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吉利“最叛逆”的儿子,不再闷声发大财

2025-11-17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祝余
来源 |  金错刀车评
2999字 阅读时间5分钟

燃油车卖不动了,是近几年车圈的热门话题。


这并非危言耸听,乘联会预计,2024年国内能源车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多个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都超过了50%。


但今年以来,传统燃油车打起了反击战。2025年5月SUV销量榜显示,前十榜单中,传统燃油SUV占据七席。


其中,最亮眼的是第二名吉利星越L,这辆纯燃油车,已经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破2万。


去年,星越L在没有新能源光环,没有花哨营销的情况下,一年悄悄卖出了26.7万辆,月均销量接近2.3万辆。


在新能源、混动、插混各种技术卷到飞起的2025年,星越L仍然连续五个月稳坐A级燃油SUV销量冠军。今年1月、2月和4月份,星越L还把特斯拉Model Y拉下马,成为SUV销量冠军。



以燃油车姿态战胜特斯拉,星越L凭什么?


01

新能源SUV挤破头,销冠却是燃油车


新能源市场上,SUV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SUV一直是国内市场当中,竞争最激烈的点之一,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大多数车企都会加入竞争。去年SUV市场在售车型371款,比轿车多出153款,而到了2025年竞争和内卷变得更激烈。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SUV市场零售250.1万辆,同比约增长4%。上海车展上新车也以SUV居多,极氪9X、蔚来乐道L90、全新一汽奥迪Q5L、深蓝S09、红旗全新SUV等新老品牌的SUV都快挤破头了。



谁也没想到,在纯电、混动SUV在社交媒体上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销冠竟然是一辆纯燃油车。


此前SUV的销量王一直是特斯拉Model Y,吉利星越L能把Model Y踢下神坛,多亏了它足够“叛逆”。



这事还得从2019年,均价高达16万的星越说起。


这车在当时代表了吉利的最高设计水准,号称要冲击高端,着实让友商紧张了一把。


可没想到,出手就出丑不仅输了口碑,销量更是没眼看,月销才一千多辆。


但吉利并未气馁,两年后推出了升级版的星越L。



星越L诞生的时机并不讨巧,当时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主流,第二年比亚迪就已经全面停产燃油车转投新能源怀抱。


且在当时,吉利星越L所处的紧凑型SUV领域堪称一片红海。前有本田CR-V、丰田RAV4等合资老品牌,后有哈弗H6、长安CS75等国产新势力。


就是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星越L作为一款“姗姗来迟”的燃油 SUV,很多人并不看好。


没想到星越L一击即中,仅上市第二个月销量就突破1万辆,把还没反应过来的友商揍得鼻青脸肿。


图片


当然星越L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爆款相的,在新能源疯狂卷智能的时候,星越L作为燃油车一度遭到了用户对车机卡顿的投诉,也可谓是星越L的至暗时刻。


在无数质疑声中,星越L却笑到了最后。


2024年9月,‌星越L狂卖2.16万辆,成为燃油SUV市场的销量冠军。从此之后,牢牢握住了冠军奖杯,11月销量更是涨到了2.5万辆。


图片


不管是国内的哈弗h6,奇瑞瑞虎8,长安CS75 PLUS,还是合资的锋兰达、RAV4荣放、卡罗拉锐放,统统败下阵来。


更争气的是,星越L不光在国内卖得好,还杀入韩国汽车腹地。


图片


其在韩国市场单月销量突破5300台,市场占有率达4.2%,被很多韩国人称为神车。


02


合资车最大对手,把“爽”做到极致


星越L作为燃油车,能和新势力杀得有来有回,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会用新势力的思维造燃油车,即用PK跑分的玩法,把爽感做到极致。


   1.跟合资车比技术,全方面越级竞争

电动车时代,做大车内空间是手拿把掐,空间也是很多纯电SUV的一大亮点。


星越L作为燃油车,更早意识到空间的爽点对用户的吸引力。


紧凑型SUV车身尺寸就已经有固化的趋势,车身长度普遍在4500mm左右,轴距普遍不足2800mm。


吉利星越L定位是紧凑型SUV,实际车身长宽高为4770mm、1895mm、1689mm,轴距为2845mm,远同级别的流量明星:本田CR-V、上汽大众途观L,还有日产新奇骏。不夸张地说,星越L的尺寸甚至对中型SUV领域的奥迪Q5L等都形成了挑战。


从性能上看,星越L全系搭载沃尔沃Drive-E 2.0T发动机,高功率版本输出175kW和350N·m扭矩6。加上爱信8AT变速箱,百公里加速仅需7.5秒,秒杀大众途观、CR-V、RAV4这些“老牌合资”。



2.跟随新能源卷智能,性能超预期


智能化和科技感,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杀手锏。与之对比燃油车的车机和智能化是吐槽重灾区。


在智能驾驶层面,燃油产品的确有先天性的不足,但星越L还是在尽力“抹平”差距。


在智能化装备上,当前主流应用超级大屏幕、座椅按摩、BOSE音响、主动降噪、可打开的全景天窗、智能语音识别、翻毛皮内饰,星越L一样都不落。

 

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也没有缺席,比如0-150km/h的全速域自适应巡航、AEB城市预警碰撞系统、前后碰撞预警、车道保持辅助、车道偏离预警、限速标志识别提醒、大型车辆智慧避让、盲区监测、开门预警、后方交叉预警、变道辅助以及360全景影像等功能一应俱全。


还有女王副驾、秒变大床新能源汽车才有的功能,星越L也都通通上车,不看发动机和车牌,它已经初具新能源车的影子。


3.跟豪车拼价格,性价比降维打击


当然,星越L最大的杀手锏还是价格。它的指导价仅为14.77万-17.97万元,终端起步价更是达到12.97万元左右。


虽然价格低,但星越L却把“面子”拉到豪车层面。


比如中央扶手台位置集成了水晶挡把和水晶旋钮,面板部分还采用了豪华车常用的木纹样式装饰,车门内侧位置同样如此,在无形中强化了车内的豪华感。


这些堪称30多万车才会有的配置,却在15万价位段出现,的确也是“真香”。


消费者买车也是“趋利主义”,希望花不多的钱,拿下更高级别的装备。


星越L真正的竞争力,体现在竞争对手的空白地带或是弱势项目上。在很多层面上,越L玩的田忌赛马策略,上场就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


03

车圈内卷下,性价比正被重新定义


在新能源的冲击下,很多国产油车都逐渐卖不动了,而合资新能源在市场也一直不算特别出彩。


但星越L的逆袭,甚至在韩国逐渐站稳脚跟,说明了一件事:汽车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技术、设计、用户体验的全方位的卷。


图片


这些内卷反映到消费者的决策层面,就是不断提高的“性价比”。


星越L和新能源车企比价格,其实并不占优势,毕竟纯电SUV已经把价格卷到10万以下。可见单纯的低价,并不是用户买车的全部吸引力。


内卷时代的性价比法则:价值感才是终极答案。


就像星越L的推出,看似低价策略,实则是用高价值洗了20万-30万元区间合资紧凑SUV的牌。 


从技术层面上看,2010年的那笔大买卖是吉利汽车这些年敢于挑战合资品牌的底气所在。 


图片


当年,吉利汽车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手中买走了沃尔沃汽车,随后吉利与沃尔沃联手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升级。


除此之外,安全价值也是星越L的一个被动属性。


2023年,一张连环追尾的事故图片,在网络上疯传。这个被压在下面,被夹击得稀巴烂的车,正是星越L。旁边的人当时都觉得车上的人没了。没想到夫妻二人毫发无伤地走了出来,自此星越L的安全感拉满。


都说如今新能源时代,很多油车被新能源车吊着打,然而吉利这个儿子,却用现实打了很多油车的脸,也证明了“油车=卖不动”的说法其实是产品力不足的挡箭牌。


它的背后,是国产车在设计、体验、空间、智能化、安全等多个维度上的厚积薄发。


所以我们真的该重新审视一个常见的误解:国产车的崛起,不是因为新能源风口,而是因为——自己“变强了”。


哪怕不谈补贴、不谈电动、不谈“时代红利”,国产车也能凭实力杀出重围。


市场淘汰的从来不是燃油车,而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劣质车;市场最终选择的不是能源形式,而是价值本身。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