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看完《呼兰河传》,我才明白:穷人想逆袭,得扒三层皮

2024-02-04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每晚·婴宁  编MBA智库琉琉


1942年1月22日,香港战火纷飞,病中的萧红,从枕头下摸出纸笔,写下两行字: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半生尽遭冷遇,身先死,心不甘,不甘。

随后,在病榻上,结束了自己悲情而短暂的一生。


而她口里的另外半部红楼,就是《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没有具体的主人公,展现的是小城居民的集体群像。


茅盾曾赞美《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这部小说里,萧红不仅写风土人情,写世态万象,更犀利地剖析了人情人性。


虽然出生于地主家庭,但萧红从小接触到租住在自家房屋的民众,他们生活的惨状,深深震撼了年幼的她。


他们每天勤劳工作,如同疲惫的牛马,但依旧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的生活。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奋力挣扎,却依旧无法摆脱这悲剧性的命运?


看完《呼兰河传》,你就会明白,真正束缚他们的,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他们的自欺欺人,愚昧无知,以及封闭固执。


穷人想要逆袭,首先得扒掉三层皮。



1

第一层:扒开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呼兰河城很小,这里的人生活很单调,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忙着讨生活,过得非常辛苦。


对他们而言,能吃上小葱拌豆腐,就算改善生活;卖馒头的摔了一跤,趁机偷了他两个馒头,就像占了天大的便宜。


这里的人,还很喜欢谈论别人的私事:王寡妇的儿子淹死了,染缸房的学徒为女人而打架,豆腐坊的驴子断了腿……


而小城的大泥坑,为大家提供了最多的谈资。


小城里有个泥坑,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拉车的马,经常陷进去,还经常淹死家禽,住在附近的人,都苦不堪言。


可是,谁都不想把这个坑填平。


因为,大泥坑的存在,不仅给他们带来话题,也给大家带来了些许“好处”。


经常,街上会有便宜的猪肉卖,大家一边高兴地吃着,一边安慰自己说,这猪一定是大泥坑淹死的,吃不死人。


即使有人因吃便宜猪肉生病了,他们依旧不愿意承认,这是瘟猪肉。


并在这种阿Q式的自我欺骗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他们活得辛苦而悲惨,所以见不得别人的好,需要用他人的不幸,来衬托自己的“高大”。


他们无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只能听天由命,用谎言来欺骗自己,继续着逆来顺受的生活。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物质上的贫瘠,并不可怕,但精神上的自我欺瞒,却有着巨大的破坏力。


它让人丧失自我审视的能力,既然无法改变现,那就得过且过。


为了面子可以自我欺瞒,可以打压别人,却不愿意付出努力,提升自己。


只能在自欺欺人中,继续着贫穷辛苦的生活。




2

第二层:扒开愚昧无知的认知藩篱


呼兰河人是闭塞愚昧的,跳大神,唱秧歌,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这些鬼神类的节日,在呼兰河人看来,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他们不仅热衷这类活动,连周围人生了病,也鼓动别人,通过这类活动来治病。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她来到老胡家的时候,年仅十二岁,活泼可爱。


可是婆家人就是看不惯她,觉得她走路太快,吃得太多,笑得太大声,必须要给她个下马威。


于是狠狠打了她一顿,谁想她竟然不服从管教,哭喊着说要“回家”。婆婆更愤怒了,变着花样打她。


小团圆媳妇生病了,终日卧床不起,还发着高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孩子因为被毒打,身上伤痕累累,伤口感染导致发烧。 


但是,没有人认为她生病了,要去看医生。相反,大家都说她“中邪”了。


邻居们给她婆婆出各种主意,请神婆,跳大神,洗开水澡。最终,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死了。


临死前,婆婆还剪下她的辫子,对外谎称,辫子是自己掉下来的,以此证明,小团圆媳妇确实是“中邪”了。


大家对此深信不疑。


小团圆媳妇的死,是婆婆百般折磨的结果,也是小城居民集体为恶的结果。


在迷信思想的蛊惑下,他们将鬼神之说,视为最高信仰,成了被绑架的木偶道具,完全丧失了基本的同情心,以及文明意识。


最终,走向了群体作恶的道路。


呼兰河的人,生活没有希望,没有目标,在苦难中挣扎而不自知。


他们没有办法去解决现实的难题,只好在鬼神世界里找心灵寄托。


这是一种逆来顺受的“习得性无助”,简称为“认命”。





3
第三层:扒开封闭固执的思维枷锁


贫穷又闭塞的生活,让呼兰河的人,变得封闭而固执。


一切看起来特别的人和事,在他们眼里,都是离经叛道。 


磨官冯歪嘴子和王大姐自由恋爱,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儿子。


在那个媒妁之言的年代,这是一件反常的“大事”,他们因此十分嫌弃这对夫妻。 


房东称呼王大姐为“野老婆”,在零下七八度的天气,把夫妻俩和刚出生的孩子,都赶出了磨房。


好在萧红祖父是个热心肠,让他们一家暂住在草棚子里。


虽然条件艰苦,但这对夫妻,却把小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王大姐性格爽朗,非常能干,邻居们纷纷议论,说王大姐不像个女人,女人就应该待在家里,不能抛头露面。


冯歪嘴子性格温和,十分疼爱妻子,让她多吃鸡蛋,少干活。


这在大家看来,也很不正常,邻居们都说他不像个男人,性格太软了,竟然不打老婆!


因为呼兰河的男人,几乎个个都打老婆。


一个善良温和的男人,只因为和妻子自由恋爱,只因为他善待妻子,就被其他人视为“异类”,被嘲讽,被取笑,被打压,看起来多么的可笑,但这却是发生在呼兰河,真实的一幕。 


这些居民,活在千百年的规矩里,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规矩”,到底对不对。


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越封闭,认知越是单一,就表现得越固执。


喜欢用单一的标准,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苏格提拉曾说:“我之所以比别人聪明,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格局越大的人,越是谦卑包容,而越是无知的人,就越傲慢固执,遇到和自己的思维模式不相符的观点,统统持批判态度。


他们为自己戴上一套厚厚的枷锁,还试图用这套枷锁来绑架别人。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提出过著名的“平庸之恶”的说法:

这种恶,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


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

呼兰河中的人们,周身都释放着负能量。


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懂得自省,只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终堕入平庸的圈套,沦为“恶”中的一员。


这种平庸的恶,不仅伤害了无辜的人,给他们自身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毕竟一个人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就无法进步,只会在无稽之谈中寻找安慰,得过且过,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步自封。


而这些,最终会导致一个人在贫穷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所以,出身低微的人,想要实现逆袭,一定要扒掉这三层皮。

扒开自欺欺人的遮羞布,不再自我粉饰,敢于自我审视,自我剖析。


扒开愚昧无知的认知藩篱,不再逃避现实,直面事实,解决问题。 


扒开封闭固执的思想枷锁,不再活在“规矩”里,而是与时俱进,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THE END-


● 作:每晚·婴宁。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看完被禁播10年的神剧《天道》,我明白了决定普通人命运的3个底层逻辑
 用5%的努力,去撬动95%的事情:原来这才是“有效努力” !(深度好文)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