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L-pioneer丨原来,你是这样的Z世代青年呀!

2020-11-18
文章转载自"LSPACE共享办公"


前言
PREFACE


Z世代青年,是当前大家对95后、00后的统一称呼,铺天盖地的评论也都在为他们贴上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标签。但他们究竟有什么特点,又能给未来带来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他们在模仿着成熟的大人,也在走向成熟。小编作为Z世代大潮中的一员,也想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跟大家聊聊那些正在发生的有趣现象。



Z世代指的是什么

Z世代的划分方式起源于欧美,二战结束后世界亿万人的精神与命运也随之改变,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也让世界各地迎来了生育高峰期,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婴儿潮"。


这些婴儿,由于生长在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精神与命运自然不同于以往的代际,因此人们便将1945年至1965年出生的一代人称为“婴儿潮一代”。


接下来依照西方社会出现的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反战运动、 冷战结束、"九一一事件”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历史转型,人们又将1965年至1979年、1980年至1994年出生的两代人命名为“X世代”和"Y世代",因而在1995年互联网普及后出生的一代人,则被称为"Z世代”。[1]


这个世代的儿童经历着经济从高速增长到日趋平稳的过程,也经历了“迷茫——自信——独立”的变化过程,心态上也发生了由物质追求向精神追求的演变。



看看他们的生存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的Z世代群体活跃用户规模达到2.75亿,他们都是互联网的原著民。从时间轴就可以看到,他们从认知发展初期就接触了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依赖,并在拥抱着高速推陈出新的新兴技术。




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也是他们从小就习惯的生态,他们不仅对新技术的应用得心应手,而且学习方式、认知特点、价值观念也和上一代人迥然不同。


与国外类似,我国的Z世代同样是赶上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时期,物质生活富足。


而不同之处在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的Z世代儿童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长辈高度关注,儿时的孤独使他们更加渴望依托互联网渠道寻求认同。


与此同时,Z世代的成长处于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阶段,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还是出国访学游学,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界接触,拥有更开阔的平台和视野。



还有ACG文化的影响

另外,我们每每讨论到Z世代,必定逃不开ACG。有关ACG文化,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探讨,当前ACG文化在中国也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2]


ACG文化之所以能在Z世代中发展起来也有其独特的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孤独和焦虑使他们更加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找陪伴,也希望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因而他们就更加偏爱以微博、短视频等简便快捷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宣传。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Z世代人群,有很多行为特点也都与ACG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对他们的日常习惯和价值观形成了深远影响。


苏宁金融研究院曾对中国二次元用户的主要行为进行了分析,包括:获取内容、社交活动、深度动漫行为、购买行为等,其中获取视频内容为他们的主要行为。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苏宁金融研究院)



造就了这样的他们

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Z世代青年大多渴望自由、个性鲜明、注重体验、自尊心强、渴望被认同。但同时受到年龄和环境的制约,他们也非常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并影响着未来中国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的业态。


首先,与他们的实际年龄相比,Z世代的孩子们可能会表现的有些“早熟”,他们也向往自由,期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在最后也会臣服于强大的现实。面对现实,他们往往仅止于反讽,消极地不满、讥刺,也反讽性地接受、顺从。


同时受到ACG文化的影响,他们也对自己和他人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如形象要求:ACG人物形象都具有高颜值属性,格外青睐那些卖萌、少女系、拟人化的形象。


他们也一直在探索关于"我是谁"和"我想成为谁"的深度问题,以此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并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人设"。


基于当前Z世代青年的全球化视野,他们对待生活和未来的态度也更加开放灵活,崇尚独创和个性,敢为人先、不走寻常路。相比于传统思维形式,ACG文化更喜欢使用夸张化、戏剧化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他们希望融入这个社会,也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比如他们喜欢的"同人志”,是指那些因为拥有相同志向而走到一起的人。他们的交往往往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社群,这些社群间的关联也让文化传播可以更为高效。


如果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Z世代则更注重体验和情怀。过往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当前的个体做出判断和选择,而这些体验大多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接纳一个品牌,也是在接纳品牌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属性。



消极应付还是积极拥抱

或许在很多60后、70后人群看来,Z世代的生活方式与喜好颇有些"离经叛道",大多数人都在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很多人甚至认为他们可能无心工作劳动只爱享乐。


如果我们只是抱怨,那和几十年前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又有什么分别呢?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们享乐背后的追求,恰恰是因为个性的张扬与对新鲜事物的向往,让Z世代青年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优长。


欢音乐的可以尽情组建自己的乐队,钟情艺术创作的可以选择潜力十足的文创行业,喜欢游戏的也可能在未来成为一名电竞高手,或是自主打造一款游戏产品。


各种各样的爱好与职业,在Z世代不设限的人生中都能找到合适的成长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是以应付或应对的方式来看待他们给当前文化和经济带来的影响。而应该以理解和拥抱态度来审视自己和他们,尊重他们追求个性与独立的生活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END


参考文献

[1] 何言宏.Z世代文学的兴起[J].文艺争鸣,2020(09):1-3.

[2] 高菲.Z世代的短视频消费特征分析[J].新闻爱好者,2020(05):40-42.

[3] 《“Z世代”群体消费趋势研究报告》,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

[4] 《无国界的一代》,OC&C


文案丨梓萌

编辑丨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