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3.0%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9%,较上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当季疫情冲击再现,以及11月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全年来看,2022年GDP同比增长3.0%,低于此前两年平均5.1%的增长水平,也低于2022年初制定的“5.5%左右”增长目标。
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61年来首次负增长
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降11%
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17%,较第二季及第三季的跌幅有所扩大。2022年全年出货量则下跌11%至不到12亿部。据预测,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将持平,虽然通膨压力逐渐缓解,但升息、经济放缓和就业市场紧俏的影响将限制市场潜力。
全球芯片销售额去年11月份同比下降9.2%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455亿美元,比2022年10月的469亿美元总额下降2.9%,比2021年11月的500亿美元总额下降9.2%。从地区来看,11月份美洲(5.2%)、欧洲(4.5%)和日本(1.2%)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但亚太地区/所有其他(-13.9%)和中国(-21.2%)的销售额下降。
国务院印发
《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
近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文件从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两方面,共提出15项具体举措,推动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解读:《若干措施》针对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的7方面举措,不仅强调为企业纾困解难,更多的是立足于稳增长稳预期和调结构强能力这两个方面,从政策支持、融资促进、扩大需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等方面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信心。
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到 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 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政策解读:工信部等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不仅加快支撑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作适龄人口日益减少带来的劳动力挑战的有效举措,将大大提高促进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2023年要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重点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分别制定稳增长工作方案。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用市场化办法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和配套产业发展。
政策解读:工信部2023年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会议要求和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政策,表明国家对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坚定态度,在多项政策的护航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工信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1月13日,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打造8个以上重点行业领域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建成3—5个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10个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35年,数据安全产业进入繁荣成熟期,对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
政策解读: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需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持。《意见》为数据安全产业顶层政策文件,致力于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各方加大投入,共同做大做强数据安全产业。
政策包181条+政策措施40项!
重庆打出稳经济“组合拳”
1月3日,重庆印发了《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并集中发布了第一批“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政策包共涉及11个方面政策181条,普惠性政策63条、工业政策24条、农业政策8条、交通运输业政策20条、文化旅游业政策5条、餐饮住宿业政策2条、批发零售业政策6条、外资外贸政策9条、科技创新政策13条、房地产政策27条、养老托育政策4条。“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共11大类40项左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数字化变革政策、市场主体政策、对外开放政策、防范化解风险政策、民生政策。《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181条政策措施是从2020年以来国家和重庆市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文件中梳理出来的,不是181个文件,而是181个具体的政策措施,主要服务市场主体,既有对市场主体的扶持政策,也有对经济发展的指向性政策。后续出台政策文件将包含更多政策措施,全部为新出台的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政策包”和“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都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市场主体,真正释放红利、发挥实效,着力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
奖励、补贴都来了
深圳稳经济促发展阶段性支持政策“七连发”!
1月12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个部门相继发布7条阶段性稳经济措施,覆盖工业、商贸、文体旅游、鼓励用工等多个领域。在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扩大救治类医疗器械和药品生产能力领域,企业最高可获3000万元资助;用工补贴、返岗交通补助、新招用员工补贴,政府预计发放2.7亿元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
政策解读:密集出台7条阶段性支持经济措施,为深圳稳经济促发展传递了信心,提振了深圳市民的就业和消费的信心,增强了企业稳增长和敢闯敢干的信心。为深圳经济发展增活力、添动力,推动深圳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每年4亿元!北京经开区正式印发科创资金新政
近日,北京经开区正式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细则》指出,北京经开区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规模为每年4亿元,通过直投形式或“以赛代评”形式支持符合经开区定位和相关产业政策、产业投资导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其中直投形式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000万元,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
政策解读:科创资金是由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以财政资金出资方式设立的政策性扶持资金,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采用股权投资模式,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孵化’转向‘加速’,助力区内企业在各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突破,从而吸引优质企业在经开区落地发展,助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兴区促进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
1月3日,《大兴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指导意见》指出要聚焦生命健康、临空经济、先进制造等符合大兴区功能定位的产业及其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发展现代服务、外资外贸、数字经济等市级重点支持产业,鼓励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专业特色园区,建立可动态调整的“1+N”产业政策体系,“1”为本指导意见,“N”为四类专项政策。
政策解读:此《指导意见》明确了大兴区产业发展重点和1+N的政策体系,强调要简化兑现程序,这是大兴区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企业由复工复产向稳产满产转变的切实举措。大兴区通过改革创新、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务求实效等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北京丰台发布支持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
意见“真金白银”支持智能建造企业做大做强
1月13日举行的“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丰台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发布会上,《丰台区支持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到2035年末,丰台将培育一批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全球一流水平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形成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明确提出了加快关键技术创新转化、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五大方面,共16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实施,建立项目落地考核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各项保障措施。
政策解读:这是北京市首个以智能建造为主题的集群发展实施意见,是丰台区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引领行业新发展的重要实践,是落实丰台‘倍增计划’‘伙伴计划’的关键一笔。
小度科技引入国调基金完成B+轮融资
投后估值355亿
近日,小度科技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该轮融资引入国调基金(全称: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此次融资后,小度投后估值达355亿元人民币。同时小度科技宣布与无锡经开区管委会及诚通基金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生态建设、全屋智能生活应用推广等多项重要事项,小度将在无锡经开区设立小度科技IoT总部,打造全国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地。
国调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受国资委委托、由中国诚通作为主发起人和管理人的“国家级”基金,目标规模35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1310亿元人民币,股东包括诚通、建信、中国兵器、中国石化、中国交建等10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
威马汽车获港企APOLLO出行收购实现借壳
并获三笔投资
1月12日,APOLLO出行(0860.HK)发布公告,拟以20.2亿美元(约158亿港元)收购威马控股旗下WM MOTOR(威马汽车)。本次交易采用换股的方式,Apollo出行将以每股0.55港元的价格向威马汽车配发约288.25亿股。2022年四季度,威马汽车通过一系列换股安排,持有Apollo出行28.51%股权,是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本次交易完成后,威马汽车将持有311亿股Apollo出行股份,占比达到68.26%。本次交易也将使威马实现借壳上市。
此外,威马还宣布新近获得三笔资金支持,将在完成上市前补充流动资金,包括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的2.5亿港元;世界500强正威国际的5亿元人民币,以及房地产巨头雅居乐集团的15亿港元。
APOLLO出行是来自中国香港的造车新势力。2002年8月于上海举行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豪华电动汽车市场。APOLLO出行前身是德国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商Gumpert,后辗转被港企力世纪收购,股东除威马汽车外,还有前澳门行政长官何厚铧家族和李嘉诚家族等。
华润生物完成6亿元B轮融资,国调基金领投
1月10日,华润生物完成6亿元B轮融资,由国调基金领投,混改基金、建信股权、约克基金、无锡国联等跟投。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快创新生物制药的研究,促进R&D管道在临床试验和引进外部项目。
华润生物是华润医药旗下的创新生物制药平台。目前,华润生物自主创新能力已覆盖从分子发现、工艺开发、转化医学、临床开发到商业药物开发的全周期,业务包括生物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3个产品上市,20个产品管道在研,承担多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也是国资委“科技改革示范行动”首批试点企业。
N型硅片制造商宇泽半导体完成超12亿元
B轮融资领投
近日,全球领先的N型硅片制造商宇泽半导体宣布完成了B轮股权融资,金额超过12亿元,投后估值近百亿元。B轮融资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领投,金石投资、国投创合、浙江海港集团、宁波开投集团和楚雄市城乡投等机构跟投。本轮融资将助力宇泽半导体的产能扩建和创新科研。2022年宇泽半导体完成了两轮股权融资,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
宇泽半导体在N型硅片技术上实现了诸多技术和工艺的创新突破,实现了对N型光伏电池三个主流技术路线(HJT、TOPCon 和IBC)的全覆盖,多项技术指标参数业内领先。目前宇泽半导体在内业率先实现了120微米的210小金砖的量产,并已突破90微米厚度的210小金砖技术壁垒。宇泽半导体目前N型大尺寸硅片产能15GW,同步在建产能20GW,规划2024年底N型硅片产能将突破55GW。
FF宣布与湖北省黄冈市签订战略协议
1月18日, FF(法拉第未来)和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FF拟在黄冈市设立FF中国总部公司。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在投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区位、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FF在黄冈进行产业布局,黄冈市将积极协助FF在黄冈成立其中国总部公司,调配相关资源,为FF落地黄冈提供支持。
FF中国总部预计将由黄冈市政府引导基金、相关产业基金和FF共同出资建设。该框架协议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签署。而据业内透露,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长江产业基金)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长江产业基金是一家由湖北省委、省政府发起的大型国有产业基金,由省级财政出资400亿元,并发起多只母基金,总规模约2000亿元,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基金。
注:文章由首创高科产业研究院整合编撰,整合信息来源于公开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