自不同的人生。


不是说售货员不好,也不是说选择上职专差人一等。


只是对于当下的社会环境而言,很显然,好的岗位工作环境、福利待遇都更高、更好。


而那些流水线工人、服务员,不仅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相对来说较差一点。


我不否认,有些人一辈子不读书,也过得很幸福。


我也不否认,有些人一辈子不读书,也赚到了大钱。


但那些没读书却赚到大钱的人,自己明白这一路经历了多少挫折、吃了多少没文化的亏,他们更会从小教导孩子好好读书。


一种经常被拿出的论调是:


“你看,那个大学生毕业后才3000一个月,我在某工地搬砖,月薪1w。”


但你不知道,月薪过万是农民工的终点,大学生月薪3000是他人生的起点。


月薪过2w的农民工又有多少呢?


你累死累活的天花板是过万,他却可能从3000涨到3w,甚至是更高。


职业不分贵贱,但收入分高低。



世间最残酷的真相是:


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廉价劳动力,没有知识、没有学历,想要出人头地几乎是痴人做梦。


同样,这个时代,永远都在奖励努力向上的人。


要知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读书也许不能让你成为人生赢家,但它一定会让你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未来的每一天,也会过得更加有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你生活在阳光下,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如果可能,谁想早早就辍学去工厂打工?


这个世界,每一份职业,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值得尊重。


写下这篇文章,目的是告诉那些有选择权利的孩子:


不要因为累就放弃读书,那是你通往世界最好的路。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在最好的年纪里: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点亮【在看】+【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也是一种行善。


-THE END-


 者:大叔。前航空公司职员,身高1米86,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文章来源于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哪些事,是你当了领导才明白的?↓↓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 2022,做好3个思维转变,助你超越90%的职场人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13万人评分,超八成疯狂好评:《叛逆者》暴露的四个职场层次,你在哪一层?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