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一个院士,到底可以低调到什么程度?

2021-11-15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11月3日,赵东元院士拿布袋领回了国家级一等奖后,转身就去工作了。其实,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既创造了丰功伟绩又低调朴素。他们都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们内心富足,有自己追求的事业,有投入其中的爱好。这篇文章3600字,预计10分钟读完,如果你不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也请不要诋毁。



作者 拾遗   
编辑 Frigg
来源 遗(ID:shiyi201633)


朴素低调的赵东元院士
领奖后急忙回校给学生上课




最近这一周,这张照片多次刷屏。


照片中的这个人叫赵东元,他是复旦大学教授,也是中科院院士。


2021年11月3日,他从北京领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后,就急急忙忙赶回了上海。


着急赶回来干什么?为复旦大学本科生上课。


作为中科院院士,他为本科生上《普通化学》已经18年了,18年来从未间断,“100多个学生等着上课,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


为了赶着给学生上课,他行李(帆布袋)都来不及放,帆布袋里装着的,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


这个奖有多重要我就不说了,反正就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由于评选极为严格,该奖多次出现空缺,近20年就有7年空缺。


这么重要的一个奖,他就装在了这样一个帆布口袋里。有人说:“他也太不重视这奖了。”


其实并不是他不重视这奖,而是他平时一直都这么朴素低调。


就像一个复旦学生说的:


“上个月出去取快递,看见赵东元院士了,跪了跪了,太朴素了,如果不是事先看过照片,打死我都不会相信,这个拎着布袋子的大爷就是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一生硕果累累又简朴




其实像赵东元这样朴素低调的院士,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上图中的这一位。


这一位就不说了,大家都认识他,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的研究成果没什么了不起,只是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吃饱了饭而已。


这么牛气的一个人,在生活中就是一“农民”。


生前都年过90了,但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


主持人王志问:你这衣服多少钱?袁隆平:35块。


王志:真的假的?袁隆平:真的。还有一件比这个漂亮一点,也是35块,海南岛买的。



“布鞋院士”李小文
一生淡泊名利




你知道这个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课,衣着非常陈旧的老头是谁吗?


他就是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李小文有多牛?


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说:


“李小文是全球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很多人这样评价李小文:“如果没有他,中国遥感卫星事业将要推迟很多年。”


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生活中却极其低调,学生们回忆说:


“每次见到李老师,他都穿着旧旧的衣裤,脚上都是一双布鞋。”


就因为这一身“标配”,他好多次被门卫挡在了外面,门卫以为他是来搞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没有什么欲求,生活极其清淡,他把自己的钱和李嘉诚基金会奖励的钱,都捐给了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是中国创造的践行者




高铁二等座上,一位满头白发、脚穿旧皮鞋的老人,很专注地修改着图纸。


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刘先林。


你知道刘先林有多牛吗?他拿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他研究的“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是航测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


上面那把椅子,刘先林已经坐了40多年,磨成这样了,他还舍不得丢。


上面这个滑盖手机,他已经用了十几年,烂成这样了,他还舍不得丢。


他是没有钱吗?并不是。他有钱,只是不惜钱。


“国家科研经费比较紧张,申请经费审核又很慢,我就把自己的钱投进去了。”


刘先林还在好几所大学兼职授课,每所大学给的报酬都不菲,但他都把报酬留在了各个学校,用作奖励优秀的学生和老师。



敬业奉献的李俊贤院士
毅然捐赠毕生积蓄



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李俊贤。


“两弹一星”造好后如果没有推进剂,等于造了汽车没有汽油,李俊贤就是研究这个推进剂的。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


李俊贤如今已经93岁,但他仍然每天拎着白布袋步行上班。


2018年6月,他把一生积攒的300万元全捐了出来,设立了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



“背心院士”高伯龙
是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




这个穿背心的老人,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陀螺激光奠基人高伯龙。


因为国家需要,他40多岁改行,从零开始研究精确制导核心技术激光陀螺。


终于在1994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让我国武器打击精度,一下跃升了十几年。


在日常生活中,高伯龙非常节约。


他坐的藤椅,早已朽坏变形。他用的水杯,杯口上到处都是缺口。


他冬天穿的衣服,是30年前的作训服。他夏天穿的衣服,是5元一件的背心,所以同事都称他为“背心院士”。



“布衣院士”卢永根
一生极为低调朴素




上面这位正在签字捐款的朴素老人,就是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


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作物遗传育种学,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卢永根一生极为低调朴素,被同事们誉为“布衣院士”。


他家中的家具,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沙发。他家中的电视,是上世界80年代的旧电视。


他跟夫人已经年过八旬,但却没有请保姆,常常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


他坚决不同意学校派专车接送,每天上下班坚持走路,即便患病住院期间,他也是坐公交车和地铁出行。


但是2017年,他却将毕生积攒的880万余元,全部捐给了母校华南农学院,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教师。


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句话: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终身报国不言悔




照片上的这个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不知道前几天大家看新闻没:


黄旭华向中国船舶七一九所,捐献了1100万元个人奖金,至今他已经捐献2000万了。


黄旭华一生低调节俭,作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单位分房时,他不争不抢,先让他人挑选,最后要了没有人要的顶层。


顶层夏天室温经常超过39°C,但他也舍不得在家里装空调。


像他这样级别的人,按理早就坐上专车了,但他没有自己的专车,名片上也只有分机号码。


他不要任何特殊照顾,“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不要以我们的快乐
来揣度和衡量他们的快乐




像这样朴素低调的院士,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钢铁院士”崔崑,比如“盒饭院士”王泽山,比如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对物质的要求很低。


有时候甚至低到,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很“蠢”。



大家还记得上图这个人吗?他就是北大数学扫地僧韦东奕。


韦东奕强到什么程度?只要他参加数学竞赛,其他人就只有争银牌的份。


韦神参加了两届丘赛,他一个人拿的金牌数,超过其他高校12年获得的金牌总和。


但有些人却吐槽他是个傻子:


一日三餐只吃馒头,太不懂享受;只喝白水,水还是在教学楼接的;觉得空调费电,干脆不用空调;


觉得杀生不对,所以不吃肉;不看电视,没有微信;不爱社交不懂社交。


“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点人生的乐趣都没有。”“这样的男人会有女人喜欢吗?”



其实不是人家活着没意思没乐趣,而是我们的格局太小了,我们是在以己之好来度人之好。


就像他北大的一个老师所说的:


“他只是不在乎我们在乎的东西而已,他在乎的东西都在数学世界里,数学带给他的乐趣,远远超过了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对于他来说,食物就是用来饱腹的,衣服就是用来遮体取暖的,床就是用来睡觉的,有吃有穿有睡就已经够了。


所以不要以我们的快乐,来揣度和衡量他的快乐。他的物质生活虽然很朴素很简单,但是他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绝大多数人浩瀚得多。”



达不到生活的极致境界
也不要去怀疑和诋毁




赵东元这张照片爆红网络后,有些网民也提出了疑问:


“都说赵院士不图名,都说赵院士很低调,那他为什么要摆拍这张照片呢?”


这其实是误会赵东元院士了。


这张照片是复旦老师周桂发拍的:


“我上午十点去开会,没想到在袁成英楼门口碰见赵院士。这时他已经上完两节本科生的课,脸色红润,带着刚上完课的兴奋。


我很惊讶:‘你不是领奖去了吗?怎么回来了?’赵院士说他已经领完奖了,为了给学生们上课,他就提前赶回来了,没有坐本来已经安排好的航班。


我平时都不拍照,不发朋友圈。今天看了,特别感触,就随手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发了一个朋友圈,没想到竟然上了热搜。”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我就是想告诉有些人:


这个世界啊,真的有那么一些人,相对于我们来说,是另一个维度的生物:


他们专心于自己的领域,真不会在乎世俗的东西,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朴素简单,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无比浩瀚。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但不要怀疑和诋毁这种境界。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包括动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点击“在看”,为院士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