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高考16次的唐尚珺大学报到:“毕业已近四十岁,有时也羡慕朋友结婚生子”

2024-09-0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文/闲时花开刘娜   编辑/MBA智库琉琉

01



开学·旧疾


35岁的唐尚珺,终于开学了。


9月1日,他乘坐南宁开往广州的高铁,以大一新生的身份,赴华南师范大学报到。


作为高考16年的网红,唐尚珺的开学第一天,吸引了媒体的聚焦。



聚光灯下,唐尚珺再次陷入“受害者综合征”心理,表达了这趟圆梦之旅的遗憾与苦衷:


第16次高考成绩不理想,才刚600出头,和平常成绩相差二三十分;


现在读的信息工程专业,不是他想要读的师范类专业,看到了学校后能不能调剂;


他一直犹豫要不要来,但妈妈77岁了,身体不好,姐姐和家人都劝他来,他35岁了,再读4年大学,已年近40岁,工作很难找……


每句表述里,都弥漫着“很不情愿,但没有办法”的苦涩气息。


犹如他额头上越来越深的川字纹,也像极了他过往15次高考后,反复复读的压抑沉重。


以至于很多关注他的人,都有种不好的预感:


唐尚珺,未必能完整地度过这4年的华师岁月。


踏上新途的唐尚珺,还患有致命的旧疾。


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


可惜,连唐尚珺自己,也未必觉知。


02



成长·创伤


媒体聚焦唐尚珺的故事时,总喜欢描述他16年高考的悲壮过往。


鲜有人去关注,他中考的失利。


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媒体宣扬为“不考清华誓不罢休”的唐尚珺,并非天资聪慧的学霸。


相反,他一直是个资质平平的穷人家小孩。


父母务农,家庭贫寒,内心自卑。


犹如不少穷孩子,唐尚珺的少年背负太多期许与压力。


中招第一年,原本准备充分的唐尚珺,却缺席了。


原因是,临近考试,他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




什么“怪病”?


媒体没有详细披露,唐尚珺自己也说不清楚。


症状就是考前突然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像中了邪一样迷迷糊糊。


懂心理学常识的人,知道这是因压力过大、内心失控,陷入了“考前综合征”的应激反应


这场错过中考的“怪病”,成了唐尚珺前半生重复性读考的开端:


他一次次奔赴大考,模拟相似的场景,拯救被卡在15岁的自己。


他又一次次故意把事情搞砸,闻着熟悉的味道,在重复的疼痛里,证明自己还活着,还在努力。


就像初次恋爱时,爱上人渣的那个姑娘。


初恋成殇后一次次飞蛾扑火地爱上不同的男人,又一次次在重复的分手里,体验疼痛和抛弃,哀悼离别和失去。


真相呢?


是她自己故意搞砸了一切,她自己觉得自己不配爱,是她自己认定所谓爱情必以悲剧收场。



这,是唐尚珺的病根,也是心理学上的“创伤成瘾”的路径依赖


一个人反复地重复某件事,是他卡在了第一次深受创伤的那一年。


有的人35岁,心理年龄却只有15岁。


因为15岁那年,他因怪病患错过了至关重要的考试。


往后20年里,他都在通过重复考试,解救卡在15岁里的自己。


有的人38岁,心理年龄却只有18岁。


因为18岁那年,她爱上了一个男人,在身心俱疼中受伤。


此后20年,她不停地在眼泪与分手中纠缠,只为搭救18岁的自己。


只是,他和她都不知道的是:


闻着熟悉味道,一次次回到老路上,模拟相似场景,相当于把结了痂的伤口,反复抠烂。


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爱和治愈,只是在轮回中受苦。


除非有天,跳出轮回,彻底醒悟。


03



贫穷·短见


唐尚珺第二次中考,考上了广西钦州二中。


2009年,20岁的他,第一次高考,又是失利:


他只考上了一所技校,且收费很高。


那时起,他就踏上了复读之路。


众所周知的是,复读16年里,唐尚珺有过多次成绩的高光时刻:


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曾录取过他。


他都没有去。



2016年,他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但入学不久,父亲检查出重病,他选择退学。


退学后,以他当年高考的分数复读,就会被复读学校奖励一笔钱,为父亲筹集医疗费。


后来,患上重病的父亲,还是撒手人寰。



早在2012年“三高”考上二本后,唐尚珺就走上了这样一条路:


考上大学,不去报到,选择复读,领取奖金。


这个复读学校为招揽高分生源,使出的奖励手段,暗合了唐尚珺的心理,也喂养了他的病态。


他最热衷的,是反复考试本身,而不是跨越考试,拥抱新生。


就像种下情蛊的女子,最沉迷的是反复纠缠的疼痛,而不是择一良人得到良缘。


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以蜜糖的诱惑,喂给他们砒霜,他们更是毫无提防。


父亲病重,退学救父,有孝心的加持,但更是自证预言的实现:


打心眼里,他就预言自己,不配去上好大学。


这种“终将搞砸”的不配得到感,令人心疼,细思极恐。


当然,因反复高考,领取奖金,唐尚珺曾被指责为“抢夺资源,借考敛财”。


我个人,更倾向于将这定义为:


一个穷孩子的短见。


穷孩子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算不清时间与金钱的性价比。


一年5万或10万的复读奖励,看起来很诱人。


但他忘了,他的同学们从中政法或上交大毕业后,一年就挣100万,甚至上千万。


穷孩子最容易算错的账,是被贫穷狠狠欺负过,而无法对小钱祛魅,陷入短视中,匮乏长远目光。


这是唐尚珺的病。


也是不少穷孩子共同的误区。


04



面貌·苦涩


唐尚珺真正火起来,是他有个叫何汉立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当了导演,得知老同学唐尚珺还沦陷在重复高考中后,就拍了部纪录片,叫《高十》。


《高十》在互联网平台火爆后,“唐尚珺”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成了一种流量:


高考前后,必被拿来反复讲述的典型。


在资本和流量的炒作中,唐尚珺自己也开了账号。


直播首日,就有10万+人同时在线。


此后,唐尚珺的高考之路,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复读,而充斥着喧嚣的吸人眼球


年岁渐长,体能下降,记忆倒退,网络喧嚣,内心不静……


他的复读成绩,势必一年不如一年。



他只是凭借惯性在考试,跟随千军万马过那个独木桥。


他已丧失了应届考生的鲜活、赤诚、勇敢与激情。


这一点,从他日益苦涩的相貌中,可以窥见。


相貌是心灵地图的脉络,和名气地位金钱无关。


它透露出一个人内在的秩序和庄重。


唐尚珺容貌的干涩与苦味,尽显他内心的迷茫与恐慌。


他的同学们,在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散落各地,追梦事业,结婚生子,逐得安稳。


而他没有结婚,没有工作。


除了和高考有关的热度,再无其他可言。


犹如一棵孤独无根的浮萍。



05



困顿·引领


所幸的是,35岁的唐尚珺,终于高考上岸了。


这两天,他在频繁接受采访时,流露出对这次高考的不满,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希望他,能坚持读下去,不负这4年。


就像那些受过情伤的女子,最终会在一段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里,觅得爱的真谛。


唐尚珺需要的,不再是回头看,而是朝前走:


脚踏实地地读过大学,热气腾腾地找份工作,回归正常人的人间烟火。



治愈我们的,从来不是反复的受伤,而是坚定向前。


除此之外,我个人更想分享的一点是:


穷孩子,最匮乏的是引领者。


唐尚珺这16年高考中,但凡有一个强有力的至亲引领者,引领他走出心灵的泥沼,引领他摘取高光的成绩,引领他躲开短见的误导,引领他放下偏执的蛊惑,他的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


穷孩子和富孩子最大的区别,根本不是物质优劣,而是有没有好的引领者。


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因父辈的有效引领,很早就避开成长的黑洞,一次次拿到赢的体验


他们在正向反馈和正面支持中,直面困难,果断出手,及时止损,登顶高光。


而穷孩子,因首次遭遇创伤时,没有得到有效引领,被始终卡在一个受挫客体里,自怜,自哀,自伤。


直至后来,吃了太多亏后,学会自救。


赢过的感觉,很重要。


就像爱过的体验,很珍贵。


它会滋养我们,在真正的爱与强大中,抵达一事成百事成、一事赢百事赢。


养育的本质,就是引领孩子,一次次找到赢的体验,敢于当个胜利者。



唐尚珺,千万别退学。


哪怕35岁,也要敢于赢。


过往没有引领者,你今后要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THE END-


● 作者:刘娜。闲时花开(ID:xsha369),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河北网红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事件:漠视规则,是人生最大的灾难

 一家三口在446人微信群对骂1小时被拘: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有“反”能力

 京沪高铁上扎心的一幕,刺痛了无数人:比恋爱脑更可怕的,是工作脑

● 成年人最体面的拒绝,不是断联,不是拉黑,而是这3个字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