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而自信则从自律来”。这篇文章3100字,预计花8分钟读完,如果不想一生碌碌无为,就从今天开始自律吧。你有多自律,就有多成功。比如在新年过后,会下定决定,办健身年卡,努力减肥塑身……比如新学期第一天,会热衷制定计划:这个学期要过计算机二级,多学习一门外语……但这一切热血,又很快在欲望的操控下,逐渐淡化,最后连打脸的疼都感觉不到了。放纵的目的是为了快乐,但放纵的结果往往不会快乐。在放纵中,也慢慢趋向于平庸。而一个自律的人,是能驾驭着欲望,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蜕变成长,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选择权,从而活得高级而漂亮。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接纳自己
拒绝任何形式的“自我合理化”
不少人看到别人,取得不错成就的时候,会产生“酸葡萄心理”:“如果我也和他一样努力的话,肯定轮不到他拿这个奖;如果我也上课认真听课,平时及时复习的话,我也可以拿奖学金。”当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为了淡化内心的失落感,我们会为自己找“慰藉”。之前我也是一个很酸的“柠檬精”,在最初写文章做公众号的时候,会过分在意同行文章的阅读量。当自己拥有比较高的阅读量,我就会沾沾自喜;一旦阅读量比别人低,就狂自我安慰:没事,这肯定是碰巧的。他们应该有找朋友帮忙宣传,而我孤军奋战,阅读量比我高,肯定是正常的。不仅是写文章,在生活中,也常用这种方式来自我放纵,比如:不想运动,就找借口:今天工作不顺心,太累了,还是好好休息吧;不想早起,就自我安慰:算了,昨晚熬夜了,今天还是多睡会吧,明天再早起吧……当无法正视与别人的差距,想逃避时,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合理化”的思维误区。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文章阅读量都很差,挠破头皮都想不清楚原因;生活也很糟心,提不起动力,找不到方向。直到有一天,有幸和一位很崇拜的自媒体大佬交流,聊到我最近文章数据不乐观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问我:“那你有没有去分析别人的文章,为什么能比自己的好?”这句话,仿佛一个巴掌,“啪”地一下打醒了我,我也才慢慢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逃避问题。这种过度的合理化,除了自我给予安全感之外,其他的我什么也没有得到。我的写作能力还是没有提升,别人还是比我优秀,我还是被他们按在地板上摩擦。再看看这位连出爆文的大佬,他毫不吝啬地和我分享,一直坚持的写作理念:每天都会学习拆解别人的好文章;接受身边人以及读者提出的建议,正视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不气馁,仔细琢磨改进的方法;即使自己出了爆款文章,也会分析爆点,而不会原地踏步。一对比就看到差距,这也是他能把品牌账号越做越大,在行业领域里越来越有声望的原因吧。如果经常采取自我合理化的形式,来安慰自己,会断绝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扼杀了进步的空间,自己止步不前,还一直洋洋得意。而高度自律的人,则懂得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冲破束缚,拓宽人生边界,勇于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不止步于当前
不断突破个人天花板
在刚毕业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充满斗志,对未来充满向往,卯足一股劲往前冲。但是,在工作2-3年之后,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人,都会开启“咸鱼”模式。工作开始稳定,拿一份不错的薪酬,开始得过且过;下班后只会葛优瘫在沙发上,刷刷娱乐信息,玩玩游戏。这样子的生活,我承认,稳定且又快乐,但长久下来,生活也很快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波澜可言。“并不是所有人在舒适区里,就很颓废;虽然我身处在舒适区里,但我也有在拼尽全力。”但我想说的是:在舒适区里生活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生早已设限,却不自知。当自己达到一定的能力,不管是在学习工作也好,交际也好,都不要只是在同一个层级、同一个领域里打转。我有个朋友,在摄影方面是他们团队的天花板。虽然有着不错的薪酬待遇,老板也很重视他,但前段时间,他还是提出离职。辞职之后,他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虽然工资只有他原来的二分之一,但他却干得很开心。他不仅可以玩他喜欢的摄影,还可以学习视频领域的拍摄。“在之前的公司,我不管做什么,别人都说‘好’;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在进步;而在新公司,我能接触不同领域的东西,能明显感觉到,每天是有在成长的,这才是我想要的。”只在同一个圈层里奔跑,虽然看起来是在拼尽全力,但像是在原地高抬腿,看起来每一下都很用力,实际上却是在原地踏步。而自律的人,是不会止步于当前,不会满足于当前现状,也不会向生活缴械投降,把人生过程一种模式;而是会在构建自己稳固的圈层之后,不断突破自己的天花板,与不同领域的人接触,更新自己的知识,打破人生的壁垒。《奇葩说》里有句话流传很广:“没有不受重力的飞翔。”当远离自己熟知的领域时,世界会变得更有趣。拼尽全力超越自己,才能振翅飞向理想的天空。▲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持续输入高密度信息
保持高频率的深度思考
在当下信息化便捷的时代,想要获取快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只需你手指来回滑动屏幕,就能让你一秒进入快乐天地。但这些张手即来的快乐,往往是不需要我们,做深层思考的低密度碎片化信息。虽然便捷,但如果长期依赖,你就会发现,你的高密度阅读的能力在渐渐失去,深层思考的耐心在慢慢消失。你有多久,没有耐心看完一本纸质版的书籍?如果看完之后,要你简单概括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你是不是大脑一片空白?我们总是喜欢追求轻松、不烧脑的事情,这是人之常情,也正是人性懒惰的弱点。而那些能一直跑在我们前方的人,往往都会拒绝诱惑和懒惰,并愿意坚持长时间学习、思考。就比如我们熟悉的董卿,不管多忙,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的大脑输入高密度的知识。同时,还会有随时摘抄积累的习惯,并保持高频率的思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长时间的自律,让她知识储备量大得惊人,加上她的才思敏捷,不管在什么场合她都能调动脑海里的知识,应对自如。自律的人,会持续不断地学习高密度知识,用深度思考打开世界的圈层,用自己的大脑去看世界。拥有独立的思想,自己咀嚼这个世界的悲欢,而不是只会张口被别人投喂。这也让他们成为更加独立的人,成为更加优秀的佼佼者。▲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写在最后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高于普通人。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不同程度的锻炼,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用自律来投资自己,还是用放纵来透支自己,结局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终究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但不管做了哪一个选择,我想和你说:最为重要的是,仔细想想你渴望的生活,选定之后,不要后悔就好。我们之所以痛苦,不在于是否成功,而是总在看着别人的生活,不断后悔当下的选择。所以,请认真思虑,慎重选择,不悔当下,点个“在看”,开始我们循序渐进的人生吧。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作者:黛西,90后女生,一个激进的自我精进者,想带你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