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工厂真相:23岁到50岁工人面对机器换人的不同选择

2025-11-25
文章转载自"淘工位"

"每天上班,只要把料放好,机器就自己做了!"

"以后要是工厂不用人了,就没得做了,到时就回家种田。"

这些来自工厂的声音,正在全国各地响起!从富士康到汽车厂,从23岁的年轻工人到50岁的老师傅,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动化革命带来的冲击!

💡 不同年龄,不同选择

23岁的小雨在富士康当普工,她坦然接受现实:

"其实你从进厂的那一天你就知道,大家就是拿自己的劳动力换钱,对吧?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也就是这么个水平,你不想干了你可以走,他并不会阻拦。因为你就是颗小小的螺丝钉……"

34岁的阿丽在足球厂工作,对未来充满担忧:

"以后要是工厂不用人了(全自动),就没得做了,到时就回家种田。"

40岁的出租车司机面临无人驾驶的威胁:

"以后不当司机了要么做个保安,要么去厂里打螺丝。现在还有啥好做的,都不好做。"

50岁的邓大姐则看得很开:

"我现在出来做工就是为了玩……儿子27岁了,跑业务的,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就希望他赶紧结婚生孩子,到时我就回家帮他带孙子。"

⚠️ 技术性失业的真相

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乐观预测:技术进步将让人们每周工作不超过15小时!

但现实呢?

工人们只感受到了对技术性失业的担忧,却没有进入经济的乐土!

在风驰汽车座椅厂,焊接机器人的引入让焊工们面临危机:

  • 原本每月350元的技能津贴面临取消
  • 大量焊工被迫转为普工
  • 10名焊工集体停工抗议,结果全部被解雇

更可怕的是,工厂开始"人员合理化低减":

  • 年资长的工人被约谈协商离职
  • 员工数量从1000多人减少到700人
  • 新招员工大多是临时工,薪资仅达最低工资标准

🌟 拥抱技术的机会

但并非所有工人都对技术进步抱有抵触情绪!

晓俊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 19岁在造船厂遭遇工伤,左手食指受伤
  • 24岁应聘舒然厂工程部技术岗位
  • 学习机器人操作和调试,月薪近7000元
  • 计划考取PLC程序设计师证书

晓俊充满信心地说:

"我觉得目前人工智能这一块是永远往上走的,不会降低,国家是要发展这一块,学会这个以后十年还是二十年,我都还能混口饭吃。"

💪 如何应对机器时代

面对自动化浪潮,不同年龄段的工人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年轻人(20-30岁)

  • 学习新技能,拥抱技术变革
  • 保持职业灵活性
  • 不断提升学历和专业能力

中年人(30-50岁)

  • 关注工作稳定性
  • 考虑技能转型
  • 做好职业规划

临近退休者(50岁以上)

  • 调整心态,接受变化
  • 考虑退休后的生活安排
  • 发挥经验优势

🚀 未来在哪里?

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许怡的研究揭示:

  • 机器并非中立,而是在社会建构中获得权威
  • 工人需要形成关于机器的批判意识
  • 只有挣脱"机器迷思",才能想象更公正的技术未来

关键启示:

  • 技术赋能不是一劳永逸的
  • 需要持续学习和技能更新
  • 个人发展要与时代趋势结合

在机器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你所在的行业是否也面临着自动化的冲击?你是如何应对的?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点赞支持!也欢迎分享给身边正在经历职场变革的朋友们!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和AI创作

END

FOCUS ON US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