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银行女员工被榔头砸”事件后,竟然有那么多网友大声叫好?!

2023-04-17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毯叔  编辑/MBA智库琉琉

这两天,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都疯传着这样一张图:



老实说,看到中国银行这张图,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反正我还是很感动的,心里默默为这家银行点了个赞。


最近几年越来越内卷,身处基层的员工也越来越不容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还要承担挨打的风险。


在大多数员工和机构都在保持沉默的时候,有这么一家企业站出来,为员工撑腰,为员工说话,不管怎样,都是一股清流,也是一种意识的进步。


1

比打伤银行女职员的榔头更狠的,是人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张图?


事情的缘由,出自前不久的“重庆农行女员工被打”事件。


这件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了。


一个银行小姑娘在上班的时候,被客户用榔头重伤了头部,原因是客户在银行办理查询业务未果,于是心生怒气,袭击报复。



看到网上一个视频,受伤的小姑娘被抬出来的时候,头部还一直在流血。


这件事,对身处银行系统的同业们,伤害是很大的。


不止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有心理上的影响,很多同业都说自己在工作时有心理阴影了。



相信很多在银行工作过的基层员工,都曾经被语言攻击和威胁过,做过柜员的同学,更明白其中的伤害有多严重。


可作为一起明显的恶性伤人事件,在相关视频和帖子下面,评论却并没有出现一致的同情,而是有很多人“拍手叫好”。




本来我以为,对一位在银行基层工作的小姑娘,榔头重重地敲在头上,已经非常狠了。


但如今看起来,比榔头更狠的,是人心。


2

基层员工

如今已经沦为弱势群体


当然,今天我并不是来道德批判的。


当恶性事件发生时,比展示同情更重要的,是看到背后导致它发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效预防,规避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压垮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很多网友为打人者叫好的原因,其实就是身为消费者,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提供的“霸权”服务的长期不满。


银行作为最普及、也最常和普通人打交道的金融服务行业,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


而恰巧,传统银行无论在业务上还是流程上,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章和制度,很多规定已经落后于时代,也远远落后于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服务服务窗口数量有限、服务人员不齐、经常需要排队办理业务、证件证明的要求复杂化等等。


这也就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觉得银行财大气粗,服务态度差,看不起普通消费者......等等。


这些年,因为这些规章和制度,客户和银行之间常常发生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最直接引爆点就是一线的基层员工。


再加上,一些为了吸引眼球的媒体,经常用夸张惊人的标题去报道相关事件,内容上也是断章取义,争相带动用户情绪,鼓动越来越多的人抱怨银行。


时间一久,用户对银行的这种怨恨情绪,就会自动转移到银行基层员工身上。


尤其最近这几年,圈子越来越内卷,之前的业绩压力已经够大了,如今压力更甚,而这些压力最终都传导到一线,基层员工为了完成指标,工作愈来愈辛苦,有时候不得不放下尊严,满足某些客户的无底线需求。


比如有些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这两年市场形势差,理财收益偏低,习惯了过去“旱涝保收”的人,就会把愤怒发泄到一线员工头上。


图源:行长视角


类似这种基层员工受到伤害的案例,最近这些年屡见不鲜,时有发生。


而这些伤害事件,很多最后都息事宁人,无人问责,甚至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基层员工发个声。


哎,如今很多机构的基层员工,看起来外表光鲜,其实已经沦落成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很少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3

别再让基层的一线员工受苦挨打


说到底,这件事,我们究竟要怎样看待?


在我看来,其实大多数行业都可以分为两端:一头是从业者,一头是消费者。


很多时候,这种矛盾不是从业者和消费者直接的矛盾,而是行业或系统产生的矛盾。


就比如外卖这个行业一样,之前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我们身为普通消费者,自然希望送餐速度越快越好,外卖系统就把压力传导给骑手,达不到要求就扣钱,于是很多外卖员出现超速骑行、送餐不上楼、撒漏等等情况。最终在社会新闻上,你就会经常看到外卖员和消费者产生的大量矛盾。


换到银行,或其他行业也一样,其实所有客户和员工之前的矛盾,最终都是规定和制度衍生出来的问题。


银行员工在操作每一笔业务时,都不得不按照行里的规定和制度来完成,如果不按规定,他们就会被处罚,被挨骂,被罚款,严重的还有可能丢掉工作。


而身为最底层的银行基层员工,也只是混口饭吃的普通打工人。


这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这个行业是消费者,换到另一个行业可能就是从业者。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身处行业的弊端,很多时候却又无能为力。


说到底,银行员工也罢,公务员也罢,其他行业工作人员也罢,抑或是大街上的小商小贩、监督秩序的管理员、打扫卫生的阿姨等等,不过都只是一份工作,一份谋生的手段而已。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身为个体,我们需要多换位思考。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今天你是银行的消费者,明天你可能就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尊重”与“被尊重”的社会环境。


其次,身为机构,应该适时把一些规章制度,根据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整,从根源上减少和客户发生矛盾的次数。


另外,也应该像中国银行一样,有主动保护员工的意识,该为员工硬气的时候就硬气起来,服务不是服侍,更不是没有下限的去迎合!


今天是王小波逝世26周年,我一直记得他的一句话,“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所在。”


也许,银行和机构员工被欺负,被打压的情况以后还会发生。但至少,这一次中国银行的做法,相比以往,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未来,让基层员工、机构一线弱势群体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这个任务还很艰巨,道阻且长,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缺席!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THE END-

 作者:毯叔。有故事的金融老司机,有深度的财富观察家本文来源于毯叔盘钱(ID:bigmoneyball),懂金融,更懂你,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毯叔看更多好文。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日韩千万「下流老人」警钟背后:我们这代人,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