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多地上调起步价!

2024-07-30
文章转载自"每日新报"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近日,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哈啰、青桔等品牌的共享单车将工作日的起步价从 “前 15分钟1.5元 调整为“ 前 10分钟 1.5元。超过10分钟后,计费标准为每15 分钟1元。调整后,1小时的骑行费用从 4.5元上涨至 5.5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成都、南京、武汉、西安等地采纳了工作日和休息日不同计费策略。

以广州为例:

青桔单车
价格没有变动。工作日起步价 1.5 /15分钟,休息日起步价 1.8元 /15 分钟。

美团单车
价格下调。工作日 1.5 元的费用,使用时间从 15 分钟延长到 20 分钟,节假日起步价为 1.8 元 /20 分钟。

哈啰单车
价格上涨。工作日起步价为 1.5 元 /10 分钟,而周末、节假日起步价为 1.8 元 /10 分钟,超过 10 分钟后,计费标准为每 15 分钟 1 元。

对此,哈啰单车客服称,公司对价格进行了调整,主要是为了应对运营成本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调整。在调整价格之前,哈啰单车已经在 APP 和小程序上通过弹窗公示的方式,提前一周左右通知用户,确保了价格变动的透明性。

价格水涨船高
网友直呼“骑不起

自 2014 年首家互联网共享单车企业成立以来,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 2015 年、2016 年初期,共享单车的价格极为低廉,单次骑行仅需 0.5 元 / 半小时甚至 0.5 元 /1 小时。然而,随着行业的整合和成本的上升,共享单车企业开始逐步调整价格策略。据了解,起初每 30 分钟 1 元的价格已普遍上涨至 1.5 元,部分企业开始将起价时间缩短到 15 分钟甚至 10 分钟,部分地区骑行 1 小时的价格甚至近 6 元。

对于不断上涨的价格,有网友质疑共享单车涨价后是否失去了经济实惠优势,不少网友直呼 “根本骑不起了

按照前述 1 小时约 5.5 元的费用,这是什么概念呢?

目前大多数地方油价 8 元多一升,现在骑一小时共享单车相当于骑走了大半升油。但是骑车一小时的路程,不仅可能没有汽车半升油跑得远,而且还得靠自己脚蹬,更别提公交车定价均为 2 元。

不过也有一些用户认为,共享单车提供了公交和地铁无法覆盖的便利性,即使价格上涨,仍然愿意为之买单。

“烧钱”运营模式曾是主流
行业巨头资金紧张

2016 年,摩拜和 ofo 两大新锐开始了共享单车“补贴大战,免费月卡、充值返现等优惠手段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面上累计出现了 70 余家共享单车品牌,简直集齐 “红橙黄绿青蓝紫” ,甚至有一家共享单车采用了 “七彩色。彼时,共享单车单次骑行的价格大多低至 0.5 元 / 半小时乃至 0.5 元 /1 小时。

这样的“烧钱运营模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导致了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倒闭、行业巨头资金紧张的情况。2018 年,ofo 倒闭,摩拜单车、哈啰单车分别倚身于美团、阿里,滴滴接手小蓝单车(后置换为青桔单车)。

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共享单车市场格局逐步清晰。2019 年,美团单车、滴滴青桔单车、哈啰单车 “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共享单车的价格开始进入上涨周期。不同城市的情况不尽相同,起步价格涨至 “2 元 /30 分钟”“1.5 元 /30 分钟 ”“1.5 元 /15 分钟 不等。

共同的盈利难题

尽管共享单车的单次骑行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但该业务赚钱仍是难题。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哈啰单车都还没实现盈利。

共享单车的亏损,与高昂的成本紧密相关。有共享单车从业人士表示,共享单车的主要成本包括车辆制造、运营维护与折旧、城市管理费用等。

一位共享单车业内人士表示,各个城市的定价不是简单依据城市级别设定的,而是更多受到运营投入的影响。每个城市的车辆周转量不一样,对应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定位也就有所不同,所以会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大城市的运营成本,包括车辆的迭代、仓储管理、运维的人工成本等,整体高于小城市很多。前述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单车运营周期通常为三年,但在大城市,由于骑行需求更大,车辆损耗速度也明显更快,有些车辆不到三年就需要提前更换。同时,随着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城市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配备的人力和物力也随之增加。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曾表示,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服务体系进行优化,背后需要资金支持,共享单车涨价,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共享单车企业而言,通过涨价能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帮助企业早日实现盈利。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表示,未来共享单车盈利会成为主旋律,烧钱扩张的时期已过去,共享单车回归合理的商业阶段后模式本身是可以赚钱的。共享单车不仅满足了用户在特定几公里内的便捷出行的刚需,且属于绿色低碳出行,政策有鼓励性。

此前,哈啰出行创始人杨磊曾于2018年表示,哈啰出行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杨磊当时表示,哈啰出行每台车的运维成本大概在3毛多,折旧成本在6毛,车均日收入已经突破1元,在100多个城市实现净利润。杨磊此前还表示,共享单车是非常具有刚需性的业务,不能靠长时间的补贴。哈啰出行在收费上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仅能赚钱,而且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盈利”。

“共享单车的定价是市场经济行为,和多年前的公共自行车不是一个概念,价格要靠市场来调控。所有的涨价通常都会受到一定的争议,也呼吁业内企业涨价幅度和调价覆盖范围都‘慢慢来’,让消费者更能接受。丁道师进一步表示,共享单车主要依靠主营的基础服务业务来赚取收入。此前有推出过广告、游戏、电商等商业模式,但未成功进行大规模的落地和探索。而最初企业还可以通过押金模式进行补充资金、拓展车辆规模,近几年又新增了多元的“生活服务,例如充电、跑腿等,努力寻求新的增长点。

网友评论


来源 / 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网友评论


责任编辑 / 翟玉静

值班编辑 / 隋寅伟

审校 / 窦怀国

责校 /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