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AI硬件投资爆火!3大秘密趋势,90%人后悔没早知!

2025-10-11
文章转载自"淘工位"

你是不是也好奇,为什么AI硬件突然成了投资圈的香饽饽?其实啊,背后藏着不少让人目瞪口呆的内幕!咱今天就来聊聊,这股热潮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以及它会不会改变你的生活。

AI硬件投资狂潮:背后真相大揭秘

还记得前几年产业投资风靡时,FA(财务顾问)们都在强调精品服务吗?现在可不一样了!一位做FA的朋友跟我吐槽,这波AI势头下,FA干的都是最基础的活儿——拉群、列名单,根本不用太深度服务。有的人甚至把微信昵称改成“每天5个TS”(投资意向书),简直忙到飞起!背后的原因很简单:AI相关赛道,有大厂背景的人好融资。FA策略变得更直接:盯紧大厂出来的人,尤其是软件盯字节,硬件盯大疆。甚至有人把办公室搬到大疆旁边,就为了结识员工、盯紧动态。这波热潮,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咱一起往下看!

💡 AI玩具赛道:先AI还是先玩具?

“投资人都去投具身和AI陪伴玩具了,去年是具身,今年AI玩具是投资人最集中的赛道!”一位行业朋友Eric告诉我,这波AI玩具第一轮估值都上亿,长大一点的十几亿——跟做人形机器人中腰部公司差不多。你叫它AI玩具也好,AI陪伴机器人也行,这绝对是AI硬件里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

据数据统计,AI玩具赛道已有96家投资机构参与,包括红杉顺为字节跳动等一线大佬。核心驱动在供给端:供应链和技术(比如语音能力)都到位了。朱啸虎就说过,语音Agent已经在大规模商业化,客服、销售、AI玩具都是延伸。

但这个赛道争议不小:

  • 同质化严重!很多投资人觉得AI在玩具里体现不够明显。

  • 为了AI而AI价值不大?AI玩具本质是玩具,属于消费品范畴。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直言,看完AI玩具有点失望:“这都是为了AI做的玩具,不是消费者导向。”一家战投的投资人Annie花了三个月研究,试用不少产品后,发现新鲜感只能维持一周!产品会自动生成日记、记录聊天内容,但一周后功能同质化,新奇感就没了。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点:用户留存率大幅下降。面向少儿的玩具,家长买单,但孩子不喜欢;成人陪伴玩具,新鲜感消退快,无法满足深层需求。

归根结底,AI玩具的本质是什么?

  • 如果看作是玩具,就得从消费品角度考虑:要么IP强,要么渠道强。

  • 长远看,投资人和创业者都看好,但最终产品形态可能不是现在这样。

朱啸虎更倾向从玩具角度看待:“AI只是个噱头,最重要的是‘养成’玩法,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电子宠物。”他仅花十几分钟就决定投资珞博智能,而峰瑞最终投了Ropet,因为认可创始人思路——先做用户喜欢的产品,再考虑加AI。

⚠️ 手机、眼镜还是新形态?投资人都在赌!

AI落地需要新智能终端,大家都想取代手机,但到底是什么形态?投资人还在赌!裴宇(前一加联合创始人)在融资信中说,智能手机有独一无二的上下文信息获取能力,AI时代它仍将是最重要设备之一。

OpenAI想取代手机!今年5月,Sam Altman宣布收购前苹果设计师的公司,描述与AI聊天机器人互动像打开笔记本电脑,完全忽略手机。据说正是这繁琐过程促使OpenAI打造自己的AI设备。他们从苹果招聘硬件人员,利用苹果供应链,还和立讯精密合作开发革命性AI设备——原型是口袋大小便携形态,搭载感知系统,深度整合ChatGPT。

Meta押注眼镜!扎克伯格在Connect大会上说:“眼镜是唯一能让AI全天看到你所看、听到你所听的设备。”新推出的Ray-Ban智能眼镜有内置显示屏,能处理手机任务。尽管在虚拟现实头显投了数十亿,但现在AI驱动的智能眼镜似乎是最有前途的连接方式。

一位AI投资人斩钉截铁地说:“眼镜肯定是个大市场,未来新一代计算设备就是眼镜替代手机。”技术不同了,AI对眼镜有决定性作用。

但智能眼镜赛道还是非共识,不看好的投资人大有人在:

  • 从行为习惯看,电脑和手机符合生物性,但眼镜不是所有人习惯戴。

  • 中美习惯对比:美国人近视率低,爱戴墨镜;中国近视率高,女性爱美瞳,降低佩戴可能性。

  • 技术视角:物理没突破,光波导技术不成熟,不看好当前光学解决方案。

🌟 投资机会:升级式 vs 定义式,你选哪个?

关于AI带来的投资机会,李丰透露关键视角:技术出现后,哪些未充分挖掘的需求现在能被解决?基于这,他看到两类机会:

  • 升级式机会:借助AI优化已有事物,比如在成熟场景提升效率或体验。

  • 定义式机会:打造全新品类,从0到1创造新需求。

这两类机会底层逻辑不同:能力支撑和增长路径差异大。第一类大家熟悉,第二类虽不容易看清,但探索价值高。

除了大故事,具体需求里也藏巨大市场!比如:

  • plaudAI抓住AI纪要需求,成立三年出货量超百万台,被视为最成功AI硬件。中国区负责人说:“我们想回到10年前最纯粹做产品的方法:找到变化最大的要素,给用户最大价值。”

  • Annie认为,“陪伴”概念泛泛,但存在刚需场景,比如特殊儿童陪伴教育。她重点关注两类项目:

    • 面向特殊群体的康复辅助项目:服务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结合专业医疗资源,帮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聚焦粉丝经济的智能交互项目:打造“智能底座”,能识别IP形象(如卡牌、布娃娃),并用专属音色互动,比如权志龙音色对话,满足粉丝需求。

真正的AI革命,从来都是给那些敢于探索的人准备的!你怎么看AI硬件的未来?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一起聊聊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和AI创作

END

FOCUS ON US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