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杭州90后小伙月薪2万只花250,攒下一套全款房,消费记录让我大开眼界…

2023-05-1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王耳朵先生  来源/拾遗(shiyi201633)

1


杭州萧内网,一则帖子爆火。

说一个萧山本地人,90后,单身,每个月工资收入到手将近2万块。

这收入不包括公积金和年金,是实打实发到手里的现金。

但他每个月的消费不超过250块。

账单一列,所有人大开眼界。

小伙早、中两餐,全部在单位解决,从没有人看到过他点外卖或是吃零食。

穿的衣服,全是单位发的工服。

一年四季,鞋子穿来穿去就只有两双。

交通方面,不开汽车,每天上下班只骑小电驴。

如此几年,小伙全款买下了一套萧山的商品房。

同事们好奇,问小伙买房父母有没有补贴。

才知道这套房基本上是靠他攒下的积蓄买的,父母只添了一点点,也就零头那么点。

小伙还给同事们看了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的消费记录,干净得让贴主震惊了:

“真的牛,太佩服了,真想给大伙也看看,我们90后的年轻萧山人究竟节省到了什么程度。”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全文

帖子底下,有人说这种收入和生活水平严重不匹配的做法,人生好没乐趣。

我知道有人会附和“对啊,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义”,但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不妨先看个故事。


2


自媒体人阿何说,有一年春节,他的朋友从老家返回杭州工作,到了小区门口,被保安拦下了,说“只有业主能进,租户不能进。”

朋友懵了,她在这个小区住了三年,如今却被拒之门外,不管怎么求保安,都不行。

实在没办法,她打电话给房东,房东特意赶过来,才把她带进去。

后来朋友说,她在小区门口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发誓一定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其实,她并不是负担不起,只是这些年都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了,觉得女孩子不能亏待自己,一有假期就出国旅游,住宿要星级酒店。

我想她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明白,人这一生,真正的大快乐,往往都是后置的。

什么意思呢?

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那些费尽心思、劳心劳力付出大代价的快乐,才能铭记终生。

一个是对未来的挥霍,一个是不动声色的积累,当然是后者维持得长久。

就像李诞在《奇葩说》里讲的:

“原始人类曾经分为两种人,一种是采集文明,他今天饿了,一伸手就摘个果子,他当时就能快乐,但是这种人都被淘汰了。

而生存下来的是我们这些压抑欲望的不快乐的人,春播秋收,期间要熬几个月的时间。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也是,研究着怎么样让你现在就爽,但这未必是件好事。”

消费主义捂住我们的眼睛,张口闭口都在洗脑我们“用上xx品牌的东西就等同于迈进了那个阶层”,“人生就是用来讨好自己”。

他们引导我们心甘情愿地去购买一些本不需要的东西,玩的就是钓鱼,把我们口袋里的钱钓到他们的兜里去。

结果呢,今天消费,明天后悔,大后天再乐此不疲。

长此以往,我们到底是在活出自己,还是做了消费主义的奴隶?

请一定记得,低级的快乐靠放纵就能获得,高级的快乐一定是靠节制才能抵达。

再回到那个问题,省钱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我想你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3


最近刷到@半佛 的一段话,觉得挺有道理:花钱是生活支配你,省钱是你支配生活。

“省,就是夺回主动权的动作。

主动的、积极的、不轻信地把生活的主动权重新拿在手上。

图的真不是那碎银几两,而是‘我的生活我做主’的确定性。”

很多人觉得,钱嘛,花了赚,赚了花,多赚多花,少赚少花,日子那么长,有的是赚钱的机会。

但其实,一个人赚钱的能力在达到一个峰值后,会逐步下降。

你前15年赚的钱,在后15年是往往赚不回来的。

而这期间,你会面对各种未知的生存焦虑。

知乎话题“为什么要攒钱”的帖子下,有两条点赞最多的回答。

@一窗:我现在攒钱的每一秒钟都会想着以后失业或者想辞职不至于手头上没点钱。

@kikiww:我越存钱越安心,因为我经历过经济特别困难的生活,谁都指望不上的感觉。

失业、大病、育儿、养老……这些不定时造访的“不可抗力”,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

金钱是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保障。

而我们普通人花钱存钱,需要早点明白3件小事。

第一,别妄想靠理财实现逆袭。

我自己就是例子,三年前买的基金,到现在还亏着。

哪怕你运气爆表,赶着最低点入场,小赚一笔,难保下一次不会成为最高点的韭菜。

不懂行业规则,真的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本钱不够大的时候,还不如老老实实存银行的定期,吃稳定的利息,未来保不准还能应急。

第二,警惕“拿铁因子”。

这个概念是美国一位金融作家提出的,指那些生活中非必要,但却能产生积少成多的影响的支出。

老读者应该知道,我曾列过自己的账单,曾经单单一个月就喝了21杯瑞幸,合计362元。

这个习惯,从我做记者开始,至今已经11年。

362x12x11,这些年我光咖啡就喝了47784元。考虑到以前没有瑞幸只有星巴克,这数字估计要翻倍。


想想真挺可怕的,一年有365天,再小的日常开支乘以365都巨大无比;同样,再小的日常收益乘以365也巨大无比。

奶茶、口红、香烟、游戏充值买皮肤、凑满减买用不着的东西等等,都是拿铁因子。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好像自己没买贵重东西,没怎么花钱,但存款就是不见涨的原因,拿铁因子的威力太大了。

第三,记账没有作用,复盘账单才有用

那天刷到一个女生说,下了APP记了一年账单,结果还是没存下来钱。

多少人也一样,账单纯记录,从不回头看,不去复盘哪些是必要开支,哪些是没有意义的支出。

那记再多,等于白记。

一定要隔段时间就复盘一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花钱的时候才会克制。


4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吧。

《世说新语》里记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吃甘蔗跟常人不同,常人都是从很甜的根部开始吃,而他从最寡淡的甘蔗梢开始吃。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吃最寡淡的一端?

顾恺之只回了四个字:渐入佳境。

过日子也一样,前期苦一点没关系,重要的是渐入佳境。

在大环境有些疲惫的当下,能成为一个有钱有安全感的人,才是高手。

想想看,账户余额一点点增加的感觉,多爽。

-THE END-


●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日韩千万「下流老人」警钟背后:我们这代人,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