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国际的中国供应链,最中国的国际供应链德国的赫尔曼-西蒙教授在《隐形冠军》一书中指出,只有极少部分隐形冠军是依靠本国市场成为隐形冠军的,大部分隐形冠军都是融入了全球供应链成为隐形冠军的。而对于广大隐形冠军来说,依托一个有国际化能力的供应链链主,接力进入全球市场,是一个必经之路。日本、韩国的品牌进入到中国设厂的时候,通常会指定日本公司的零部件厂商、设备厂商、材料厂商甚至物流厂商一起来中国设厂,日本企业会通过经连会、财团交叉持股等方式维持这种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关系,它们跟随供应链链主共进退,可以瞬间让一个地方发展起一个产业,也可以在一起搬走的时候,瞬间让一个地方的产业衰落。例如天津曾经是中国最主要的手机生产基地,因为它有着三星和摩托罗拉两个厂商的工厂,围绕这两个工厂有大量的零部件、设备和材料厂商在天津落地。然而当三星和摩托罗拉的手机工厂搬走后,大批上游供应商的工厂跟着一起搬走。因此联想、海尔、比亚迪、华为这种中国本土的供应链链主的崛起,通常有着和外资供应链不同的意义。 2005年,联想花费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台式机电脑业务和Think系列品牌。当时联想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九名,这次并购之后一跃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电脑巨头,此后又位居第一名。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笔记本产线 这次并购使得联想获得了IBM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和强势的品牌。在并购前,联想的销售额仅为29亿美元,到现在一年已经突破了600亿美元。在并购 IBM PC 业务之前,联想的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收购 IBM 之后,联想一下子获得了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销售渠道。例如印度市场的键盘返修率就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印度处在常年高温高湿的环境里面,所以针对印度市场的电脑产品,必须要提高相关的键盘标准,加强对键盘的密封性及所用的材料的防水、耐高温的要求。这种对于全球细分市场的细微洞察,是过去中国的电脑供应链所缺乏的。联想这样的供应链链主,将这些认知和相关数据参数开放给上游的供应商,能够有利于这些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在并购 IBM 的 PC 业务初期,联想团队对于 IBM 公司在制造过程当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正是当时的中国企业所普遍缺乏的。要进入全球化市场,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从 1978 年以来, IBM 公司积累了千余项企业标准,以便应对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地区合规要求。联想收购 IBM PC 业务初期,其标准仅局限在中国国内,这次并购使得联想一下子拥有了一套国际化的标准化工程师团队。 举个例子,当需要研发在海拔 2 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使用的电脑时,就需要运用完全不同的标准。比如为了保证安全,导线的粗细是否需要加倍?加倍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够兼顾电脑的小型化、标准化,包括成本控制?这时候联想去请教一位在 IBM 公司负责标准制定 30 多年老专家,老专家就很明确的指出,没有必要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而加倍导线的粗细,因为 IBM 在 1984 年制定电脑导线标准的时候,就已经预留了 5~10 倍的余量,完全可以足以应对复杂场景。 2014 年,原来负责 IBM Thinkpad 的研发的大和实验室的负责人被邀请到合肥联宝科技工作两年,把大和实验室所有的流程都导入联宝科技泸州实验室,并开展产品验证。现在,这个验证实验室实现了与全球 33 个国家和地区的 54 个权威实验室的互认,检测能力覆盖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用户体验等 16 大类测试,确保了产品品质。同时,这套验证标准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行。对于当今的中国先进制造业来说,在国际标准上拥有话语权是整个行业空前渴望的事情。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只有在国际上成为某个产业的龙头,才有主导标准制定的资格。5月22日,全球最权威供应链榜单Gartner TOP25公布2024最新排名,联想集团和京东两家中国公司上榜,分别位列第10和第25,这已是联想集团连续三年位列前10,继续蝉联亚太第一,也是中国乃至亚太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业。Gartner Top 25被广泛认为是最权威的、跨行业评价供应链能力的榜单。评价标准包括企业的财务表现、社会责任、数据和数字能力、人才吸引与培养等多个方面,此外,入围榜单有一定硬性门槛,如企业必须位列《财富》全球500强或福布斯全球2000强,年营收须超120亿美元且实体产品营收占比超50%等。这次的联想全球供应商大会,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还专门给供应链伙伴写了一封信,“作为链主企业,我们相信,只有建立一个全价值协同、共赢、共享的生态圈,才能激发整个产业最大的活力,创造最大的价值。” 在中国市场,联想直接带动了35.5万人就业,间接辐射的电子制造及上游就业人数高达600-800万人。联想已经和400多家供应商建立了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智化赋能形成高效协同,保障整个供应链的韧性、高效与灵活。 联想集团匈牙利制造基地服务器机柜测试区域 联想的经验可以概括为“最国际的中国供应链,最中国的国际供应链。”今年刚好是联想成立40周年,联想的这个成功融入国际化供应链、成功出海的案例,为许多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借鉴,那就是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国外企业成熟供应链,并和中国本土供应链优势相结合。在并购时需要尊重被并购企业过去多年的积累,充分吸收消化。近年来,类似成功的并购还包括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显示业务、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业务、海尔并购卡萨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