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步之内必有解药。
同理,当代打工人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也可能藏在工位三步之内。
如今大家在工位上摆个奶茶或咖啡杯,可能都不是为了喝水,而是想种点东西。
大家在工位水培这件事上的执念,只增不减。
我们发现大家水培的对象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今年大家工位上的新晋水培搭子,不是绿萝、香蕉、富贵竹,逐渐转向薄荷、荔枝核甚至空心菜。
有人戏称这是“给自己养不会离职的上班搭子”,也有人自嘲说:“水培植物也开始考核实用价值”了。
大家的工位植物从“绿萝”走向万物背后,似乎也能窥见一些当代打工人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微妙变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好。
上一代工位植物偏好“绿萝”“富贵竹”“吊兰”等传统绿植。
最大优点是好养、皮实、绿油油,看起来“有生机”。
而年轻人聚集的办公室里植物种类往往更显多元。
打工人小天从去年开始在工位上研究水培。
“我自己种了两颗吃剩的榴莲核之后,被越来越多同事赠予了咖啡豆、荔枝核、牛油果......”
“工位水培几乎没有成本,花盆是喝奶茶剩的、种子是同事分享的,甚至用来固定植物的长尾夹都是办公用品。”
在他看来这样的水培,更像一种“低成本但高参与感的工位陪伴行为”。
水培不再是简单“养绿植”,而是一种“看它能长到什么程度”的观察行为,大家能在饲养过程中看到很多变化:
有的植物拥有爬山虎般顽强的生命力,向上疯长的藤蔓快要打破格子间的边界。
有的植物照料得当甚至会开花结果。
如同公司看重员工成长性,大家也看重水培植物的未来潜力。
有人会把生长过程拍成“成长记录短视频”,记录每一次抽芽、发根、倒伏……
有的人甚至给自己的花花草草起名,用自己的水杯给花换水,和同事互相分享独门种植经验和小苗。
水培植物种类包罗万象,但依旧能找到一些共性。
它们不需要太多关注,只要有点水和阳光,就能自己长得很好。
一方面,新晋工位植物正在“降本”。
家里带来的香菜、洋葱、芹菜、胡萝卜头……能在水里长出点什么,就能被选为“水培主角”;
任何同事分享的水果,只要有核都能拿来泡水试试。
另一方面,大家也希望工位植物“增效”。
对于桌面植物的选择开始看重植物的实际功能或情绪价值。
我们不只是想“摆个绿东西”,而是想“在无聊工位上折腾出新鲜感”。
大家选择植物关键词从“耐活”变成了“有意思”“能观察”“能吃”“好看”。
上周小红书上有个热搜:“空心菜,最懂打工人的水培植物”。
指空心菜不需要你精心地伺候,只要阳光和水,就能以惊人的生命力野蛮生长,半个月就能收获,端上餐桌。
因为空心菜低卡减脂,很多水培介绍后甚至还贴心附上菜谱。
我们翻看了很多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发现了一些更深层的原因。
大家想要的可能是一种能看见成果、可以自我主动生长的植物。
背后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建生活掌控感 。
工作中大家被项目和ddl推着走,经常同一份报告改了10个版本,最后改回第一版。
“甲方的需求随时会变,但水培植物的生长至少是可以预测过程,只要你加水,它就会生长。”
给人一种“我还能掌控点什么”的精神慰藉。
原因之二,是因为水培的过程低风险几乎零成本。
水培成本只需要一杯水、一枚果核、一截蔬菜。
投入很小却满足了“我正在过一种生活”的情绪需求。
此外,有网友表示,水培植物提供了非社交型陪伴,它既不打扰也能回应你。
但你可以在每天工作的间隙看到他的成长。
在社交媒体,工位水培爱好者也聚成了自己的圈子。
就像养猫的分享铲屎、养狗的分享拆家,工位水培也有自己的热门话题。
过去几年,我们始终在关注大家在工位上发生的变化。
今年大家工位上“搞新水培”,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精神的修复。
有人种出了真成果:努力一段时间后,收获到工作和果实的双丰收。
有人种出了新思考:“也许办公室里的水培植物比所有人都活得明白,它知道向窗外的阳光生长,而我却在文档堆里加班到腰肌劳损。”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之下,大家水培植物的意义早已不局限于植物本身,而更像是大家在被动生活中的一种主动创造。
一种用来调节工作压力、修复精神、感知生命流动的生活仪式。
种空心菜,看似无用却充满意义。
就像很多人说的:
“种空心菜不是为了吃,是为了证明它能适应环境生长,我也能。”
Tips:
也许办公室里的水培植物比所有人都活得明白,它知道向窗外的阳光生长,你也应该一样。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