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L-pioneer丨不是吧!他们这么喜欢工作的吗?

2020-11-20
文章转载自"LSPACE共享办公"


前言
PREFACE


在过去的这段疫情期间,很多人因面临失业的风险而焦虑万分,而很多人却又因新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年轻人甚至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年轻人适应能力强,但其实,这真正反映的是Z世代青年职业观的转变,从「劳动谋生」到「创造生活」,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这种走向生活的职业观都更能体现参与过程中的自我价值彰显,这些又与当下盛行的「斜杠青年」不谋而合。


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成为行动的真正灵魂。


他们的工作现状也有三高

当前,95后对自己工作要求在不断提升,相较于能填饱肚子的中等水平工资,年轻职员所追求的更多是兴趣的契合和工作的共鸣。


在浙江省一次调查中,有23.6%大学生坚持认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应与专业对口,而其他的学生觉得,工作与专业尽量对口,但不必强求,关键是人职匹配。同时,他们也对工作空间、劳动力质量、企业文化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虎博搜索)


高空间要求

新一代90、95后对在场感和独立空间的需求极为迫切,有研究表明,沉浸式办公比传统办公空间的业绩效率高出63%。这也是现在很多网游、手游、VR/AR等技术大火的原因。同时他们会更期盼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有数据表明90/95后在公司办公比在家办公业绩更低且离职率高出32%。


(图表来源:虎博搜索)


高能力要求 

在浙江省一次职业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求职中个人应当具备的能力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成绩与技能(58.2%)、语言交流能力(54.6%)、道德品行(44.3%)、合作能力(41.1%)、职业道德(22.4%)、自主学习能力(19.7%)、自我管理能力(15.6%)。这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能力要求的维度也在不断扩增。


高文化要求

在调研中也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容忍物质形态的不良工作环境,但有92.2%的大学生难以忍受不良人际关系,不能接受老板或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带来的压力。在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中,企业社会价值观也超过了薪资水平,成为当下年轻人考虑的第一要素。



但也会受到“洞穴假相”的影响

“洞穴假相”是指由个体不同的认知结构、知识储备、教育环境、价值背景造成的认知局限性。因此,每个人总置身于自我的视角中观察外部世界,在自我设置的“洞穴”中窥视外部世界。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就反映出求职期望过高、就业满意度低等现象,这也充分体现了他们所面临的职业认知“洞穴假相”。


由于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实际生产、社会现实联系的相对松散,大学生职业认知往往以自我性预设审视具体工作岗位,造成现实性求职困惑,“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生动体现了这一职业认知。



这也就有了盛行的斜杠青年

“斜杠”(Slash)是近年来出现的主要针对职业观的流行语。这一概念源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书中表示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斜杠青年已经跨越了职业活动的界限,将多元生活方式和多样价值选择包含其中。


斜杠青年群体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斜杠思维也成为了信息时代中一种典型的职业态度。信息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就业形势紧张,都让青年求职途径在拓宽,择业观念拓新。


斜杠青年借助多份职业把满足不同方面需求与实现人生价值合二为一。


从目的上讲,斜杠青年职业观主要有两种:以提高收入为目的or以体现兴趣与价值为追求。


从形式上讲,斜杠青年职业观也可分为两种:以全职的本职工作or某一技能或专业为基点向外发展的副业。


综合来讲,斜杠青年职业观是以某一技能作为向外发散的基点,力求在这一职业领域的多个方面或多个不同职业领域达到职业需求,以实现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



为什么会有斜杠青年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人们通常被战乱和贫穷所困扰或束缚于工业时代的剥削中,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减少涉及其他事物的时间与精力,只有极少数的青年才有可能触及岗位工作以外的工作。


从1945年第一部电子计算机的投入使用到1989 年互联网出现,信息时代的快速变革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平台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优势,无疑会增加个体挖掘自身潜力的积极性,年轻人也能够轻松寻找与原工作在时间、空间互补的职业。


网络信息时代下,服务业与农业、工业互融发展,2016 年服务业增加值达38.3 万亿元,贡献率达57.5%,到2017 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由1978 年24.7%上升至51.6%,高于第二产业11.1个百分点。


我国产业结构已基本完成了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在转型升级下的斜杠青年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Z世代青年的成长伴随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摆脱旧体制束缚时,也集体性地失去了“铁饭碗”的保障。青年在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时,也相应地要承受就业的压力,就业逐渐转变为求职者与企业单位的双向选择。


因而,一些青年开始另辟蹊径,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信息时代提供的求职平台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他们也会利用自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自主开启多元化的就业生活模式,在缓解和破解就业难题的同时满足个人诉求,实现人生价值。



但想要做好斜杠青年不易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斜杠青年,首先要使自己的本职工作或某项技能高度专业化。只有职业技能高度专业化,付出的努力才有可能转为回报,从而激发更大的决心与信心,坚信自己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与生存能力。


同时,这一高度专业化的能力,也可作为副业发展失败的避风港,至少有一技之长得以安身立命,也是对自己、家人的一种保障。


同时,斜杠青年职业观里的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这里的“多”不是不同职业的笼统标签,而是重点强调“能”。


做到多能是成功的关键,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平衡好每一项工作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斜杠青年不仅需要精力充沛、强自制平衡力,还需要高效的时间管理等能力。


斜杠青年职业观的实践主体几乎是90后、95后的青年,其群体特征是本身追求个性、喜好多彩、崇尚时尚、倡导多元,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做事原则,渴望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这是选择在多份职业中实现社会价值的内在原因。


外在原因便是这种工作方式解决了工作与性格爱好匹配的问题,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感受到自身在工作中的价值与意义,获得持久的成就感,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价值”。

斜杠青年的出世,增强了社会人力资源调配的灵活度,同时也激励了更多的青年把握职业前沿,营造了更为健康和谐的职场氛围。


他们顺应了时代发展,体现了当代新青年不因循守旧、积极进取、勇于追求多元自主发展等诸多优良品质。


为确保优秀人才在职业与教育培训领域的顺畅转换,职业教育要不断畅通人才立足专业多元化成长渠道,不断完善“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的生涯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1] 贺武华,王树华.网信时代的职业观变革及青年职业教育研究:“斜杠青年”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Z1):89-95+101.

[2] 张凤都.大学生职业观形成机理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58-60.

[3] 胡宝华.金融危机过后的大学生职业观特点与对策调研[J].中国高等教育,2011(08):44-46.

[4] 《未来企业效率白皮书》,虎博搜索,国际数据


文案丨梓萌

编辑丨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