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狠人刘强东,拿下小鹏汽车!

2025-10-21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钱游
来源 |  电商最前线
246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刘强东似乎正在重新发起一场属于后电商时代的新战役。


而这一次,战场就是竞争高度激烈的新能源汽车。


01

京东拿下巨头大单

签约宁德、长安、小


短短两天,京东与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密集签约:广汽、长安、小鹏、宁德时代。


10月14日,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将推出一款10万级的国民好车


图源:京东汽车


京东方面称,该款新车是三方联合推出,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据外部猜测,该款车型或是基于广汽埃安RT车型打造。


图源:广汽埃安


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生态。



次日,京东汽车又与央企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


图源:京东黑板报


而几乎同一时间,远在迪拜的京东物流,与小鹏汽车达成海外战略合作。


图源:京东黑板报


这组签约的含义不言自明。


京东的脚步,正从电商平台延伸到汽车全产业链,从定制、卖车、售后再到供应链,几乎贯穿汽车的全过程。



据了解,京东物流在迪拜启用的小鹏汽车备件中心,就是这种布局的缩影。


该仓库存储超过千种零配件,覆盖G6、G9等主销车型维修需求,利用京东成熟的仓储规划与数字化能力,打通清关、质检、包装出库的全链条。


在这背后,是刘强东十年如一日的执念,要把物流做成京东的护城河


如今,这条护城河正在跨出中国,延伸到中东、北非,成为小鹏汽车海外售后服务的支点。


京东物流的介入,为这种“出海热”提供了真正的底座。


对于京东来说,这不是一笔单纯的商业合作,而是一种模式验证——中国车企出海,不再只靠价格和产品,而是靠供应链的确定性。


刘强东或许并不想自己造车,但他清楚,谁掌握了供应链的速度与稳定性,谁就拥有了未来的主动权。

02

比造车还权威

刘强东要做造车的供应链


再看国内,各大招聘信息显示,京东正在大规模招募汽车相关岗位:算法、供应链、采销、售后,年薪最高达百万。


图源:BOSS招聘


这批岗位的分布说明一切,京东不打算亲手去造车,而是搭建一整套汽车零售基础设施。


算法工程师负责推荐系统和用户数据,采销团队衔接前端销售与后端供应,整个架构更像是一次汽车版京东超市的升级。



其一,从数据出发,京东想把购车这件事数字化。算法模型能够捕捉用户需求、收入区间、地理偏好,生成个性化推荐。


其二,从供应链出发,京东要做的是车企的电商中枢,它拥有流量、用户和仓配体系,可以帮合作伙伴把一辆车卖到全国每个省会。


这与其在“国民好车”项目中的角色高度契合:京东提供渠道与流量,承担销售与售后,车企则专注制造与产品研发。


而京东的动作不止于此。


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注册“京东汽车”“京东汽车 JD AUTO”“CAR.JD.COM”等商标,覆盖运输工具、广告销售、科学仪器等多个领域。


图源:天眼查


从商标到人才,从算法到供应链,京东正系统性地为“车企伙伴”搭建基础设施。


这比造一辆车,可能更难,也更长远。

03

从养车到卖车

刘强东的汽车梦


刘强东的汽车梦并非今日起步。


早在2023年,京东就成立了汽车事业部,整合整车、车品与养车业务。那一年,它推出了一个颇具挑衅意味的活动“震虎价”。


这个名字,直接对标途虎养车。结果也如外界预料,途虎起诉京东诋毁、虚假宣传,索赔500万。


图源:京东汽车


京东虽败诉,却在道歉微博下顺势推出“50亿养车补贴”,甚至公开征集新名字,网友评论区直接变成了免费营销场。


图源:京东


这场官司表面是纠纷,实则宣告京东正式杀入汽车后市场。


截至2024年底,京东养车门店数突破2200家,仅次于天猫养车的2500家,位居行业第二。刘强东正在用互联网平台逻辑,改写这个原本割裂的传统赛道。


7月,京东汽车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成立“比亚迪售后官方旗舰店”,提供原厂保养、配件及到店安装、上门取送车等一站式服务。


图源:京东汽车


这是比亚迪首次与头部电商平台实现售后直营合作,也是京东汽车生态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后,京东继续深化合作边界。


一个从线上选车、预约试驾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闭环,让汽车电商从“概念”变为现实。

04

京东的野心

做车企的电商基础设施


刘强东真正的目标,不在车轮,而在结构。


电商的下半场,比拼的不是流量,而是效率。汽车正是一个需要效率的行业,高价值、长决策链、重服务,传统销售模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


京东选择站在汽车产业的后台:


第一,用供应链打底。京东的仓配网络覆盖全国3000多个区县,支持整车与配件双流通模式,能把比亚迪的保养件送到县城,也能让广汽的“国民好车”全国同步发货。


第二,用数字化提效。京东算法团队的加入,意味着汽车的选购、推荐、投放将进入精算时代。


第三,用品牌信任兜底。用户在京东买车、养车,心里那句“买贵退差价”的承诺依然有效。


于是,京东构建出一个新的行业分工:车企造车,京东卖车、养车、管售后。它不是车厂的竞争者,而是赋能者。


有业内人士指出,京东的汽车业务,不是为了争夺制造,而是为了重塑销售与服务的基础设施。


如今,中国汽车产业早已不只是一个制造业门类,而是一座规模超10万亿的庞大经济引擎,既是国家支柱产业,也是创新密度最高的赛道之一。


图源:小鹏汽车


这个行业要继续奔跑下去,不仅需要像广汽、比亚迪这样的优秀制造者,也离不开像京东这样深耕零售和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型企业作为“加速器”。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整合与延展,京东已在汽车领域搭建出覆盖“买-配-养-用-换”全周期的生态服务能力。


从销售前端到售后服务,从配件流通到用户体验,它的系统化能力让“电商卖车”从概念走向现实,甚至正逐步成长为支撑整个行业运转的底层设施。


未来,在智能出行生态中,京东很可能成为那条连接车企与消费者的“主动脉”。


刘强东的打法正是如此,用正合的供应链体系扎实推进,再用奇胜的模式创新搅动格局。


京东的入局,就像一条搅动池水的鲶鱼,迫使整个汽车行业重新审视效率与服务。


当制造更智慧、流通更顺畅、体验更透明时,最终受益的,永远是消费者。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