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老师,前几天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讲述学生的心理问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个帖子当中,一段“傻逼共振理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网友们纷纷表示:“傻逼共振论太有道理了。”
我也很喜欢这个观点,今年所见观点里面最喜欢的一个。
关于“傻逼共振论”,这位老师是这么说的:
“现在网络主要问题,就是信息茧房太严重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信息茧房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容易引起傻逼共振,以前可能方圆十公里就一个傻逼,但是现在北京的傻逼,上海的傻逼,广州的傻逼,就可以在一起高山流水遇知音,共振出信息茧房,然后创造出更大的傻逼。”
说得真是太好了。
《智能陷阱》
傻逼共振是怎么形成的?
一句话总结就是:傻逼之所以能形成共振,就是因为互联网社交平台拉黑机制,造成了信息茧房。
什么是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提出的一个概念:
“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智能陷阱》
现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之类的平台,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你可以分分钟拉黑与你持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反驳者,也可以随时取关异领域、异次元的传播者,于是你身旁的人,与你的相似度越来越高,你听到的,几乎都是另一个自己的声音,最终使你形成“我们这群人才最酷”“我们的价值观最给力”的错觉。
当越来越多的相似者聚集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回音室效应”。
什么是“回音室效应”?
就是同一种看法,在小圈子里面,不断地被人重复,不断地互相传播,不断地互相肯定,并且排斥异见,最终导致这个圈子里的人,视野越来越狭窄,思想越来越偏激,偏见越来越严重。
“傻逼共振”就是这么形成的。
《智能陷阱》
以前上网难,网上傻逼很少,所以大家伙见一个揍一个,傻逼很容易就改邪归正了。
即便不愿意改邪归正,他们也不敢那么张扬。
现在上网容易,网上傻逼很多,不管什么傻逼价值观,都可以上网找到知音,而社交平台的拉黑和删除机制,又让傻逼非常容易聚集在一起,这些聚集在一起的傻逼,相互肯定,相互鼓励,相互传播,不断强化自己的傻逼价值观,于是他们“我们这群人才最酷”“我们的价值观最给力”的错觉越来越强。
他们不但不觉得自己傻逼,反而觉得认为他们是傻逼的人是傻逼。
现在各大社交平台,“傻逼共振”类的群体太多了,而且战斗力极强。
所以一般人都不敢轻易招惹他们,“大家不仅揍不过来,甚至还经常被反揍,所以只能矗立在一旁,静静地看傻逼们跳舞。”
《智能陷阱》
今天我讲“傻逼共振论”,其实不是讨伐“傻逼共振”群体。
而是想说另一个话题:我们怎么预防自己变成这种人?
我就提四个建议吧。
第一个建议:理性看待不同的声音。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件趣事:“上小学时,我们都爱看《西游记》,大家都说唐僧袈裟是黑色的,有个同学特别犟,非说是红色的,气得班里的一群人打了他一顿,后来他哭着把我们带到他家里,我们才赫然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彩色电视机。”
许多人认为,只有自己知道和看到的是真理,并用自己知道和看到的衡量一切,但真理其实永远只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视角。
所以我们要理性对待不同的声音。
《智能陷阱》
第二个建议:多读书。
多读各种不同说法、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书。
我们读的书越多,对事物的鉴别力就越高,至少会变得不那么盲从,知道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就不那么容易轻信。
罗翔老师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罗翔视频截图
第三个建议:少去混圈子。
人一旦聚集起来,就特别容易形成群体意识,一个群体的形成,就意味着信息茧房的形成。
在这个信息茧房里,观念不断地重复,不断地相互传播,不断地相互肯定,最终会导致这个圈子里的人,视野越来越狭窄,思想越来越偏激,偏见越来越严重。
“慢慢地,信息和观念的深井就形成了,困在井里的我们,也就变成了蛙。”
第四个建议:主动去看跟自己相反的观点。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应该去做一件事情:主动去看跟自己相反的观点。
凯恩斯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有了新的证据和事实,我随时准备改变观点。”
头脑封闭者有7大迹象:
1、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
2、更喜欢做陈述而不是提问;
3、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去理解他人;
4、喜欢说类似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
5、喜欢阻挠其他人发言;
6、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
7、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
我们不要做头脑封闭者。
最后,将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并行不悖,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THE END-
● 作者:拾遗。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清单思维
职业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法
......
精选10张思维导图
帮你提炼精华知识点
关注公众号‘MBA智库文档’
回复关键词【16】即可下载
MBA智库好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