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早就知道会这样!",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当泡泡玛特股价下跌时,油管上的财经博主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外资会在三季报超预期的情况下,依然疯狂做空泡泡玛特?
答案可能藏在30年前那场震惊全球的玩具泡沫中!
1993年,Beanie Babies横空出世,这款成人玩具用塑料颗粒填充物让玩偶可以坐下摆姿势,加上每个玩偶都有独立名字、生日和诗歌,迅速赢得了第一批粉丝。
TY公司的营销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
从1996年到1998年,Beanie Babies引发了持续三年的全美抢购狂潮!家庭主妇成为主力军,有人用孩子的大学基金购买,有夫妻离婚时直接在法庭上分割Beanie Babies财产。
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后推出的紫色纪念熊,成为全球最贵的玩具藏品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
看完Beanie Babies的兴衰史,你就能理解外资的逻辑了!
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外资忽略了最关键的区别!
Beanie Babies所有玩偶都是相似的圆头小眼设计,只是同一个IP的不同款式。而泡泡玛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
泡泡玛特的IP矩阵:
这形成了"多维情绪符号体系":
从三丽鸥到万代南梦宫,从迪士尼到乐高,几乎所有对标公司都不掌握终端渠道!而泡泡玛特直接掌控销售渠道,这是外资最容易忽略的优势。
泡泡玛特的消费者形成了以IP为划分的多个社群:
泡泡玛特大部分IP是市场上已成名艺术家的创作,再授权进行玩具化改造。这种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
Labubu看似与Beanie Babies走出相似的爆发速度,但本质完全不同!
泡泡玛特的独特优势:
更重要的是:
中国的企业创新能力已经从科技拓展到文化领域!扭蛋是日本人发明的,但并没有创造出几千亿市值的扭蛋公司。泡泡玛特:
高增速给低估值背后的逻辑:
从周期视角看企业发展,总是"福祸相依"。繁荣中隐藏危机,危机中孕育繁荣。
消费股投资的本质:
最后想说的是:
这次我们内地投资者对泡泡玛特的研究其实领先了外资四年!不用妄自菲薄,要相信我们这次有主场优势,比外资更能理解这家独特的公司。
创新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传承中创造新的可能!
你觉得泡泡玛特能打破"玩具泡沫"的魔咒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记得点赞分享给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