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温暖舒适”的居家办公也会有一些小插曲,你遇到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这样的场景:
然后等来的是漫长的寂静……
这个寂静带来的是另一段煎熬,正因为不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看到这条消息,长时间未收到回复引发了发信人更多顾虑:到底有没有看到我发的微信呢?是看到了故意不回吗?难道是我做错了吗?
如果好一些的,会等来这样一段话:“哎呀,我之前看到你的信息了,现在才发现没回复,但我用意念回复了,哈哈哈哈哈。”
但如果真的不想回,那可能就会是另一段寂静!
钉钉、直聘BOSS等很多APP都采用了标记【已读】的方式,以示区分。如今,微信、QQ等社交软件也增加了办公属性,让工作可以肆无忌惮地侵入生活。
但如果有一天微信也有了“显示已读”的功能,真的会更好吗?
显然我们身处文明社会,但在很多时候却觉得距离文明和礼貌还是有些距离。虽然电子通讯便捷有效,却不如面对面沟通那样“友好”。同时,线上的互动也让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逃避对方的请求,甚至给出一个不那么友善的回应。
我相信发明社交软件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沟通,就像发明火药一样,它存在的初衷也只是希望能在工业生产及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
但当这个虚拟的社交环境里的种种和现实中浑然一体时,我们就都已经深陷这个无法摆脱的「交际泥潭」。
许多研究表明,工作中不礼貌的交际会给接收方造成持续的压力。在一项模拟工作场景的实验中,当参与者收到来自老板的无礼消息时,报告了更多的消极情绪,且难以再次专注工作,回答问题时发生了更多错误。
甚至这种破坏力还会渗透到大家下班后的生活中。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员工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境况和心情,分别在工作日上午和晚上两次。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员工在白天工作时收到不礼貌的信息,他们会在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记录下更多的与压力有关的表现。
当然这种工作中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对自己,还会迅速蔓延到周围同伴身上。员工在收到无理的信息后,很可能将这种压力传给伴侣。他们的伴侣也就成为了另一个受害者,在接下来的一周的报告中,会更难专心于自己的工作。
换言之,一个负向的信息于一个群体而言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让员工自身产生压力,并持久延续,同时也会将压力带给身边的人。
如果要用一个理论来解释,这就是「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来源于一部1940年的黑色悬疑电影《Gaslight(煤气灯)》,故事主要讲述了少女宝拉因为姑妈的意外身亡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青年安东为了谋取宝拉的遗产,先是向宝拉求爱确定关系,其后用尽各种方法把宝拉逼疯,将她送进精神病院,从而获得宝拉的巨额财产。
当然这不仅仅是伴侣之间的关系影响,也是阐释了一种不良的上下级关系。他们彼此即使不算是生命中亲近的人,但也是生活中长时间接触时间的群体。
而上下级之间的煤气灯操纵其实也是存在的,比如,在刚上岗之前,培训会强调员工对单位的献身精神,在相处中,上级以俯视一切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对下属也只会是斥责与无视。
这带来的将会是下一个恶性循环,员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对未来工作场景产生恐惧,又或许在未来学着他们的样子成为了另一批可怕的管理者。其影响就像是一种慢性心理中毒,在这个状态下认知渐渐被摧毁。
然而,线上办公带来的压力并不限于贬低或居高临下的言论,有意或无意的冒犯还以一种更微妙的形式存在着——「回避」。
也就是说,“不回复”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更为消极的态度回应对方。虽然看起来什么都没做,但这种「无为」却恰恰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1] 无礼的线上办公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主动的(侮辱、讽刺等)和消极的(不回复等),他们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主动的无礼,即带有贬低意味的言语,引起的更多是一时的愤怒、激动、心烦。
消极的无礼,即对方不回复自己的请求,则会让接收方陷入一种“不确定”的困境。这种因为不确定对方态度而陷入的痛苦挣扎,可能对心理健康有着更坏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并非一棒子打死,已读不回也有类别之分。
已读,但是忘记回复了
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真的只是忘记回复了,工作之后每天收到的消息可能是之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突如其来的消息也接踵而至,刚想回复,结果来了个比较急的消息,就彻底忘记了。
已读,但苦于如何回复
当对方发来的内容过于严肃,或是内容很长,让对方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时,可能他们需要时间好好思考。也可能是因为在意你,所以认为有必要好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
故意无视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故意无视的情况,比如感觉回复后事态会更加严重,或者文字说也说不明白,在这样有可能让事态恶化的情况下,很多人觉得还不如选择不回复。但事实上,这也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认为没必要回复,觉得“已读”就够了
其实还有一部分人不是故意不回复,就是觉得没必要回复。他们认为,当标记「已读」后,(这个借口不适用于微信吼,毕竟除了工作微信还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就代表我已经了解了,不需要更多的解释!这种有想法的人呢我们就不要妄图改变了!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为工作通信方式设定明确且合理的要求,或是尽可能为员工创造机会、建立联系,以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员工不回复工作信息,也不用担心难以回复他们的信息!
对于员工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下班后远离工作。在休息时间,不要浏览和发送工作消息和邮件,因为你可能会大脑短路,从不知道怎么回复到忘记回复,另外,你也有可能会在打扰别人的休息。
同时,在发送文字时一定避免自说自话的情况,也不要让聊天内容全是抱怨,太过负面。避免这些不合适的内容,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你受到已读不回的暴击!
参考文献
[1]《Research reveals the subtle ways that impolit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at work brings you down》
[2] 严瑜,王轶鸣.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溢出和交叉效应:超越职场范围的负性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2):1934-1945.
文案丨梓萌
编辑丨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