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未来3年有啥机会,普通人如何安身立命?(收藏反复看)

2022-11-2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典古少侠   编辑/MBA智库琉琉

  

你想象个场景:


这家有三个孩子,


老大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妈妈说,因为爸爸妈妈很相爱;


老二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妈妈说,有了你,我们一家才完整;


老三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妈妈说,唉,为了保住当时的工作(生孩子18个月不会被裁)


听上去毛骨悚然吧?但这不是笑话段子,已有一些职场女性开始行动(很无奈)


裁员这事被玩出花了。未来几年,人才市场变动是大概率的事,我们都是局内人,该如何应对?


1

未来3年,人才市场的趋势和挑战


1.中小企业人:去行业隐形冠军,进入大企业供应链 


未来,很可能只有两种企业:跳蚤型企业大企业


中型企业得往两头靠,要么把自己打碎成灵活便宜、反应迅速的跳蚤,小而美且强;要么转向服务大企业。


那些过去靠红利活着,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关键供应链的中型企业,不宜久待。作为个人,你可以转向两个方向。


第一,去所在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去行业细分最精英的领域。


隐形冠军是指在某领域做的很好,你看到这个领域就会想到它。虽然不会暴利,但它在一个稳定的供应链里,能慢慢做得很好。


第二,进入那些服务于能从国家接到很多单子的大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供应链,这类企业能活得很好。


所以,如果你在中小企业,有两条很好的出路:去隐形冠军,为国企服务。




2.大企业人:小心断崖式裁员 


大企业的裁人,都是一个个事业部的砍的。


比如我家旁边有个大厂,裁员30%。过去我晚上九点回家的时候,大厂楼下的健身房都是人,现在没几个人了。


如果你在大厂,先评估自己在哪个阵线,小心断崖式裁员。


大厂一旦停止快速增长,第一个反应是开源节流。我给你拉一个裁员的时间表:


首先裁掉外包。各种花里胡哨的广告、品牌什么的,先停一停;猎头、培训啥的,先按住。


然后是增长团队,投放、增长、内容等,先停下来。顺便说一句,这也是今年自由职业者很难的原因,大企业没钱了。


第二步是砍掉非核心业务,和远的战略型业务。


多元化先不搞了,短期看不到现金的研发也停掉。产品经理、程序员都开始疯狂加班,证明自己不是边缘部门。


第三步是开始压缩总部的各项经营。比如你会观察到,下午茶没了,纸张要两面用了,会议室有人小声说话鬼鬼祟祟了。


如果不幸被裁,不必过度悲观。出来往二线城市二线企业走,可能恰恰是一个好机会。


你可千万不要轻视每个时代的二线城市。


美团、百度、搜狐当年都是从美国的一线城市硅谷拿回商业模式,到当时的中国北京二线城市开起来的业务。


当年阿里巴巴在北京做中国黄页砸了,回到杭州成立阿里巴巴,当时的杭州也是一个二线城市。


当一线大厂越来越卷,不如去二三线小厂搞一片天地。


等到寒冬过去,你可能也从一个大厂螺丝钉,变成培养了一群好人的带队人,能够重新进入全新机会和战场。


3.自由职业者:做有希望的产品,深度陪伴一群人 


作为自由职业者,无论你是靠个人品牌变现,还是靠接单赚钱,都不好做了。企业对非必需品的消费都在降低,没钱了。


天猫、京东,今年不仅没了刷屏播报的实时战况,具体GMV(交易总额)也都未公布。


如果你想继续自由职业,要么做极便宜的大爆款,要么做深度服务高价品。


举个例子:


这年头餐饮业难做,但北京近三个月的预制菜、私房菜都很火。前者满足了一般中产阶级的消费降级,后者满足了之前投资股票、房地产的投资者,钱投不出去了,不如吃点好的开心。


知识付费领域我比较熟悉,如果你还想入局,我再多说几句:


未来,要做有温度的内容,有希望的产品。


过去的时代,为什么知识付费好卖?


因为时代变化太快,理解不过来,能快速学会,真能抓住机会。但是现在发展放缓,大家歇下来才发现,过去被搞得心力交瘁,为了啥啊?


所以外在不确定,人们就更需要内在的确定性。比如陪伴类、心理类、发展类、家庭教育类。


顺带提一嘴,我们去年做的单价899元的《个人发展共读会》,已经有1万多学员了。


我在《古典:做有温度的内容,一起冲破寒冬》里就提到:要做有温度的内容,有希望的产品。


最好这个东西,还是长期陪伴的,能让大家活到好的那一天。


你在寒冬深度陪伴了一群人,等到春天,这群人会带给你惊喜。


以上是给不同企业人的打法,但无论你是哪类人,都建议你重新定位人生。



2

4点建议,重新设计人生


1.选择大于努力,适应大于选择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遍地是机会,选择真的大于努力,你能借势往上走。很多人不想干了就换,通过跳槽升职加薪,我们思考的都是怎么选更好。


但今天,这个策略很危险,第一个是企业缩编,机会变少。第二是,机会也不一定是机会,可能是更大的坑。


所以,今天,选择比努力重要,适应比选择重要。


我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前几年,讲的都是:

“看看你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报告,你觉得有什么机会适合自己?”


今年我讲的最多的是:

“看看你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报告,你觉得,在你的工作里,有什么机会可以加入这些要素?”


这就是适应大于选择。


哪都不确定,建议你不要轻易做大动作。试着在现在的工作里,找到你喜欢的部分,增强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2. 新28法则:80%精力求稳,20%时间找突破口 


寒冬会持续多久我们不知道,但明确知道春天一定会来,这期间最适合贴秋膘。


啥是贴秋膘?


晴天修屋顶,顺境做规划。少内耗焦虑,多投资自己,学习一些深度工作的东西,比如咨询、培训、读写。


全球畅销书《反脆弱》作者塔勒布,一个连续三次在经济崩塌时照样赚到钱的男人,有个能帮你从不确定中获益的策略:用80%的时间守住一份稳定的工作,用20%的精力尝试那些投入很少但很有机会的方向。


比如打磨一门课,做一些链接职场的事,做个人品牌,甚至写本书。


我有个电台的朋友,今年想出来做自媒体,被我劝退了,瞎折腾啥啊。


你就一边在电台,稳住自己工作,然后业余试试看做个wed3.0的播客。先聚聚人气,看看有什么大机会再进入,会不会更好?



80%的精力保住稳定收益,20%的机会博大机会,是更好的策略。


3.重新评估一切,危机之中有机会 


外部环境变了,就不能和之前攀比了。


借机慢下来,重新评估一切:你的收入涨幅、行业增速、行业和新趋势的接口、城市选择等等。


1. 重新评估收入,有合理的期待


你发现了吗?今天很多人的痛苦源于适应了过去的增速,总觉得每年不涨个百分之十二十不行,换工作对涨薪幅度也抱有很高期待。


有小两口加起来月收入6万,供4万的房子,一供就是30年,这太可怕了。一旦有一个人失业,就完了,最近很多人高负债就是这个原因。


不能用过去的增长模式,思考你未来的人生;不能用过去的收入,假设未来你能承担的负债。


2. 评估行业和新趋势的接口


昨天去好利来,发现不需要店员了,把蛋糕往那一放,AI就能刷出价格付款。


蛋糕店都开始跟新科技连接了,你的行业有什么不能连的?


跟上科技发展的趋势,也要多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支持的方向。


第一个,共同富裕。


为解决老龄化社会的三大问题:教育、医疗和房子,就需要大量真真正正提供好的教育、医疗和房子的人去做。为实现共同富裕,你不会赚很多钱,但你肯定不会失业。


第二个,职业教育。


年轻人躺平、摆烂的问题,本质上是中年人和年轻人的矛盾,中年人把资源全占上了,年轻人“活”不下去,这个一定要被解决。


好的职业教育,重新让年轻人可以安心工作的课程和项目都大有所为。


未来,所有帮年轻人就业的行业都是好行业,所有帮年轻人就业的企业都是好企业。


3. 城市选择,一线城市不是唯一选项


朋友年轻时在深圳华强北打工,现在前海开了公司,人住惠州,有栋别墅,通勤三四十分钟。


一线城市学习,二线城市创新,三线城市安居。将成为未来很多人的选择。


另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乡村建设都是机会。


如果你有一个能让家乡变富裕的方式,回去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4.打磨一门手艺,交一群朋友,享受意义感 


钱不好赚的时候,建立“三个一”工程,人生幸福感会成倍提升。


1. 一门手艺


今天企业会倒,行业会变,手艺才是永远跟着你的铁饭碗。


打磨一门手艺,穿越经济周期。


2. 一群朋友


朋友能帮你穿越三四个组织,两三个行业周期,比组织靠谱得多。


不信你看看搞 Web 3.0 的,搞新能源的,还是当年呼朋唤友的那群人。


有人说,你要职业化,我建议你别听,人得有人情味,别冷冰冰的,整天盯着KPI。离开的时候,连一桌能喝酒的朋友都找不着,多没劲。


3. 一种意义


既然快速赚钱的时候过去了,不如让过程变得享受和安心,从做的事里找找意义。


让自己的职业不仅能安身(生活有着落),还要立命(精神有寄托)。


是不是可以不那么憋屈自己?

是不是可以回归家庭,修补自己?

是不是可以不再漠视孩子?

是不是需要关注下自己的健康?

……


答应陪孩子看电影,结果到点还在工作,大女儿送了我两个字:超时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让自己快乐、平衡、稳定地度过这个冬天,比赚多少钱有意义。


写在最后


什么是“安身立命”?


安身是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职业,我们的手艺,我们的关系建立起来。


立命是指我们要立什么样的命?要过怎样的生活?如果世界一直不好的话,什么样的生活和人生,什么样的工作形态才是值得一搏的?


过去你可能没时间想这些,那这几年可以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是找到答案的绝好机会。


丘吉尔说: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未来这3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好机会。

拿走这三个打法,危机变转机。


第一,重新调整策略,从过去的选择模式切到适应模式,贴秋膘过冬; 


第二,重新评估行业,关注新行业的新切口,做好城市选择;


第三,精进一门手艺,交朋友,找意义,真正做到安身立命。


环境再差,现状再难,只要行动,总有办法。


点个在看,干就完了!


-THE END-


● 作者:古典。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500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得到APP12万+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本文来源:公众号@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图源:图虫创意。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
 买最贵的包,吃最好的餐,化精致的妆:当代女性,被困在“粉红税”里
● 董明珠“没有人骂你,也挺孤独的”:为什么我劝你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13万人评分,超八成疯狂好评:《叛逆者》暴露的四个职场层次,你在哪一层?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