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天道》告诉你:什么样的人,是劝不动的?

2024-05-09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洞见Moon  辑/MBA智库琉

豆瓣有部神剧评分高达9.2,被无数人奉为“商场圣经”。


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强势思维,开悟了一批又一批观众。


这部电视剧就是《天道》,由作家豆豆的经典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


初看《天道》,以为“救世主”指的就是丁元英。


他在王庙村扶贫,帮贫困的村民;他搞格律诗商战,点醒欧阳雪等人……


但细品才发现,睿智如丁元英,也有拉不起、叫不醒、劝不动的人。




1
01


  • 王庙村村民:精神上跪着的人,你拉不起。


王庙村是贫困县里最穷的一个村庄,村民穷到一年4块钱的电费都交不起。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政府也曾努力过,在村里建过木工坊、翻砂厂……几次三番劝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可没几天,村民就会嫌来钱慢,罢工不干,等着政府补贴。


生活难以为继时,他们首先想的不是好好工作赚钱,而是跑到村里的教堂,祈求上帝让他们发财。


就这样,他们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上帝,在“等靠要”中苦熬了十几年。


后来,丁元英在去五台山的路上和韩楚风说:


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只是给他们一个生存观念,唯一能救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真正让一个人贫困的,是这个人“等靠要”的生存观念。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运气……


总之靠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着。


格律诗股东大会时,有人笑着表达感激之情:丁哥拉了我们一把,我们哥儿几个的前途就有救了。


丁元英听完不禁皱了下眉头,和芮小丹说:


“有了这种想法的人,就已经没救了。


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


果然,有这些想法的人,跟着丁元英赚了点钱后,还是因为心穷,陆续返贫。


亦舒说:穷,是一种心态。


穷不是因为出身,也不是因为际遇,而是因为内心的贫乏和荒芜。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越是混得不好的人,越是会叫嚣自己朋友、亲戚多么厉害,未来会拉自己一把,所以心安理得地躺平摆烂。


这种人和王庙村村民没什么差别,都是等着别人来拯救。


可即便能救得了他们一时,也救不了他们一世。


人生宝贵,不要在那些精神上跪着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2
02


  • 刘冰:被欲望驱使的人,你帮不了。


刘冰是王庙村“三杰”中最早结识丁元英的。


丁元英也让他从一个小店老板,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可他依旧不知足,被自己的欲望驱使,错过多次改命的机会,一步步走向绝境。


第一次,丁元英刚到古城,资金被冻结,找刘冰变卖自己的原版唱片。


刘冰落井下石,黑心压价,低买高卖。


丁元英没有争辩,只是在心底里给他贴了一个贪婪的标签。


在后来的合作中,丁元英也始终不能完全信赖他。


第二次,刘冰发现丁元英是个高人,厚着脸皮把之前的黑商行为强行解释为合作。


又说自己从贫困农村走出来,希望丁元英能帮帮自己。


就这样,刘冰搭上丁元英这条线,加入了格律诗,每天开着宝马炫耀。


但格律诗遇上官司后,他只担心自己的股份受到影响,立马退股变现。


后来,伯爵音响公司打算以650万收购格律诗,刘冰认为自己错失70万,后悔不已。


第三次,格律诗胜诉后,刘冰又觍着脸去求丁元英,希望继续在公司任职。


丁元英决定给他最后一次机会,拿给刘冰一份档案袋,说里面藏着格律诗的机密,能作为他留下来工作的筹码。


只要刘冰能老老实实的,格律诗还会接纳他。


可刘冰的选择是,转头就拿着档案袋去威胁格律诗,叫嚣着要钱,要股份,要职位,否则就把档案袋给对手公司。


遭到拒绝后,他打算公布证据,来个鱼死网破,却发现档案袋里空无一物。


幻想破灭后,他积累已久的欲望瞬间被引爆,站在天台上一跃而下。


《后汉书·岑彭传》中说: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你永远帮不了一个贪婪的人,因为他们的欲望是阶段性的,一次比一次大,永远得不到满足。


得到钱,便想要名;得到名,还想要权……


贪婪过度,必然成灾,欲望过盛,必被反噬。


人生有限,欲望无穷。不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去浪费在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身上。



3
03


  • 叶晓明:认知低下的人,你劝不动。


豆瓣有个关于叶晓明的评论,一针见血:


野心让他胸怀大志,认知让他坐井观天。


音响展览会上,丁元英劝叶晓明降低自家音响的价格。


叶晓明十分反对,在他看来,降价就意味着营收锐减,这对公司来说是死路一条。


丁元英从经济和人性各方面分析给叶晓明听,怕他不懂,最后还说,降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乐圣那里分一杯羹。


叶晓明还是不赞同,私下和股东们说,“钱是古城的钱,丁哥没出一分钱,要是按他说的去做,真做砸了谁担责任?”


作家水木然曾说:当你的认知超出了对方,他就会本能地防卫和抵抗。因为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尊严不可被侵犯。


认识水平越低的人,思维越是狭隘,越不容易被说服。


他们只相信自己脑海中的事实,拒绝接受别人的观点。


因此,在格律诗收到乐圣起诉通知书时,他也是第一个提出退股的。


丁元英一再劝他再等等,格律诗是扶贫性质的公司,没那么容易败诉。


叶晓明哪听得进去,从他的认知视角来看,蚂蚁怎么能和大象较量,这场官司必败无疑。


结果格律诗反败为胜,自己错过一个远大前程。


清代学者张潮曾把人生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种:从窗中看月;第二种:在庭院望月;第三种:站高台上玩月。


叶晓明就属于第一种,有着自己的局限,只能在窗子里看月,侥幸窥得明月一角,便以为自己认清了月亮的全貌。


认知低下的人,总是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永远都劝不动。


无论你如何摆证据、讲道理,他都认定自己是对的,咬定你是错的。


并非他有意针对你,而是低层次的认知,让他无法接受别的想法。


只有让他们被毒打,被欺骗,才会醒悟。


遇到这种人,默不作声地远离,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讲: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智者从善如流,听到正确的道理,会主动学习实践,改变自己;而愚者守残抱缺,只会反驳嘲笑。


当一个人有顿悟之心,有改过之意,那么一个道理,一段话,甚至几个文字,都能让其醒悟。


否则,任你千言万语,绞尽脑汁,他还是会一意孤行。


永远不要尝试去规劝、拯救一个错误的人,去把心力用在正确的人身上。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THE END-


● 作者:洞见Moon。来源: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