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真正的高手,都不会放过这3种红利

2022-11-20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MBA智库·五月海子   编辑/MBA智库琉琉

近日一则高赞评论:


“以绝大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要到拼天赋的地步。”成功引起了我的思考。


仔细一想:多数职场人没有结果的努力,除了感动自己,再无其他。


这个时代,个人不再只是纯粹地付出汗水时间,便可直达成功,相反唯有顺应趋势,懂得抓住“红利”的努力,才能开花结果。


努力过程中的“红利”,就像时代发展带来的一个个风口,站在风口之上,你的努力才能精准投注,你的付出也才能被绑定在固定的箭弦上,带来直驱而入的效果。


能抓得住以下3种红利的人,才能踩上正确的节点,在正确的区域干正确的事。




1

行动红利:确立目标,立即执行


太多的人,内心不甘现状,外在却从不行动,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定下的目标,如若没有底层行动力支撑,也只能沦为废纸篓里的一张草图。


而行动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拖延症。


豆瓣上有一个名为“我们都是拖延症”的小组,里面分享了各种拖延借口,五花八门。


“实习的时候需要办一张中行的卡来领工资,由于一直懒得去办导致现在都已经离职了,攒了5个月的工资还是没拿。”


“老师让我写的文章,只剩下最后部分的收尾,可就是这个最后的部分,我拖延了20天左右,现在还没写。无奈又担心,都不敢看微信,接电话了。”


种种迟缓行动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更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只要不想干,一定能找到理由”的超强行动力。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之所以变得平庸,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没有行动力,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没有行动力傍身,既使有大把的机会,既使赶上时代的趋势风口,也依然会毫无建树。


正如脱不花说的那句经典之话: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拖延会让人陷入内耗,聪明的人,都懂得时刻提醒自己,及时行动,在不断驱动之中,享受行动带来的先发红利。



2

思考红利:深度思考,吸附价值


实现目标的过程,往往周期会比较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努力的方向不对,让付出折损,导致最终效果不如预期,要想避免这种努力的偏移,深度思考是一个重要的利器。


在日本作家平井孝志的《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中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当时就读麻省理工的平井孝志,上了一门课叫“创新管理”,教授当时列举了两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让大家一起讨论。


A公司和B公司是两家势均力敌的检测仪器制造商,A公司的产品包装独特、设计新颖,B公司的产品样式简单又粗糙,从表面就能看见内部的构造。


两家公司的产品性能和价格都没有差别,教授当时提了一个问题:5年后,哪家公司会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包括平井孝志在内的很多学生,都选择的是A公司,因为产品设计上有新意,相比B来说更胜一筹。


但最后的正确答案却是B公司。


为什么是B公司?


因为B公司产品的内部构造,能被看见,产品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加工,而B公司也可以通过学习顾客的加工模式和习惯,相应地调整产品结构。


不断地通过顾客和市场的反馈,进行改良迭代,让用户体验到更好的产品,所以B公司的产品会越来越卖好。


反观A公司,用华丽的外表设计掩盖了内部潜藏的缺陷,缺陷被忽视,落后也是理所当然。


作者通过这件事认识到深度思考的重要性,没有深度思考便会被眼前琳琅的设计迷惑,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从而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个人的努力也是一样,没有深度思考的加持,就容易走偏走歪,陷入只顾低头走,不看抬头天的歧路。


高手们,都将深度思考贯穿在工作学习生活中。


领英的首席执行官杰夫.韦纳,每天要留出90分钟到两个小时进行深度思考,他将这段缓冲期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


达尔伯格全球管理合伙人雅纳·卡卡尔,每周也要进行三次深度思考,每次持续两个小时。


把深度思考,锤炼成行动路上的习惯,不断通过思维的压缩吸纳,去萃取价值,然后反哺自身,形成惯性,构建回路。


深度思考,可以掀开迷雾,探究眼前清晰的路轨,也能看到周身的路标,指引我们持续前行,不偏航。



3

机会红利:嗅觉灵敏,储备机会


要想把努力变成实实在在的收成和结果,光凭行动和深度思考还不够,还得要学会识别机会。


很多人其实对机会有误解,认为机会是自己努力付出,它就会自动降临,其实并不是这样,机会并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抓住,也不是它来了,你就能看得到。


只有具备识别机会的敏感度,才能在机会的驱动下,将目标演变成现实。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打篮球,因身材矮小,在球场上得分能力十分有限,但奇怪的是每次比赛过后,最佳得分手都是他。


有一次我为了一探究竟,特地去看了他的一场篮球赛,才发现,他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


当高个子队友在强势进攻时,对手会被队友强势上篮的动作给虚晃到,这时,他瞅准了队友传球的心思,利用自己个头的优势,在队友身边灵活跑位,准备接手,然后找寻最合适的位置,识别最合适的投篮时机,接球,最后命中。


随着一次次比赛的积累,他在场上识别机会的能力越来越强,对机会也越来越敏感,得分能力也水涨船高。


当然,他在球场上展现出的识别机会的“超能力”,在工作中也同样让他获益匪浅。


2年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很多同事对领导的发言,左耳进右耳出,唯有他从领导的话中截取了有价值的信息,识别出了公司改革的号角,加上公司近期的发展战略和极力开拓新客户的举动,让他觉察到了公司组建新版块业务的迹象。


未雨绸缪,他开始了对于新领域知识的学习和准备,3个月后,在正式召开的新立部门的内部选员会上,他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对这个领域的一些见解,成功加入。


机会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一个人,想要抓住属于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要有匹配得了机会的能力,更要有识别得出机会的洞察力。


请记住,不是所有的机会都是机会,你能抓住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


写在最后


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变强,必须要抓住努力过程中的红利。


利用强行动力,构建起的先发优势,也是持续思考,带来的深度聚焦,更是机会来临时,高敏锐的把握和洞察。


时代不会辜负站在风口的猪,未来也不会错过踏上前行路上的聪明人。


点个【在看】,找到努力过程中的3种红利资本,给自己创造一个可以期许的未来。


-THE END-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五月海子(MBA智库专栏作者),与时间为伍,与写作共情,一半湖水,一半热土。图源:岱钦。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 2022,做好3个思维转变,助你超越90%的职场人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13万人评分,超八成疯狂好评:《叛逆者》暴露的四个职场层次,你在哪一层?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