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你睡前思考的问题,暴露了你现在所处的层次

2021-08-20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学院


你每天睡前会想什么?我们每天思考的问题,也会暴露我们所处的层次。这篇文章4000字,预计10分钟读完,希望今天你睡前思考的问题,可以让你变得更好,未来达到更高的层次。



作者 | 刘润

编辑 | 小杰

来源 | 刘润(ID:runliu-pub)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


不同工资的男生,睡前在想什么?


月薪5万:团队需要再整合一下;


月薪3万:那个方案还需要改改;


月薪2万:那个客户到底喜欢什么;


月薪5千:P40像素肯定吊打苹果;


月薪3千:宾利添越肯定不如迈巴赫s600;


月薪2千: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


虽然是个段子,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同层次的人,睡前思考的问题确实完全不一样。


常有人问我,怎样判断一个人,怎样能更快速地成长?


这个世界上,大致有4个不同层次的人:对时间负责、对任务负责、对目标负责、对梦想负责。


不同层次的人,思考的问题不同,做事情的方式也不同。


你在哪个层次?你想到哪个层次?



对时间负责:
你有高质量的心流吗?



对时间负责,就是8小时在岗。


到点上班,到点下班。上班的时候,我就工作,下班的时候,我就生活。没什么事情,不要找我。

这当然是对的。

但是,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活得干完。

这是要求,也是一种职业精神。对得起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把事情完成。

下周一,就是ddl(Deadline,截止日期)。很多人会在周日晚上23点59分才交上自己的报告。

如果这样,很难说这是一个对时间负责的人。连第一个层次都没有达到。


对时间负责的人,不是让老板同事在ddl前十万火急,在ddl最后1分钟解除担心。


这样太不让人放心了。


事情在下周一前做完,那最好周五下班前就交。


但是,很多人说,我真的做不到。


为什么?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做不完啊,怎么办?


所以,想要对时间负责,必须有的基础能力,是保持“心流”,专注、高效地完成工作。


我给你讲个故事。我听过的进入心流最疯狂的故事。


尚克曼,是一名演说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天上飞。


他觉得,在3000英尺的高空,是让他保持专注的好方法。


他说,因为封闭在一个座位里,眼前没有任何东西,不会干扰我,没有东西让我觉得,“啊,好晃眼!”


之后,尚克曼签了一本书的合同。合同要求,要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全部手稿。


你想想,两个星期,就要写一本书,必须要极度专注。怎么办?


尚克曼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他定了一张往返东京的机票,在飞往日本的航班上写了一路。


然后呢?然后,到了日本,在商务舱里休息一下,喝了杯咖啡,登上返航的飞机,又写了一路。


等他回到美国时,手稿已经写完了。


一来一回,30个小时,一本书的手稿。


多么惊人的效率,多么疯狂的方法!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关于进入高质量心流的启发:


1、找一件需要深度工作的事情


这件事情,需要有一点难度,不断训练和挑战自己。


2、设计自己的流程和习惯


比如,每次工作前收拾桌面,喝一杯水,用一些有仪式感的动作提醒自己,我要开工了。


3、给自己设定一个ddl


倒逼自己,提高效率。这是对时间负责。


你在睡前会思考,我真的知道怎么工作吗?效率足够高吗?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对任务负责:
凌晨3点,你能攻下这个山头吗?



对任务负责,就是说一不做二。


这个层次对人的要求,更高。


因为任务不仅仅是具体的指令和动作,而是需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人有强大的责任感。


这个责任感,是敢于兜底的责任,是敢于扛事的责任。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


一个将军,派一个团在凌晨3点前,必须攻下某个山头。


凌晨3点前攻下山头,就是一个任务。


你说,为什么一定是3点呢?5点行不行?


听上去好像也没问题。但是,就是不行。为什么?


因为你可能不知道,将军让你在凌晨3点前攻下,是因为3点半大部队要从这个山头赶往下一个战场。


如果凌晨3点拿不下来,整个大部队过不去,就是贻误战机。


所以,如果团长自己改成5点才攻下山头,或者没有完成任务,那么将军的全部计划都被打乱了。


因此,能对任务负责的人,是更勇敢的人,也是更有能力的人。


因为这个任务,就像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交给了值得信任的人。


担子里面,装着外部环境的复杂,装着内部资源的限制,也装着敌人的险恶和狡猾。


难吗?很难。怎么做?很多时候不知道。但是,就是要把事情完成。


敢接下任务,能扛住压力,咬着牙,哪怕咬出血,也要完成任务,这是对任务负责。

你在睡前会思考,我敢兜底和扛事吗?顶上去那一下,我敢吗?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对目标负责:
你会列计划,给资源,
做沟通,看结果吗?



对目标负责,就是秋收按时交数。


能到这个层次,这个人已经非常稀缺。


因为这个人拿到的,是抽象的目标。但是,最后却能交付具体的结果。


从“抽象”到“具体”,背后需要一种强大的综合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是什么?


就是:列计划,给资源,做沟通,看结果。我一个一个讲。


列计划,其实就是把目标拆解为任务,一步步落实下去。


你的目标,是今年拓展100个新客户。然后呢,怎么拆?


总共100个,平均每个月差不多是9个。而拓展新客户,要靠拜访潜在客户。


你的团队,转化率为5%。那么,每个月要拜访180个潜在客户,才会有9个新客户。


而你有5名员工,就需要每人每月拜访36个。


一个月,有21个工作日,那就需要他们,每天打10个陌生电话,拜访2个潜在客户,并同时跟进2个转化中的客户。


会分析,懂拆解。这,才是列计划。然后,给资源。


你列的是计划,但是为了完成计划,一定要配齐相应的资源。


很多人想着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对的。


如果能力不足,就要配上培训。如果预算不够,就要把钱配齐。


如果谈判有难度,想要申请折扣,就要配齐自主决策的权力。


总之,为了目标的完成,要匹配对等的资源。


有了计划,给了资源,就开始动了。这个时候,要做沟通。


而且管理者超过一半的时间,可能都要花在沟通上。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管理者很少真正做事,拿的薪水却更多?


因为管理者的存在,让公司其他人的整体协作效率得到提升。


管理者,一手抓事,一手抓人。通过人来做事,通过做事来判断人。


而这些事情,经常需要通过沟通来解决。


做到什么进度了?需不需要什么其他支持?心情状态有没有起伏?激励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沟通的内容。


最后,看结果。结果,只有两种。符合预期,不合预期。


符合的,太好了。祝贺。如果不符合呢?纠偏。


这个月,平均要拓展9个新客户,现在只拓展了5个,怎么办?


剩下半个月,你能不能完成计划?如果不能,把你的资源,给其他做得更好的。大家一起努力,完成目标。


这是对目标负责。为了完成目标,要知道怎么列计划,给资源,做沟通,看结果。


能被目标驱动的人,也是更能管理不确定性的人。


这种人,当然更加稀缺,层次更高。


你在睡前会思考,我能不能在混乱和不确定的世界里,完成目标吗?为了实现目标,我知道该怎么做吗?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对梦想负责:

你有举起火把的激情

和用火把指引方向的理性吗?



对梦想负责,就是内心驱动行为。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激情、激情、激情。


有激情的人,能够轻而易举点燃自己。这是无比珍贵的品质。


有多么珍贵?大概,10里挑1。甚至,百里挑一。


因为大多数人,非常将就,得过且过。


你说,好好干,我给你升职。他说,算了吧,那意味着要做更多的事。


你说,你做的事会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他说,算了吧,那些人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呢。


你说,你不想挑战自己,玩点不一样的,走上巅峰实现梦想吗。他说,算了吧,我对人生巅峰不感兴趣,也没有梦想。


你和他谈任务,他说客户不行,团队不行,能力不行。你和他说目标,他说国家不行,经济不行,行业不行。


总之,这届什么都不行。这种人,显然就是没有任何激情的人。


而有激情的人,就像永不熄火的引擎,能永远不知疲倦地奔跑。


普通人用火柴,有梦想的人用火把。


但是,但是,有激情就够了吗?


除了有举起火把的激情,还要有用火把指引方向的理性。


因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难,需要做很多选择。


这些选择,仅仅靠激情是不够的,还要清晰的认知,冷静的思考。


那些对梦想负责的人,会怎么做?


我看到他们,会拼命学习。


学习一些经典。因为不了解过去的人,没有办法洞察未来。


那些被时间洗涤,被岁月打磨的东西,那些经过战争、瘟疫后还能流传的思想,是值得反复咀嚼的精华。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常说,“我不知道”,完全不介意自己像是个傻瓜。


因为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为了对世界有更好地认知。


然后,做出理性的、值钱的决定。


1、进入哪个行业?


2、找到哪些靠谱的人?


3、每个阶段,做成什么样,路径在哪里?


这些决定,绕不过去。


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对所有事情说“不”,是为了对实现梦想的那一个决定说“是”。


这,是对梦想负责。有激情,也有理性

你在睡前会思考,我有点燃自己的梦想吗?我有实现梦想的能力和理性吗?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写在最后



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差距的。


有的人层次低一些,有的人层次高一点。就像站在1楼,10楼,100楼。


站在1楼,看见的是眼前的一点点景象。站在10楼,能看见整体的轮廓,看得更远。


而站在100楼的人,能清楚看到全局,体会世界的气概和格局。


层次不同,决定视野不同,做事的方式也不同。


而我们每天思考的问题,也会暴露我们所处的层次。


但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跑到5楼,18楼,60楼,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希望今天你睡前思考的问题,可以让你变得更好,未来达到更高的层次。


点个“在看”,不断攀登,视野广阔。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学院立场。




文章来源:刘润(ID:runliu-pub)欢迎关注这个洞察事物本质的公号。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40万学员《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前微软站战略合作总监,国内知名商业顾问。为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点击“在看”,达到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