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木 · 编辑 | jenny
来源:企服行业头条(ID:wwwqifu)
“原来公司的名字就像是做房地产的。”眼神科技CEO周军在接受企服头条(微信ID:wwwqifu)采访时打趣道。周军最早创立的公司叫天诚盛业,成立已有20年,算是在金融行业提供生物识别技术的老牌厂商,但这个品牌名称本身并不容易被大家记住。
另外随着GPU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开始在各行各业爆发出新的应用机会。“在AI风口下,我们也不想错过等待多年的时机。”周军说道。
于是,把公司当做自己孩子养的周军决定,是时候给它一个成人礼,完成一次蜕变。
2016年6月,周军带领团队成立眼神科技。在品牌传播上,新公司的名字很容易就被人记住。在业务层面,眼神科技基于天诚盛业的多年积累,从指纹、人脸和虹膜等多模态生物识别切入,提供端到端的多模态生物识别解决方案。
今年4月份,眼神科技正式对外宣布收购天诚盛业,彻底完成品牌转型,也完成了面向全国的产业布局。形成从算法到平台、到软件再到前端硬件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业务也开始从主打的金融行业走向更多的非金融行业,尝试校园、安防、社区,智慧家居等新场景业务。
从生物识别到AI
有多远的距离?
“早期研究生物识别,是为了不用带卡、记密码,解决自我身份证明的问题。”周军认为,生物识别是人工智能的感知层和入口,是人工智能构想中的一部分。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可以让机器达到“识你”的目的,但是接下来的两步:“懂你”和“AI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周军从1995年开始筹划创业,1998年着手指纹识别技术研发,2003年指纹识别研发成功,并开始在银行业落地应用。2007年又研发出虹膜算法,到2015年,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和产品就已在全国20多家银行上线。
在生物识别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上,周军已经走过了20年。他自认为是一个使命必达的人,而且前20年在生物识别领域的使命就快完成了,人工智能的使命却是任重道远。
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拓展,跟大数据、算法、场景应用有关,并且是“三角关系”,尽管生物识别也需要大数据,但是人工智能对数据的要求更为复杂和丰富。
人工智能的核心引擎是“深度学习”,这是一种能够仿人类大脑神经感知外部世界的算法,目前在图像、声音和语义识别等领域都有长足的进步,机器开始能读懂、听懂、看懂,并逐渐具备了与人类交流的能力。
所以作为人工智能的感知层,“识你”是最基础的步骤。现在大部分的“AI+”场景落地都是围绕“识你”展开的,从而积累大数据,再把数据进行打通、融合,进而通过数据模型和机器学习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数据结果,来辅助决策,或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等。
“‘懂你’必须基于大量的数据,并且是具有轨迹性的关联性的数据,互相融合、贯通,成为一张完整的数据网络,相互结合联络才能使机器真正‘懂你’。”周军说。
这有点类似《西部世界》的概念,刚开始机器人的设定只是按照剧本上演的,但是当他们与人类进行实景接触千千万万遍后,通过“深度学习”对真实个体进行解构和学习,不再是刻板的表演机器,逐渐能读懂人类复杂的情感。
从1950年,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马文·明斯基和同学邓恩·埃德蒙一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神经网络计算机开始算起,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有了60多年,目前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懂你”也还处于局部的功能和特定应用场景中。周军相信未来机器人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这也还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
从“识你”到“懂你”
眼神科技的肌肉够Strong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