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引路人”——不仅自己发光,更点亮他人的星河。
秋意渐浓,桂香浮动,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
在创富港,也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师者”——他们是企业文化的践行者,是业务前沿的先锋者,更是经验智慧的传递者。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创富港全体内训师致以诚挚的敬意与节日的祝福——教师节快乐!
在“星光引路人”教师节系列采访的最后一期,我们将带大家走近三位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内训师,一起了解他们如何让培训的价值跨越课堂,真正深入业务一线、赋能实战成长。
雷瑀洋
逻辑拆解力→精准捕捉客户隐藏需求
所属部门:上海分部
评定日期:2024年4月12日
讲授课程:《有效跟进客户技巧》
在加入创富港7年、积累了些业务经验后,雷瑀洋老师才选择了成为内训师,初衷是“想把这些经验系统地传递给其他同事,同时也想挑战自己,突破舒适圈。”
然而起步并非一帆风顺。首次授课的挫折成为她成长的转折点:“第一次讲课时,互动设计较少,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善于反思的她迅速调整方式,“增加了情景演练和互动环节,第二次的效果明显更好,学员参与度也更高。”
从零开始的蜕变之路上,雷瑀洋老师摸索出了三个实用方法:
1、观摩优秀讲师课程学习设计逻辑;
2、私下反复演练甚至模拟讲课五六次;
3、主动调研学员需求,回归学员视角反推教学逻辑。
这个过程让她深刻意识到:“内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深入了解学员的痛点和学习习惯。”
为了持续提升授课质量,雷瑀洋老师会主动寻求多方支持。例如,将课件初版发给HR,根据专业意见对课程结构和案例实用性进行多次修改;或是私下与其他讲师交流内容设计和授课技巧,请教如何调动学员积极性。甚至直接邀请同事当“听众”模拟讲课,收集反馈不断完善。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让她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内训师。
作为一线业务伙伴,雷瑀洋老师坚持用场景化问题和真实案例代替理论,“每次授课前,都会找身边业务的同事收集最新的业务问题,确保案例和话术的时效性。”这种贴近实战的内容设计,让学员们能够即学即用。
并产生了直接的业务价值:“课程中提到的"欲擒故纵"和"无中生有"技巧被很多同事应用,有效帮助伙伴们促成签约。”
最让雷瑀洋老师感到惊喜的,还是逻辑梳理能力带来的业务反哺。“现在我能更清晰地拆解复杂业务问题,这种能力也反哺到本职工作中——比如更快捕捉客户需求,关注对方的隐藏需求,从对方反应里快速获取信息,沟通效率也提高了。”
对于内训师团队,她用“共创协作”来形容:“因为从课件设计到落地授课,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协作。”
最后,让雷瑀洋老师鼓励新伙伴:“别怕试错,初期多利用团队资源,把每一次培训都当作共同成长的机会。”
鲁克露
沟通力提升→高效团队管理与课后陪伴式成长
所属部门:广州分部
评定日期:2024年7月31日
讲授课程:《A单业务开发》《营销有理有据》《营销技巧-拓客》
“我是2024年7月加入内训师团队的。”鲁克露老师清晰地记得这个时间节点。“当时广州HR主动找到我,非常信任地邀请我尝试这个角色,鼓励我。”
谈及加入的初衷,她分享了三个关键因素:“首先,公司一直倡导的利他文化深深打动我。作为在业务一线成长起来的员工,我很希望能把自己的实战经验整理分享给更多伙伴。其次,公司独特的人文关怀让我深受感动。特别是对销售人员的情绪压力和心理疏导的关注。最后,公司给予我的成长关怀让我心怀感恩。我觉得加入内训师团队是回馈公司、帮助伙伴们共同成长的最好方式。”
成为内训师后,鲁克露老师实现了从紧张到自信的转变:“一开始报名时更多的是紧张和担心,怕自己胜任不了内训师这个角色。但后来实际授课中无论是自己亲身的感受,还是学员实际给我的反馈和评价,都是很不错的。”
就如何快速适应内训师角色这一问题,她从三个维度分享了她的经验:
心态上:
“内训师授课不光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每次备课和授课,我都会重新系统梳理经验,再次成长提升。”
鲁克露老师表示特别感谢“广州人力资源部的文娟和子洁的持续认可,她们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支持。”
团队管理上:
“将培训中更新的专业知识及时同步给团队,帮助新人快速成长,也促使老员工更新思维。”
专业发展上:
“为了确保培训内容的时效性,我会持续关注业务动态,这种习惯也反哺了我的团队管理工作。”
在培训中,鲁克露老师一直坚持确保内容不脱离一线业务。为此,她通过训前准备,“根据PPT提炼实际案例,新人角色在不同场景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训后跟踪,“通过加微信持续解答学员业务问题,协助学员成功开单”,保持课程的实用性。
鲁克露老师同样注重课后陪伴式成长,她分享了一个温暖案例:“有一位非业务岗学员比较欠缺带教老师的帮助。他课后就会比较频繁来咨询我业务问题,我也尽力解答和帮助他。当他成功开单时,我第一时间恭喜他,感觉到很开心,同时能感受到培训的延续价值和信任。”
这件事让她“更注重课后跟踪,主动与学员建立长期联系,形成"培训-实践-反馈"闭环。”
当然,她的付出也产生了明显的业务影响:“曾经收到过门店店长反馈新人通过课程快速掌握产品知识,减轻了带教压力。"特别是"帮助一名管理部学员解决客户问题并出单,间接证明了培训对业务的实际推动作用。”
如今,她的沟通能力与培训技巧有了明显进步,能够反哺团队管理。
鲁克露老师认为,内训师的核心价值在于“相互成就”。她这样解释道:“因为内训师通过分享经验赋能他人,同时自身能力提升;而这些课程内容又会反哺团队,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新伙伴,她暖心鼓励道:“相信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内训是利他且自我成长的机会,你的经验值得被看见。”
林青青
问题导向教学→完善跨部门协作
所属部门:广州分部
评定日期:2024年8月27日
讲授课程:《资质许可证培训》
回顾当时加入内训师团队的决定,林青青老师坦言:“最初其实有些抗拒,但后来想到,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梳理出来分享给学员,就能帮助他们在业务谈判时提升信心和底气,这是一种互助互利的良性循环,所以还是决定报名尝试。”
也正是这个举动,让她对“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说实话,在没有成为内训师之前,我也觉得自己做过"培训"。但真正加入后才发现,那顶多只能算是分享,不够系统,也不够专业,内容比较碎片化。”说到这里,她感慨道:“后来参加了公司专业的TTT培训,收获真的很大,让我学到了系统化、结构化的授课方法,这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培训。”
在内训师的成长之路上,林青青老师特别注重学习与借鉴。“准备培训PPT的时候,我会主动找其他资深内训师沟通,参考他们的经验,梳理自己的逻辑。做完课件后,还会请HR帮忙检查和指导。”她笑着说这种互助的方式让她进步很快。
通过HR提供的模拟演练和专业指导,她逐步改进了授课方式。“我学会了如何提升开场白专业度来建立学员信任,也从过去的单向输出,转变为更关注学员需求和吸收效果。”为了做好这些,她经常回家后还要反复模拟和练习,这份认真让她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内训师。
随着授课经验不断丰富,林青青老师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这也成了她独特的授课风格。
得益于工商财税部的本职工作,她解释说:“因为我经常需要与各中心同事接触,能直接了解到很多业务痛点。”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同事们日常咨询的高频问题,将其转化为课程素材,还会结合公司产品报价单等实用工具,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
成为内训师后,林青青在沟通方式上也有了明显提升。“以前同事在微信上问我问题,我都是问什么答什么,很少考虑他们是否听得懂那些专业术语。”
现在她的做法完全不同了:“我会先思考他们问这个问题背后的真正疑惑是什么,然后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释。”
这种转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同事们咨询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了,这说明培训真的提升了大家的专业度。而且通过课程补充业务知识,确实帮助一线同事更高效地解决了客户问题。”
三位内训师以各自鲜明的教学风格,真正实现了从讲台走向业务、从课堂深入实战的价值跨越。正是这些“星光引路人”,让创富港的学习文化始终充满活力,也让业务发展的根基愈发坚实!
未来,期待有更多的创富港人加入到内训师队伍中,以知识传递星火,既点亮自我成长的道路,也照亮组织前行的未来,共同书写人与企业共成长的新篇章。
往期推荐
-THE END-
创富港共享办公咨询
预约看房,点击手机号一键拨打
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客服小姐姐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