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在华为挨骂最多的人,一边吹牛,一边战斗

2023-04-25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华商韬略  编辑/MBA智库琉琉

华为挨骂最多的人。


1993年的一天,任正非正在办公室忙碌。


突然,他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新入职的实习生打来的。


对方没等介绍,上来就喊:


“老板,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CDMA!”


任正非一脸蒙圈,挂了电话,问总裁办:


“这人谁啊?”


1

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


给任正非打电话的年轻人,叫余承东。


他嘴里的CDMA,是高通在3G时代崛起的关键技术。


彼时的任正非,完全没想到,这个愣头青,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心腹爱将。


出生在安徽农村的余承东,从小性格就很野,喜欢打架,而且打起来不要命。


这种横冲直闯的性格,很适合早期开疆拓土的华为。


打完那个冒失电话的五年后,余承东把CDMA从口头变成行动,他一个人拉队伍,搞起了3G预研。


经过数年努力,华为最终研制出自己的WCDMA产品。


无线业务吹响了华为崛起的号角,西欧是关键一战。


作为2G技术的鼻祖,西欧市场盘踞着诺基亚、爱立信等电信巨头。


想攻占这样的市场,谈何容易?


2001年,华为刚进入欧洲市场时,别说订单,连客户都见不到。


任正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转机出现在2004年。


当时,荷兰一家小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既节省空间、部署又灵活的方案,但大公司都不搭理它。


时任无线产品线负责人的余承东,经一线实地勘察后,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分布式基站。


凭借这一想法,华为拿下欧洲第一单。


憋屈了多年的华为同事,大哭一场。


两年后,电信巨头沃达丰希望从2G向3G平滑演进,找到华为合作。


首次被欧洲大客户相中,诱惑极大。


但这需要将诸多技术集成在一起,风险很大,一旦失败,几年都难以翻身。


压力最大时,余承东和同事相约去爬深圳梧桐山。


路上5个小时,他一边打电话,一边跟人讨论,要不要接?


结果,十几个人,几乎没一个人同意。


即便如此,也没能拦住他。


爬山回来,余承东当即拍板:


TMD,必须做,不做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他的想法,最终得到任正非的支持。


经过一年多攻关,华为成功开发出第四代基站SingleRAN,不但拿下沃达丰,还横扫欧洲市场,订单升至全球第二,直逼爱立信。


2012年,刚从欧洲载誉归来的余承东,又接下一个烫手山芋——手机业务。


彼时,华为终端主要给运营商做贴牌机,没啥知名度。


在余承东之前,换了三任总裁,都未能扭转颓势。


不怕死的余承东,主动请缨,坚持要做华为自主品牌。


上任后不久,他果断砍掉运营商贴牌业务。


结果,当年华为终端出货量锐减3000万台,营收雪崩。


就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他硬是带领团队,将华为手机做成了国产奇迹。


这背后,离不开余承东强大的气场:


他从不妥协!


据同事回忆,余承东总是提一些咋看很荒谬的东西,所有人的反应都是:


绝不可能。


但余承东才不管这些。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他疯了一样逼着团队加班、开会,以致后来大家调侃每天都在泡“夜总会”——不是花天酒地,是夜夜开会。


作为P1手机的技术负责人,李小龙对此记忆犹新。


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后,老余就在车里不停地给他打电话,从公司启动汽车,一直到车子停在老余家车库。


车子开了一路,李小龙也听了一路。到后来,他都能清晰地分辨出老余发动机的声音。


有人刚开始还“反抗”,后来被余承东天天打电话,逼得喘不过气,索性豁出老命把它做出来。


结果,很多事还真就做成了。


余承东不光逼同事,对自己下手更狠。


2021年,华为跟赛力斯合作,一年多做了三款车。


对于一个新玩家,这样的造车速度可谓绝无仅有。


华为是怎么做到的呢?


余承东后来说,“我们白天、夜里、周末、节假日都在工作,几班倒,并行战斗。”


在余承东看来,这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就看决心够不够大。


这个从小做事横冲直闯、任正非眼中的“愣头青”,还有一句更著名的话:


“我个子不高,属于玩命的那种,打得满脸是血也要继续干!”





2

华为挨骂最多的人


横冲直闯的余承东,为华为开疆拓土,屡建奇功。


但这样的性格,也给他招来巨大的麻烦。


刚做手机第一年,他把运营商贴牌机全部砍掉,而自有品牌还没做起来,导致当年华为终端业绩惨淡,所有人都没拿到年终奖。


这一下可捅了大篓子。


终端业务的几位元老,对余承东意见很大。


他们联手发动了一场“倒余运动”,把余承东堵在办公室,逼他下课。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关键时刻,任正非一锤定音:


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尽管在大方向上站余承东,但在具体工作中,任老板对余承东的批评,一点也不客气,甚至像秋风扫落叶。


华为第一款高端手机D1,由于缺乏经验,频繁死机。


后来,搭载自研芯片K3V2的M系列,也因发热严重,被用户吐槽。


据说,这事把任正非气得够呛,当着一众领导的面,把手机砸在余承东脸上。


更要命的是,余承东把情况想得太乐观,Mate1备货80万台,最后剩下40万的物料,给公司造成巨大浪费。


为此,他被领导指着鼻子骂了很多次。


公司财委会甚至开会决定,每周检查一次终端库存,天天都要给余承东敲警钟!


不仅上头的领导,下面的员工对余承东也意见不小。


刚做手机那会,他跟团队开会,几乎每次都以吵架收场,拍桌子、摔门而去是常有的事。


对同事根深蒂固的toB思维,余承东尤其恼火,有一次实在忍不住,敲桌子咆哮道:


你们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再加上,平日里总提一些严苛的要求,暴君、余疯子的外号,从此传开。


余承东自己后来也总结道:


“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性格东冲西撞,所以一不小心就树敌了。”


比起东冲西撞,让余承东树敌更多的,是他那张经常吹牛的嘴。


余承东吹过的牛,包括但不仅限于:


我们遥遥领先于对手。


华为将在三年内超越苹果,五年内超越三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厂商。


……


他甚至在接管终端的第一年,华为手机还“声名狼藉”之时,就敢吹牛说,我们将推出一款比iPhone强大很多的旗舰手机。


任正非对这种动辄灭了谁谁谁的提法很不满意,他曾亲自下令:


谁再说灭了三星,灭了苹果就罚款100元。


不仅内部受罚,外部的讨伐声更是铺天盖地。


很多网友管他叫余大嘴,还有人吐槽:


“任正非找的什么人?”


余承东自己也承认:


“我经常直来直去,给团队带来了不少麻烦。”


但他同时也辩解道:


“可能我余承东不够谦虚,但是不够谦虚,并不是因为我们傲气,而是我们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


最近的造车事件,更让余承东身陷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舆论风暴。


由于华为再次发文强调,不会亲自下场造车,外界对于余承东跟公司的矛盾谣言四起,有好事者甚至用谣言,将他“空降”到了小米。



3

我遇到了一个伟大的老板


那些造谣的好事者,显然不了解华为的文化,更不懂得余承东跟任正非的关系。


在华为,任正非一再强调开放、妥协和灰度。


在他看来,人都有优缺点,黑白分明是创新之敌。


华为也从来不用完美的人,因为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


对此,任正非曾开玩笑说,自己就是一个有明显短板的人,在家里经常被女儿、太太骂笨得要死。


正是这种开放、包容和妥协,让余承东在华为如鱼得水。


根据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描述,年轻时的余承东,谁也不服。


刚毕业时,导师劝他:


你这性格,老是唯我独尊,到哪都搞不好关系,不适合党政机关或企业,就留在大学吧。


余承东也自认为是天马行空激进派,不大讨领导喜欢。


结果,刚到华为上班第一天,他就爱上了这里。


用余承东的话来讲:


我刚到办公室,就看到一个女孩在墙角徒手倒立,还有些男孩翘着个二郎腿,腿比键盘还要高。


余承东心想,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环境吗?


他做事不喜欢搞什么可行性分析,也拿不出什么一二三四五,他只知道,遇到问题,干就是了。


当年做3G预研,他都没做可行性方案,就找任老板要钱,还说项目能不能做成,我也不敢保证,但我估计行。


换其他老板,碰到这样的二愣子,早就一巴掌拍过去了。


但任正非却说:


经费我批给你!我让你摸着石头过河。


任老板不但让余承东摸着石头过河,还在他被质疑、围攻时,一次次站出来替他挡箭。


当年刚做手机时,内部对余承东意见很大,他也坦言:


自己有三次差点被拿下。


关键时刻,任正非一锤定音。


“让余承东去做黑与白的事,我们在后面做一些灰度的事。”


不仅如此,任老板还在余承东最失意时,送给他一架歼-15舰载机模型。


那一年,歼-15在辽宁舰上成功实现首飞。


任老板对余承东的期许,溢于言表。


当然,这种期许,有时候会化作一种恨铁不成钢的鞭策。


当任正非试用过自家手机,感到不爽时,他反复“嘲讽”余承东:


“我的家属都不用华为产品,他们都用iPhone。”


余承东刚开始很生气,认为老板胳膊肘往外拐,但后来慢慢理解了:


“老板脾气很火爆,但内心宽厚,华为还是很包容,我活了下来……”


2019年,过50岁生日的余承东,发了条朋友圈,感恩自己遇到了一个伟大的老板。



任老板对余承东的鞭策也并非都是批评。


当年,余承东刚进华为,做普通研发人员,也跟很多人一样,干完活就闪人。


后来当了主管,有一天,任正非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讲了一句话:


尽心和尽力的干部是不一样的。


言外之意,尽力只是做到了本分,尽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十几年后,已经当上欧洲区总裁的余承东,有一次陪任总散步时感慨:


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态度。


正是在任正非的包容、爱护、鞭策,以及言传身教之下,初出茅庐的余承东,从一个做事冒失的愣头青,最终成长为华为的一员猛将。


4

一边吹牛,一边战斗


在余承东、乃至很多华为元老看来,任正非身上最吸引人的一点,莫过于地图画得很大。通俗讲,就是:


很会吹牛!


这一点,跟余承东很像。


刚创业那会,华为还没几个人,任正非亲自下厨房,给大家做饭。


有一天中午,还在炒菜的他,突然系着围裙,从厨房跑出来,挥舞着锅铲,激动地冲大家喊道:


“20年后,华为将是世界级的大公司,全球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


听得大家热血沸腾。


曾经有人问华为昔日的二号人物郑宝用:


你对任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郑答道:


“他太能吹了!”


在任正非的影响下,很多华为人喜欢上了吹牛。


只要一吹牛,大家就觉得豪气冲天,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然后,吹完牛,接着去加班,嗷嗷叫着去战斗!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包括余承东在内,一大批热血青年聚在任正非周围,他们一边吹牛,一边起而奋斗,将自己吹过的牛一个个实现。


经过30多年日积月累,最终将华为打造成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让美国人都感到害怕。


伟大的背后,是华为人数不清、道不尽的辛酸路。


多年前,曾有国家领导人问华为时任董事长孙亚芳,华为成功后有什么感受?


孙亚芳脱口而出道:


欲哭无泪!


余承东对此应该感同身受。


五年时间,经过一轮又一轮抽筋剥皮、堪称商业史上最残酷的制裁之后,华为手机最终活了过来。



这是华为精神的一次标志性胜利,它是华为人用30年的青春加速折旧换来的。


谈及此,余承东在2022年接受央视专访时,一度哽咽,甚至潸然落泪。


但这胜利还不够彻底,来自美国人的打压,依旧悬在头顶,而且越来越歇斯底里。


余承东极度渴望在汽车领域,为华为再打下一片江山。


只是如今的任正非,已无法再支持他摸着石头过河。


毕竟,华为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


活下去!


即便时局艰难至此,余承东和他的老板,仍旧坚持战斗。


在华为军团动员大会上,任正非向世界发出掷地有声的最强音:


“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


-THE END-


 作者:张静波。来源 | 华商韬略(hstl8888)。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日韩千万「下流老人」警钟背后:我们这代人,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