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我写了电影《731》无法在7月31日上映的分析文章。
当时文章分析了数种可能,其中我在评论区回复中赞同了九一八上映的观点。
这篇文章24小时内阅读20万加,随后被朋友联系转载。
结果转载文章在朋友号一小时阅读破20万,接着转载文章就被下了,再接着就是我这边原文也被消失了~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731》能否上映,何时上映,相关方面何时沉默,何时集体官宣,比我选题时预判的还要敏感!
过去几天,围绕《731》的争论越来越多,而且因为物料缺失,各方的猜测都越来越负面。
除了有猜测影片制作方质量不过关,烂片不敢上映的声音,更多的人认为电影可能有【美化侵略】之类的原则错误,导致影片无法正常过审!
不过就仿佛压到了极点的弹簧,必然爆发最强的反弹力。
今天下午四点左右,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新华网同时发布《731》定档九一八的消息。
此前还有声音质疑《731》没有在央媒的暑期档推荐名单里,不受官方待见。
结果所有央媒,同一时间官宣一部电影的定档,这样的待遇,今年其他抗战电影都不具备。
搜索历史电影信息,《建国大业》《建军大业》时期,移动互联网还没今日的传播力。
以往的电影里,大概只有抗美援朝的扛鼎之作《长津湖》,获得了类似的待遇。
几大央媒共同宣布定档,等于确认电影99%不会再有变数了。
而且央媒的集体宣传,也让电影犯有【虚无历史主义】,【美化侵略者】等猜测不攻自破。
更何况,九一八这一天的历史意义,也远超7月31日,在这一天【美化侵略】?那是不可想象的。
我在此前分析《731》无法如期上映的文章,列举了几大理由。
但唯独没有,对这部电影会出现政治偏差的猜测。
因为我比大家更早关注《731》的详细信息。
排在最前面,有【联合制作】头衔的,是山东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和青岛市委宣传部。
也就是说,为这部电影在大方向上把关的,是这5个省市的宣传部门。
所以我们可以质疑,过去没拍出高分电影的赵林山,在技术上或者是在叙事风格上,可能无法达到文牧野或者申奥的高度。
但是有这五家省市宣传部门集体把关,这部电影就不可能犯政治上的方向错误。
之所以是这五家省市的宣传部门把关,首先因为电影主要是在青岛的影视基地拍摄的。
作为拍摄地,山东省和青岛市的宣传部门当然要介入,要确保在当地拍摄的电影不会有美化侵略者或者是美化战犯的错误剧情。
接着就是电影摄制单位,长影集团所在的吉林省宣传部门。
然后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日军731部队的残忍罪行,731遗址所在的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门和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门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把关部门。
如今在五大宣传部门的把关之后,又有所有央媒的集体宣传,至少路线和立场是没问题了,至于情节故事和叙事角度,能否让观众满意,就要交给买票观众来判断了。
今天看来,《731》放弃7月31日档期,选择9月18日,完全是服从大局的安排。
在民间负面舆论激增的背景下,导演与制作团队的沉默,也是服从大局安排的体现,这方面不仅不能责怪他们,还要心疼他们的牺牲。
《731》原本是今年暑期档最先定档的抗日电影,如今给另外两部抗日电影腾档期,这样的决定是要牺牲票房的。
九一八在历史意义上非常重大,但是当天是周末,然后九一八距离全国老百姓想看轻松提气合家欢的十一黄金周,只有十三天。
放眼过去十几年电影市场的历史,黄金周大档期之前的十来天,是冷到冰点的弱档期。
以往这十来天,都是国庆档的电影少量提前点映,勉强支撑市场。
《731》为了九一八的重要历史意义,从暑期档票房最高一周,调整到九月最冷一周,是违背市场化的决定!
《731》做出如此多的牺牲,或许只能靠已经点燃全民想看意愿的民族情绪,能否支撑电影的票房走出突破市场规律的曲线了!
电影《731》从7月31日撤档,又在9月18日定档,不仅在咱们国内激起波澜,也把日本媒体和右翼势力玩傻了。
《731》没有在7月31日上映,日本媒体就自我感动、自我加戏,声称我国是因为重视中日关系,就禁止了《731》的上映。
结果今天下午央媒集体官宣《731》在九一八上映,把日本媒体直接镇住了。
日本媒体立刻180度更改口风,说这代表我国【反日情绪高涨】!
不让日本人反对的,就不是好的抗战电影,敌人越反对,我们越要用脚投票,铭记历史!
在《731》上月底未能上映的时候,有人猜测918上映,也有人猜测9月3日上映。
9月3日有恢宏的阅兵式,多国元首到来,那时的氛围其实不太适合《731》。
今天几大央媒官宣电影定档,虽然标题和全网热搜都是《731》定档,但实际上央媒宣传了未来一个多月定档的十余部电影。
这十余部电影也不是随便选的,因为接下来一个多月,定档了四十多部电影,央媒集中宣传这十来部,要么是体量大,要么是政治意义特殊!
在9月3日这个特殊日子,定档的是演员体量相对较小的《营救飞虎》。
这部此前几乎悄无声息的电影,定档在这么特殊的节点,又被央视重点宣传,政治信号绝不一般,我甚至认为有类似于九一八放《731》的特殊意义。
《营救飞虎》的背景,是围绕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飞行队展开的故事。
过去几十年,每当中美关系的不同节点,二战时期美国军人陈纳德组建飞行队援华抗日这段历史,都会以不同的面貌呈现。
我国领导人,与陈纳德遗孀或者其他飞虎队幸存者与后人的通信,也一次次成为中美关系友好缓和的信号。
因此过去几十年,围绕美国军人陈纳德与他招募的飞虎队抗日,不同时期的影视剧都有呈现。
但围绕飞虎队拍院线大片,一直是香港国际大导演们的夙愿。
早在2009年,曾经闯荡好莱坞,创下最佳市场认可和票房表现的香港导演吴宇森,返回国内拍了两部《赤壁》。
虽然电影口碑有争议,但是赤壁获得了内地和海外市场的共同成功。
这时候,吴宇森就想拍一部《飞虎队》援华抗日题材的电影。
吴宇森认为美国援助中国抗日,这在当年看来是国内和海外都会大卖座的题材。
当时苏宇森选定的国内演员就有刘德华、黎明、谢霆锋、黄晓明。
包含了当年香港的票房担当,以及内地香港两大【第一小生】。
结果因为【相关原因】,电影未能如期拍摄。
接着中美关系经历了八年奥巴马时代,我国电影市场,也经历了票房增速井喷的八年。
吴宇森在2016年再次宣布启动《飞虎群英》项目,但最终也没有成功拍摄。
结合当时电影官宣的剧情梗概,会发现这是以陈纳德为主线,描述他在华八年援助抗战的经历。
可以说,这个角度,美国人陈纳德既是救世主,也是悲天悯人的援助者。
这套【美国人拯救中国】的叙事,撞上了2016年大选获胜的特朗普。
以特朗普随后四年将中美关系破坏到千疮百孔的程度,这部讲美国人拯救中国的电影,自然就没有后话了~
如今又过了九年,在立项十六年之后,讲述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的《飞虎营救》,要在9月3日上映了,这当然不同寻常。
仔细看这次新电影的剧情介绍,发现是飞虎队员在港岛轰炸日军,然后战机被击落,飞虎队员被俘。
东江纵队一个小组,与地下党特工(男主角)联手,将飞行员从日军手里成功营救出来。
所以今天的【飞虎队抗战】电影,我们依旧承认美国军人对我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
但是故事主线,同样取自真实历史。那就是美军飞行员被击落,被俘之后,我国军民在历史上为了营救或者藏匿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个剧情设置,这个放映节点,如果那天某位领导人真的要来,那这个设置也太牛了!
尽管那个总爱制造不确定性的家伙,来不来还有悬念,但是我们从《南京照相馆》到《营救飞虎》,抗战叙事的角度全面升级却是确定的!
无论他来不来看阅兵,那天我们都能看到一部,一边打鬼子、一边救美国兵的电影!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