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辉
编辑 | Estella
来源 | 辉哥奇谭(ID:huigeshow)
最近和几个朋友讨论职业发展,我有一个核心观点,即:
职场人要在意的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不是短期的收益。
这些短期收益包含升职、加薪、跳槽……总在意短期收益的人,从长期看,是输家。因为他会为了蝇头小利,放弃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如果要量化“改变命运”的话,我指的是家庭总资产上涨10倍-100倍的机会,虽然可能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但这样的事情的确存在,而且值得你去努力。
升职加薪是很多初入职场的人最在意的事情,如果无法在一家公司快速升职加薪,就通过跳槽来达到目的,甚至通过几年内连续跳槽来实现增长。
但从长期(10年起)的角度看,这样的选择是绝对短视的,而且这种方法只在35岁之前有明显效果。
35岁之后,上述选择会让你的职业道路越来越窄。你会陷入短期利益的纠结中,无法抓住让自己成长10-100倍的机会。
缺少类似“10倍成长”的大目标,很容易让我们在职场上陷入“内卷化”的问题,体现出来就是努力的收益越来越不明显。
那到底什么是内卷化呢?
最近在上班路上,突然理解了“内卷化”的实质。
我在后视镜中看到一辆同款车,综合判断,是同事。脑海中第一念就是“别让这小子超过我”。我想,他此刻想的一定是“我一定要超过他”。因为我们都在竞争有限的车位。
我突然理解,所谓“内卷”其实就是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打个比喻就是“切蛋糕”。如果蛋糕有限,或者增长缓慢,那么每个人再怎么努力,在所在领域获得的收益都是极为有限的。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所在的赛道增长乏力,那么你在职场上的努力就是在一个做不大的蛋糕上互相竞争,这样的努力很辛苦,最后收获极小,因为蛋糕本身会决定你最终的收益。
那天早晨,他在最后一刻超过了我,但最终竞争的结果是“大家都没有车位,因为有人更早到”。
所以,这也是陷入内卷的通常结局:“惨烈竞争,最后一无所获,因为总资源有限”。
我觉得有三个关键:
我觉得需要从一开始就看到更大的世界,树立“改变命运”的目标。
一切的选择和努力都围绕改变命运,而不是获得眼前有限的收益。
在“改变命运”的前提下,有很多升职加薪并不值得追求,如果这些眼前利益让你陷在一个发展缓慢的平台浪费青春的话。
在“改变命运”的前提下,频繁跳槽也是需要避免的,因为即使你有幸加入一家快速成长的“好公司”,也很可能因为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的收益。
要想让目标引领你的生活,最好能把大而模糊的目标变成明确具体的目标,变成一个你自己可以明确感知和判断的目标。
假如你缺少明确目标,那么不妨抽20分钟时间,做一下计算:
假设你的预期寿命是100岁,请计算你需要多少财富来让自己过好此生,需要考虑通货膨胀。
我和很多朋友、同事提出过上述问题,他们在计算之后都吓了一跳。
可以把这个数字变成自己“改变命运”的目标。
我在35岁以前以为:只要努力就能翻身。
其实后来发现,只有努力,不会翻身。
必须慎重选择,才有一线生机。努力是为了获得选择的机会。但问题在于,往往我们在忙于努力时就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
其实经过20多年的职业生涯,经历了若干家公司,也观察了周围同学、同事、朋友的成长,终于看清楚一件事。一个人的成长(包含认知和财富)绝大部分来自于他所在的平台。
一开始差不多的两个人,如果在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平台,那么10年后他们的成长速度是天差地别的。
比如我有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了腾讯,当时腾讯才刚过千人。从那时到现在,腾讯公司自身价值的成长了数百倍。而他的财富成长,也几乎是同步的。
这样的成长,绝非努力可以概括。虽然这样的案例有运气的成分,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选择的决定性作用。
当一个人缺少长期判断,对于事情没有兴趣时,他才会特别在意Title(职称)和眼前的收入。
其实身边不乏类似这样的机会。比如我在2018年跳出原有公司,加入现在平台的时候,大多数同事、朋友、家人都表示不理解。而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是希望放弃眼前的利益,获得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我只盯着眼前的收益,我多半会做其他更为稳妥明智的选择。
从长期看,你所真正相信的东西,将定义你是谁。而你是谁,将决定一切的一切。
理解这句话的人,根本看不到所谓的职场竞争。哪里有什么踩脚,哪里有什么竞争。无法做自己,无法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优势才是真正的可悲。
比如我长期相信的东西是“把我认为美好的东西尽可能广泛的传播出去”,所以体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持续在布道,而所采用的途径主要是写作、讲演等等。
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所坚持的都是“布道”。这件事给我带来巨大的回报,远超我早年陷入职业竞争时的收益,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看不到屋顶。
这与公司发展很相似,你会发现诸如Apple这样的一流企业,他们所关注的就是如何做好自己,而非竞争。
他们并不关心竞争对手做什么事,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产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理念,实现了自己认可的品质。
正是这种心无旁骛的长期坚持,让他们赢得了很多忠实的长期用户。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会什么特别重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自己不会什么更重要,尤其是那种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东西,最值得警惕。
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能力圈越聚焦(也就是越小)越好,在能力圈之外,都是要找到高手去协作。对自己的局限与不足了解对越清楚,甚至主动撤出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才是真正的进步。
所以,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围绕能力圈去深耕,正是知道自己是谁,围绕自己是谁去发展的典型体现。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清楚自己究竟相信什么。这件事,至关重要。
从群体角度,避免内卷的机会在于选择一个有机会做大的蛋糕,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大蛋糕。从个体角度,超越内卷的方法是创造属于自己的蛋糕。而无论哪种途径,能否做到都与明白自己是谁密切相关。
人生所有的困扰几乎都来自于我们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向内探索。
知道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了解决困惑的钥匙。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