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办公
地图找工位
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登录
注册
淘工位首页
/
行业资讯
/
招商银行,薪酬大缩水
/
招商银行,薪酬大缩水
2025-04-12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财经天下
来源 |
财经天下WEEKLY
3891字 阅读时间8
分钟
2024年招商银行员工费用压缩了22亿元,而招商银行2024年的净利润增长也只有17.89亿元,可以说员工降本为净利润微增1.22%做出了很大贡献。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高管、员工的薪酬都在降
近日,“招商银行人均薪酬降至60万元以内”的话题冲上热搜。
“招商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薪酬水平一直是银行业的风向标,薪酬调整被视为行业趋势的信号。”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财经天下》。
那么,招商银行在2024年的薪酬情况具体表现如何?
2024年,招商银行员工费用(包含工资及奖金、社会保险及企业补充保险和其他费用)为680.88亿元,而2023年员工费用为703.48亿元,一年少了22.6亿元。而且,这已经是招商银行员工费用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其员工费用为706.57亿元。
与员工费用减少相对应的是,招商银行员工数量却在增加。截至2024年底,共有员工117201人(含派遣人员),2023年为116529人。
一减一增之后,算下来,招商银行人均费用从2023年的60.37万元,降到58.10万元,相当于人均减少2.27万元。
数据一出,不少工薪族发出感慨,“58万的数字,也是我难以企及的”
。
事实上,这58万是员工费用,如果将员工费用中的“社会保险及企业补充保险和其他费用”刨除,招商银行员工的年平均“工资及奖金”为44.9万元。
虽然平均数字令人羡慕,但银行人的普遍抱怨是,“事实上普通员工的收入水平没有这么高,自己是被平均了”
。
然而,《财经天下》通过Wind统计发现,即便是招商银行的高管,同样在面临“降薪”。
2020年至2024年,招商银行高管薪酬分别为5485.13万元、5091.82万元、5893.19万元、3722.84万元、3540.06万元。相比2022年的高点,两年时间内,高管们到手的薪酬少了2353.13万元,缩水了40%。
其中,典型的如行长王良的薪酬,2022年能拿642万元,2023年为345万元,到了2024年又降至296万元,两年缩水超50%;原副行长王云桂,2022年薪酬有503万元,2023年为286万元,2024年减少到只有118万元。
招商银行不是个例,近两年,金融业降薪已不是新鲜事,银行业更是其中的典型。
每日经济新闻曾对2023年的情况做过统计,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工资薪酬总额超万亿元,总人数超260万人,人均薪酬水平约为40万元,有半数银行人均薪酬同比下降。
而到了2024年,根据已发布的股份行年报数据,中信银行高管薪酬从2022年的6620万元降到2024年的2458万元,兴业银行高管薪酬从2023年的1942万元降到2024年的1633万元,平安银行高管薪酬从2022年的3105万元降到2024年的2127万元。
在整体员工成本上,中信银行、光大银行2024年微增,兴业银行、平安银行都是减少的。
“躺着赚钱”的逻辑变了
为什么银行人的薪水集体打折?
以招商银行为例,其正面临业绩增长压力。近日,招商银行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虽然其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微涨,但其营收为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这是招商银行营收连续第二年下降,2023年下降了1.64%。
导致营收微降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息差的收窄。2024年,招商银行的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为1.98%,而2023年、2022年这一数字分别为2.15%、2.40%。净息差不断收窄之下,招商银行2024年净利息收入2112.77亿元,同比下降1.58%。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业绩会上提到,虽然净息差面临收窄压力,但该行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存款成本管控等措施,努力保持净息差的同业领先水平。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
而2024年,国有四大行“工农中建”的净息差普遍承压。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40%,建设银行净息差1.51%,均较上年收窄19个基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净息差均为1.42%,其中工商银行同比下降19个基点,农业银行同比下降18个基点。
柏文喜称,在当前大环境下,银行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资本市场波动及减费让利等挑战,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来提升盈利能力是合理且必要的。与此同时,在金融业“过紧日子”的监管导向下,银行优化薪酬结构也是在响应政策要求。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对于薪酬变化的解释,进一步印证了柏文喜的观点。年报中写道,该行遵循“价值引领、工效挂钩、风险约束”的薪酬管理原则,坚持“能高能低,多劳多得”的薪酬支付理念。
同时,为缓释各类经营和管理风险,招商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及经营管理需要, 建立了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机制。
2024年,招商银行未对追回的数字做说明。但在2023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披露,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4415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4329万元。
从结果上看,一系列降本操作效果显著。招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增长了17.89亿元,微增1.22%,其中员工费用压缩了22亿元,员工降本为净利润做出的贡献很大。
事实上,早在2017年,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就意识到,我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构成相对单一,难以鼓励优秀人才长期服务。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业人士的平均在职时间为28.3个月,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54个月。
他认为,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结合具体业务条线、岗位以及区域的不同,需要优化出有特色、差异化的薪酬体系。而这种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从员工层面看,基本工资的比重在下降,绩效薪酬的比重在上升;从部门分配看,业务部门薪酬增长较快,部门间差距在扩大;从机构分布看,薪酬资源更多向分支行倾斜。
薪酬调整只是表象,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的根本难题是“躺着赚钱”的逻辑变了。
2024年,招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为-1.58%,而2015年,这个数字高达22%。净息差2024年为1.98%,而2015年高达2.75%。
“利率下行既是周期性的,也是趋势性的。”在业绩会上,王良坦言,当前银行业进入了“低利率、低利差、低费率”的时期。
“很明显,银行以前靠‘低息揽储、高息放贷’赚利差的老路子走不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研究人士对《财经天下》直言,“银行打工人的⼯资自然也就⽆法像以往那么诱人。招商银行由于基数大,降幅和辐射度显得更为突出。”
据他了解,当下,不少银行业务员每天都困在贷款KPI焦虑中,“贷款客户太难找,求着大家都不贷。即便有意愿,他们会在各银行的贷款利率之间相互比较,最后不一定选择自己的银行。个别业务员甚至会冒险与贷款中介合作。”
近几年一直倡导的金融科技化、数字化也犹如悬在银行人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纵观全行业,AI人才成为今年银行春招“香饽饽”,针对人工智能应用专家、大模型数据工程师、数字金融AI专家等岗位的招聘成风,“成都银行开出80万年薪招聘AI人才”的消息近期受到广泛报道。
招商银行也在不断加大金融科技力量,2024年信息科技投入133.50亿元,达到营业收入的4.37%;研发人员达10900人,占集团员工总数的9.30%。2023年底,研发人员和占比分别为10650人和9.14%。
王良在年报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行业分化的关键”。
仍是“零售之王”
尽管业绩承压,招商银行仍是是国内零售业务做得最好的银行。
截至2024年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2.10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6.60%;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523.5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82%;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169100户,较上年末增长13.61%。
对比2023年,这三项数字的增速分别为7.07%、12.00%和10.42%。
从中不难看出一个规律,招商银行零售客户的整体增速在下滑,但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客户人数增速在变快,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级大客户,增速更快,人数从2023年的近15万户涨到2024年的近17万户。
且截至2024年末,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122243.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8%。
这说明,招商银行的高净值客户占比已经非常可观。
正因如此,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95%,优于其他股份行如兴业银行的1.07%、平安银行的1.06%、光大银行的1.25%。即使是风险性更大的零售不良贷款率,招商银行也只有0.96%。
王良表示,未来随着居民收入和还款能力的好转,零售风险的拐点将会出现。目前,招商银行通过优化风险管理模型、优选客户群体等措施加强对零售信贷风险的防范。他透露,今年会继续巩固提升零售业务主体地位,零售获客方面会重视大学生年轻客群、家庭及亲子客群、跨境客群、养老客群的增长。
在息差基本盘之外,招商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2024年,该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20.94亿元,同比下降14.28%。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银行卡手续费几个收入大项都是下降的。
“由于市场上基金和保险代销费率下滑,这一块业务增量不增收在意料之中。”上述银行研究人士评价道。
但招商银行在投资上是一把好手,2024年投资收益298.8亿元,同比增长34.74%,主要是债券投资收益增加。其中,债券投资以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为主。
“由于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债券投资产生了很好的盈利。最后使得非利息收入增长整体实现由负转正。”数据显示,招商银行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达到1262.11亿元,同比增长1.41%。
然而,勉强取得同比正增长,但招商银行非息占比仍不是收入的大头,近三年以来都只有三成多,与占比超六成的传统净利息收入远无法相提并论。
未来,如何依靠差异化经营,实现综合收益的提升,仍是招商银行面临的挑战所在。业绩发布后的3月26日,招商银行跳空低开,收盘跌超5%。
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招商银行拟在2025年⾸次进⾏中期分红,分红比例为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5%。
一位两年前满仓招商银行的投资者告诉《财经天下》,目前其拿到的累计分红已接近20万元。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上一篇:
“滴滴订房”爆了!50天融了3000万,李嘉诚都看好
下一篇:
940亿深圳医疗首富,抢先备货抗关税
热点资讯
【快讯】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一行调研蜜蜂科技BEEPLUS
2023-09-01
2021年中国共享办公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图」
2022-09-30
2022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 共享办公市场规模增长幅度居于首位
2022-09-30
创富港广州众创空间 | 31家甲级写字楼!全装修,配套办公家具,即用即租,租期灵活!
2023-08-23
理想中的办公室什么样?看过才知道原来....!
2023-02-10
12年,从22亿到超过520亿,海底捞谋局千亿背后的战略解码
2024-05-16
全网开骂的武汉“孕妇选美比赛”,撕开了当下社会最离谱的一幕
2024-11-18
最新资讯
0利率,离我们不远了
2025-04-28
哪些人不会离职?领导早就知道了!
2025-04-28
关税战与大萧条的真相
2025-04-28
无人驾驶下半场,开始拼起“人性化”
2025-04-28
退货率80%,刘强东整顿女装
2025-04-28
网红上位第一剑,先斩“家人们”
2025-04-28
《黑神话》制作人点赞秘塔AI:「赛博老师」上线,打破专业壁垒的平权实验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