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江西的“鸡排哥”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呢?
他的账号仅仅3天的时间就涨粉18万;
由于摊位太过爆满,城管特意为他增设便民服务点。
然而,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网红”,排面却极其寒酸。
没有什么豪华的门面,更没有所谓的网红滤镜,只有一锅油,几块鸡排,就能让全网欢呼,甚至排队两小时,也要吃他的鸡排。
写文章之前,我们捋了捋他的“出圈”路线之后,发现这网红活该他当!
“鸡排哥”原名李俊永,本是江西南昌人,在景德镇生活,并在此拥有了26年的摆摊经验。
而他的出圈,缘于一段路人拍摄的视频。
视频中,一个身材瘦小,面目黝黑的摊主,正在为周围一圈又一圈的顾客炸鸡排。
虽然人多,但他手上的活儿却始终没乱过,偶尔还会从他的嘴里蹦出“安抚情绪”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
做完你的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他的!
更绝的是,他还有个“塑料袋仪式感”,每次递鸡排前,都会说一句:“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
有人好奇问原因,他笑着解释:“敞开袋子散散热气,鸡排更酥脆。”
就这细节控,网友直接封他为“鸡排界的偏执艺术家”。
“我去买鸡排都好紧张,生怕袋子开得不够大,不配接他的‘作品’!”
他还是个极致的产品主义者,他有一句话——“不炸到位不原谅自己”。
这种对品质的死磕,让他在同行中闪亮出圈,网友笑称:“这年头,连鸡排圈都卷起‘匠心精神’了!”
几块常见的鸡排,在他手中也是艺术品一样的存在。
难怪他被网友称之为“最有原则的鸡排主理人”。
对于食品安全,他是认真的,鸡排是每天现买现腌的,油是每天都要更换的。
跟之前某连锁品牌店高价卖预制菜的新闻比起来,这6块钱的鸡排,显得既有良心,又有温度。
如果说对产品的细心打磨,是他成功的第一步。
那他对顾客的情绪照顾,可以说是他“火出圈”最关键的因素。
有老顾客在这里做了好几年的生意,每次都会问出摊时间,他都会像朋友一样回答,从来没有不耐烦。
对等得比较久的顾客,轮到他们时,他会挥舞起铲子,大声说:“我已经没有理由让你再等了!”
对那些慕名而来的上班族,他会贴心地说:“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
有宝妈到这里来买鸡排,带了两个娃,买了两份,唯独漏了自己。
他说:“妈妈是最伟大的,但是不要偏偏把自己给忘了。”
一句话说得那个妈妈眼眶湿润。
更令人震撼的是,尽管他的摊位生意火爆,但每天下午4点半,他就会准时离开“散户群”,去接待另一波顾客。
那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客户。
在那里,他自降价格,卖给学生的鸡排每份少一元,他说:学生本就零花钱不多,得让他们花少点,吃好点。
就像网友调侃的:
买一份6元的鸡排获得价值60元的情绪价值。
鸡排是标价商品,而那份被看见、被尊重、被热情对待的“感觉”是无价的。
真诚才是必杀技。
对比某些大牌餐厅“花钱受教训”,鸡排哥给出的是真心实意的关怀,是这个日渐冷漠的社会里,被尊重,被惦记的暖意。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只是停留在“主理人”的层面。
那“鸡排哥”的胸襟、眼界和格局,就是他能成为“顶流”的关键。
在他走红后,他第一时间就感谢了自己的妻子。
他说:“她是一个非常勤劳,非常善良的女孩子。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她每天要做的事,比我多得多,买菜烧饭,管小孩子,而且她也跟我一样,每天都要出摊。
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也不可能做得这么顺利。”
他的妻子是一个朴素平凡的女性,但在“鸡排哥”的眼里,她浑身散发着耀眼的光。
有人笑称,“鸡排哥”是头一个火了就官宣自己婚姻的顶流。
这也侧面说明,人家两口子踏踏实实过日子、做生意,从没想过火了就动什么歪心思。
以上只是鸡排哥对妻子的态度,而鸡排哥之所以在网上炙手可热,更大程度是因为他背后强大的“鸡排家族”。
他每天的出摊,看似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活儿,但背后却是一家人的心血凝聚。
鸡排嫂,是最强辅助,负责腌制鸡排,炸鸡排,这个项目上的各个地方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鸡排哥”的大舅子,是最先赶来帮忙的,生意太好,两口子独木难支,他就过来帮他们裹面包糠,打下手;
“鸡排哥”的侄子也来了,除了炸鸡排之外的所有事物都能干。
扇扇子,安慰粉丝,腌鸡裹粉,样样都来。
就连“鸡排哥”的妈妈——“鸡排奶奶”都来了,她负责看守货物,跟粉丝和顾客打招呼。
永远笑容挂在脸上,表情管理一流。
还有其他的家人也都纷纷赶来,为这个小摊子出一把力。
这一家人,拧成了一股绳,互帮互助,这个摊子最终才变得“大火特火“。
为什么“鸡排家族”凝聚力这么强?
是因为鸡排哥的人品,在家族里是出了名的好。
早在他爆火之前,他就免费教亲戚炸鸡排。
让那些下了岗,没有活干的亲戚,也找到了一门谋生的出路。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技术藏着掖着,有财大家一起发,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样的心胸,真的超越了人性。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底层人民身上,最善良最智慧的生存法则。
资源共享,团结互助,一家有忙,家家来帮。
他们虽然读书不多,但论精神品质,却赢了很多人。
最令网友们惊讶的是,这一家人在格局和视野,赢在了大气层。
昨天,有人视频刷到“鸡排哥”去参加江西文旅的座谈会了。
他的发言,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小商贩的格局。
有人形容他是“拖拉机的外表,法拉利的谈吐”。
6块钱的鸡排,讲出了60亿项目的气势。
他先是从自身谈起:
马上就是国庆了,我们工作的重心,第一就是把控食品安全问题,把控卫生问题。
第二就是上升到整个市的格局,他说:
国庆人流量比较大,我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及时制作出来,尽量不要产生负面的消息,让所有人都对景德镇的印象是正面的,积极的。
我的主旋律只有一点,就是:宣传瓷都,赞美瓷都,这个事情我一定会做好。
说这一番话的时候,他眼神坚定,语气中肯,真的令人刮目相看。
网友们也是好评如潮:
咱就是说,“鸡排主理人”,能hold任何大场面,不仅能在鸡排摊上游刃有余,文旅座谈会上也能侃侃而谈,胸有成竹。
不仅是“鸡排哥”,“鸡排家族”的人走出去,个个能打。
“鸡排哥”的妹妹在文旅局的发言,也同样精彩。
鸡排哥这边讲出了自己的职责,妹妹那边就讲愿景。
“目前,这么多天的辛苦大家也都看到了,都是一起在全力协助,希望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景德镇打造上更好的阶段。”
一席话,既讲出了自己的努力,又提出了要求,还画出了愿景,真是滴水不漏。
在“鸡排哥”爆火之后,不少人眼红他的流量,也跑过来“蹭蹭”。
有人带来奶粉产品,想要他们帮忙宣传;
有人想出钱在他们的摊位上挂个奶茶品牌;
还有人甚至直接塞手机,让鸡排哥也尝试一次当“爱豆”的体验。
但这些,都被“鸡排家族”给拒绝了。
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收割粉丝、收割流量、一夜暴富,而是细水长流,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现在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整个景德镇。
纵观鸡排哥的出圈,他从未想过自己会爆火,但每一步都精准地踩中了当下的“流量密码”。
在价格低廉的产品里,还能吃出新鲜和卫生;
在6块钱的鸡排里,还能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在辛苦的劳作中,仍然有人认真工作,乐观生活。
时代在变,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情感流动、真诚和关怀,从未改变。
最好的广告和流量,从来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经得起考验的真诚。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