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朋友们,最近有没有发现,拼多多这公司简直像极了咱们朋友圈里的“精分选手”——一边是业绩好到炸裂,股价却低调得像在玩隐身术;另一边是Temu在海外杀疯了,一年时间就赶超老牌Shein,连亚马逊都得紧张得搓手手。更绝的是,大佬们如段永平都重仓押注,但拼多多自己却总在财报会上“自黑”,搞得市场一脸懵:这公司到底在搞啥子?
今天,我就来带大家扒一扒拼多多的那些事儿,从数据角度揭秘它为啥这么“分裂”,还顺便聊聊Temu如何成为全球电商的黑马。文章有点长,但保证轻松有趣~
拼多多最近两年在中概股里,绝对是“争议C位”,没有之一!一方面,国内主站营收和利润节节高升,简直yyds;另一方面,Temu横空出世,短短一年GMV就超过了Shein,让亚马逊都不得不摆出防守姿态。这种“一边火焰一边大海”的场面,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奇怪的是,拼多多好像根本不在乎市值,每次财报会都自我“殴打”,股价动不动就暴打一顿,和隔壁阿里的蒋凡风格完全相反。市盈率长期停留在8~10倍,按照这赚钱速度,加上巨额现金,拼多多简直可以自己买自己了!更离谱的是,现在AI风头正劲,各大公司都在吹牛,拼多多却完全不提,这到底是专注还是错过时代?用户和卖家端的争议就更大了,我就不多说了,免得被喷。
总之,拼多多就是这么个“精分”存在:赚钱效应强,争议也大到离谱。我个人是挺爱的,毕竟从数据看,它藏着不少宝藏。
Temu的崛起,简直是电商界的“绝绝子”!一年时间,GMV就飙到了Shein之上,这速度,连老大哥亚马逊都得倒吸一口凉气。为啥这么猛?因为拼多多玩的是全托管模式,所有物流、空运都自己包圆了,效率高得吓人。
Temu的大本营在肇庆,货物要通过华南三大机场——深圳宝安、广州白云和香港国际机场飞往全球。其中,香港机场的美线航班最多,是Temu的关键枢纽。而从广东到香港,必须靠中港货运车。这里就藏着一个数据秘密:我通过监测发现,从2023年8月开始,中港车运力居然紧张起来了,运价十年不遇地涨了!这说明啥?Temu在疯狂采购运力,量大到直接把行业搞失衡了。
结合线下调研和线上数据,我可以笃定地说:Temu不是在玩虚的,它真的在起量!这波操作,直接打破了“美国人不爱Temu”的偏见。我从2023年9月开始建仓,一路买到2024年3月,收益妥妥的,感谢拼多多赵总,虽然时间成本高了点,但香啊!
说到数据抓取,我可是下了功夫的。任何商业活动都会留下痕迹,关键是怎么找。比如,疫情期间防护品短缺,或者泡泡玛特发布Labubu时排队疯抢,都是供需失衡的典型例子。Temu的链条也一样:全托管模式下,物流是核心。
监测点:中港货运车行业。这行业成熟到内卷,运价长期固定,但2023年8月后,运力突然紧张,头部供应商甚至提价了!这反常现象,只有一个解释:Temu在大量包车,规模大到改变市场。
验证方法:我结合了线下调研(比如走访货运公司)和线上数据(Temu下载量、用户增长),完美匹配。结果就是,Temu的爆发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流量炸弹。
这种数据思维,其实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只要你找到关键节点,就能预判趋势。拼多多在这点上,做得贼溜,不愧是“下沉市场之王”。
抛开争议,拼多多对中国产业,尤其是轻工业,贡献巨大。我在广深莞产业带呆过,深知产能的恐怖:比如电子产品三件宝——耳机、充电线、充电宝,如果珠三角开足产能,3班倒,全世界人民人手几套都不夸张!但问题来了:产品同质化严重,咋卖?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句话:为庞大没有差异化的中国中低端产能匹配下沉市场。简单说,就是帮工厂出量,游戏规则超简单——便宜+简单投流,不用搞花里胡哨的。
工厂视角:开一家中低端工厂,最需要的是确定性订单。拼多多的订单可能不赚钱,甚至亏点,但能保证机器转起来、工人有活干。这样,工厂就能用其他订单赚利润,心态稳得一批。没有拼多多,机器停摆,员工放假,那真是“点办”(粤语“怎么办”)!
市场优势:拼多多的话语权强到爆,卖家可能吐槽扣款或“只退款不退货”,但只要能出量,这些都不是事儿。毕竟,产能过剩是长期问题,拼多多成了“爸爸级”客户。
所以,Temu不是可选,是必选!国内下沉市场快饱和了,海外新市场是拼多多维持供应链的关键。微信砍一刀后,Temu再去砍一刀,工厂订单源源不断,这才是拼多多的护城河。
Temu的高速发展,虽然还没完全被资本市场计价,但它会大大增强拼多多对商家的话语权,并提升take rate(平台抽成)。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工厂老板,拼多多带你飞,你还敢讲价?不做?大把人抢着做!
但挑战也不少:外贸是成熟行业,Temu靠价格战能走多远?会不会遇到政策风险?这里,我得提个潜在对手——微信电商(视频号)。它会不会也来分一杯羹,承担起产能输出的责任?君以此兴,然后……我不敢多说了,免得被和谐。
总之,拼多多的未来,关键看它能否持续为产能提供海量订单。如果能,它就是值得的,因为抖音、阿里、京东等都做不到这点。中国产能过剩是长期性的,拼多多这盘棋,下得大啊!
写到这里,我感觉拼多多就像个“暗黑英雄”,争议越大,潜力越深。市场讨论的AI、回购分红,其实都不重要,最本分的是:拼多多能不能继续当工厂的“爸爸”,输出订单。
从数据看,我的建仓经历已经证明了一切。如果你也好奇,不妨多关注Temu的动态——说不定下一个财富密码就藏在那里。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电商世界,数据不会说谎,拼多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